坤福堂 三伏贴简介
三伏贴是指于每年夏三伏天利用温热性的中医方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治慢性、虚寒性等病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观念在治病中的具体体现,是人类适应自然能力的典型事例,更是“阴阳”原理及“阴阳”思维的具体运用。该疗法效果确切,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但是由于其原理一直阐述不清,给三伏疗法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从而影响其推广与普及。
1.三伏贴原理
1.1 对三伏贴原理的一般认识
对该疗法原理的通常解释是:根据中医的“天人合一”、“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原理,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人体腠理疏松开泄之时贴敷温阳散寒之,吸收后通过经穴的放大效应作用于全身,从而达到治虚寒病证之目的,同时亦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共奏治病、强身双重。
对于年轻医务工作者或老百姓而言,“天人合一”、“冬病夏治”、“春夏养阳”是很抽象的,既然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气血旺盛,为什么还要贴敷以温阳补气,散寒消阴呢?如此表述令人费解,内容神秘空洞,使人不得要领。
1.2 三伏贴原理剖析与运用
中医来源于生活,“艰涩难懂”不是中医的代名词。中医理论认为人是“小自然”,如果阳气不足,可以借助天地这个“大自然”之阳气(简称“天阳”)以补充,达到“引阳消阴”之目的,这就是三伏贴治法的基本原理。
三伏贴如何实现这一过程?也就是使得“天阳”和人之阳连接、沟通、传输、接纳、贮存,使效果更大化,这个则需讲究方法,对此古人着实下了功夫,问题的关键是围绕着这个引“天阳”,即什么时候引、通过什么地方引、如何引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三伏贴疗法的“三定”(即“定时”、“定 位”、“定药”)。
1.2.1 定时
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从中医理论来说,“天阳”较强之时是引阳补虚、消阴散霾的好时机,一年之中日照较长的是夏至,但一年中较热的时间却是夏至后第 3 个庚天起,即三伏天。“伏”是指阳气潜藏、积蓄之意。夏至后虽然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但阳气仍不断积蓄,至夏至后第 3 个庚天,阳气积聚达到了顶峰,并维持一段时间,即一、二、三伏。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较为炎热、阳气较为强盛的时段,这亦是一年中人体阳气相对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借此时机通过特定的部位、途径,配合特定物,把强大的“天阳”引入体内,一举体内虚寒、阴霾之邪,使身体阴阳达到新平和,机不可失。
1.2.2 定 位
“定 位”即选定贴药穴位。三伏贴选定贴药穴位十分重要,其关系到能否把“天阳”引入,且引至到体内阴暗处,以及能否引入大之“天阳”量。就比如农村老屋开天窗,开的位置不当或大小不合适,都会影响采光效果。人体的“天窗”开在什么地方?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人体深遂、阴暗的地方是胸膈,即“膏盲”,药石达不到之所。《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疾不可为也!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与之相对应的对外联络部位是背部,“背是胸中之府”,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亦指出“背为阳,心肺主之”,其专著《老老恒言》就有“以阳光气”之论述,认为晒后背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很有好处。因此背部是能把“天阳”引入胸膈的重要部位。另外,古人还从劳动人民劳作的姿态———“面朝黄土背朝天”得到启示,背部还是接收“天阳”的重要部位。从经络学而言,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一身阳气之督脉主要循行部位,它们是负责与“天阳”沟通的部门,亦是负责接收“天阳”之所。
背部就好像一部太阳能接收器,源源不断使“天阳”转化为内能,这个“功能设施”本来就有,但人类对此开发不够,能否开发呢,回答是肯定的。
由此可见,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上的穴位是上佳选点,现代中医临床工作者运用三伏贴大都在此处选穴,如肺俞、心俞、膈俞、风门、膏盲、大椎等,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及目的进行穴位加减,其选穴原则是明确的。
1.2.3 定药
全国各地医院进行三伏贴的时间都一样,选穴亦大同小异,三伏贴的选药是较能体现各医院理念的环节,亦是为什么各医家三伏贴效果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所在。选药适宜与否对疗 效的影响不可忽视。概括起来对“定药”有三个要求:即“温”、“开”、“通”。
“温”以助“天阳”,药与“天阳”合力,阴邪难遁其形;“温”而能“开”则是促进穴位打开以纳“天阳”之需,麝香、肉桂、丁香、细辛等具有辛温芳香走窜之特性,符合此要求,常常被选用;“通”则为通畅之意,寒则凝,故虚寒体质者经络易为痰浊壅塞不通,白芥子、甘遂等荡涤痰浊之力甚宏,能担当此任。“温”以助“天阳”,“开”、“通”则是达到“天人合一”、“引阳消翳”的先决条件。
由上可知,三伏贴疗法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在一年中较热的时候,也就是阳气充盛之时,即三伏天引入“天阳”体内之阴霾,以治身体“虚寒”性病证。这是中医的一种自然疗法,也是中医“天人合一”观的体现,正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在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定的穴位,利用特定物辅助,使引“天阳”之效达到更大化,这是该疗法追求的境界。
综上所述,三伏贴原理为“引阳消翳”,为了保护人体的真阳,使得生命长续。中医治病,天人合一,整体构思,合乎于人情,合乎于物理,故得以长存,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三伏贴。坤福堂加盟:http://www.ji***/kunfutang/
1.三伏贴原理
1.1 对三伏贴原理的一般认识
对该疗法原理的通常解释是:根据中医的“天人合一”、“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原理,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人体腠理疏松开泄之时贴敷温阳散寒之,吸收后通过经穴的放大效应作用于全身,从而达到治虚寒病证之目的,同时亦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共奏治病、强身双重。
对于年轻医务工作者或老百姓而言,“天人合一”、“冬病夏治”、“春夏养阳”是很抽象的,既然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气血旺盛,为什么还要贴敷以温阳补气,散寒消阴呢?如此表述令人费解,内容神秘空洞,使人不得要领。
1.2 三伏贴原理剖析与运用
中医来源于生活,“艰涩难懂”不是中医的代名词。中医理论认为人是“小自然”,如果阳气不足,可以借助天地这个“大自然”之阳气(简称“天阳”)以补充,达到“引阳消阴”之目的,这就是三伏贴治法的基本原理。
三伏贴如何实现这一过程?也就是使得“天阳”和人之阳连接、沟通、传输、接纳、贮存,使效果更大化,这个则需讲究方法,对此古人着实下了功夫,问题的关键是围绕着这个引“天阳”,即什么时候引、通过什么地方引、如何引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三伏贴疗法的“三定”(即“定时”、“定 位”、“定药”)。
1.2.1 定时
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从中医理论来说,“天阳”较强之时是引阳补虚、消阴散霾的好时机,一年之中日照较长的是夏至,但一年中较热的时间却是夏至后第 3 个庚天起,即三伏天。“伏”是指阳气潜藏、积蓄之意。夏至后虽然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但阳气仍不断积蓄,至夏至后第 3 个庚天,阳气积聚达到了顶峰,并维持一段时间,即一、二、三伏。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较为炎热、阳气较为强盛的时段,这亦是一年中人体阳气相对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借此时机通过特定的部位、途径,配合特定物,把强大的“天阳”引入体内,一举体内虚寒、阴霾之邪,使身体阴阳达到新平和,机不可失。
1.2.2 定 位
“定 位”即选定贴药穴位。三伏贴选定贴药穴位十分重要,其关系到能否把“天阳”引入,且引至到体内阴暗处,以及能否引入大之“天阳”量。就比如农村老屋开天窗,开的位置不当或大小不合适,都会影响采光效果。人体的“天窗”开在什么地方?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人体深遂、阴暗的地方是胸膈,即“膏盲”,药石达不到之所。《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疾不可为也!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与之相对应的对外联络部位是背部,“背是胸中之府”,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亦指出“背为阳,心肺主之”,其专著《老老恒言》就有“以阳光气”之论述,认为晒后背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很有好处。因此背部是能把“天阳”引入胸膈的重要部位。另外,古人还从劳动人民劳作的姿态———“面朝黄土背朝天”得到启示,背部还是接收“天阳”的重要部位。从经络学而言,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一身阳气之督脉主要循行部位,它们是负责与“天阳”沟通的部门,亦是负责接收“天阳”之所。
背部就好像一部太阳能接收器,源源不断使“天阳”转化为内能,这个“功能设施”本来就有,但人类对此开发不够,能否开发呢,回答是肯定的。
由此可见,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上的穴位是上佳选点,现代中医临床工作者运用三伏贴大都在此处选穴,如肺俞、心俞、膈俞、风门、膏盲、大椎等,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及目的进行穴位加减,其选穴原则是明确的。
1.2.3 定药
全国各地医院进行三伏贴的时间都一样,选穴亦大同小异,三伏贴的选药是较能体现各医院理念的环节,亦是为什么各医家三伏贴效果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所在。选药适宜与否对疗 效的影响不可忽视。概括起来对“定药”有三个要求:即“温”、“开”、“通”。
“温”以助“天阳”,药与“天阳”合力,阴邪难遁其形;“温”而能“开”则是促进穴位打开以纳“天阳”之需,麝香、肉桂、丁香、细辛等具有辛温芳香走窜之特性,符合此要求,常常被选用;“通”则为通畅之意,寒则凝,故虚寒体质者经络易为痰浊壅塞不通,白芥子、甘遂等荡涤痰浊之力甚宏,能担当此任。“温”以助“天阳”,“开”、“通”则是达到“天人合一”、“引阳消翳”的先决条件。
由上可知,三伏贴疗法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在一年中较热的时候,也就是阳气充盛之时,即三伏天引入“天阳”体内之阴霾,以治身体“虚寒”性病证。这是中医的一种自然疗法,也是中医“天人合一”观的体现,正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在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定的穴位,利用特定物辅助,使引“天阳”之效达到更大化,这是该疗法追求的境界。
综上所述,三伏贴原理为“引阳消翳”,为了保护人体的真阳,使得生命长续。中医治病,天人合一,整体构思,合乎于人情,合乎于物理,故得以长存,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三伏贴。坤福堂加盟:http://www.ji***/kunfu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