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点击搜索

发布

上海徐家汇模具设计培训

区域:
上海 > 徐汇 > 徐家汇
类别:
技能培训
地址:
上海多校区可以就近学习
企业:
上海非凡进修学院 企业已认证
模具设计师就业班:

1.CAD机械制图  
2.工业手绘
3.UG模具设计(造型、曲面、工艺编程、模具设计)
4.Solidworks实战(造型、曲面、钣金)
5.模具设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模具工艺与加工、模具估算)
6.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
培训目标:能系统全面的学习模具设计,达到成功进行设计综合应用、项目实战、自主创业等,可胜任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工艺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加工设计师等职位
认证证书:全国《CAD初\中级》《UG初\中\高级设计师》《solidworks》《模具设计师》
学习周期:平日班5-6个月;业余班10-12个月 656课时
特别待遇:推荐就业、户外参观和实习

企业多人培训可以根据人数和培训内容定制课程

专业课程顾问干老师,tel:137-6487-7732,Q Q号:2290-425-711,课程咨询微信:ffeduhaha

.......................................................................................

模具行业:东莞模具行业引入3D打印技术,提升产品良品率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3D打印已经成为链接智能制造的利器。日前,东莞市经信局、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东莞市中科云智产业孵化有限公司联手举办智能人才培训活动,在活动现场,
东莞市康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专门为东莞模具型企业服务。
“通过对客户提供的模具图进行热点的分析,在查找到相应抑制模具冷却效率的区域后再进行随形水路方案的设计,待客户确认通过设计方案后,导入分层软件和生产机器,就可以进行3D打印模具了。”
东莞市康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周利平说:“这是模具应用3D打印技术批量生产的实操过程。”
与传统的生产相比,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模具的模式效率、成品率更高一些。周利平说:“由于模具的生产需要在高温等特殊环境里,这导致了传统的加工模式容易出现受热不均、不良率居高不下的现象;
如今应用了3D打印技术,模具的生产在各个位置都可以均匀受热,直接提升了产品的良品率。”
值得关注的是,应用3D打印技术还能缩短模具成型的周期。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一个小时只能生产100个模具;应用3D打印技术,一个小时生产模具的数量多达1000个。
周利平说:“利用3D打印技术在模具内部可以做出3D随形水路,从而极大地提升冷却的效率、缩短注塑的周期,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在欧美、
日本的注塑模具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到该技术了。”
作为塑胶模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东江控股就是应用3D打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典范。据悉,东江控股通过3D打印技术,一套模具每月多挣11万元。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客户要求模具成型的周期是25s,
由于PC材料成型的温度比较很高,所以冷却水路必须要充分和均匀,3D打印技术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而东莞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在IT产业、精密机械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五金模具企业随之兴起,长安、横沥等地也成为东莞五金模具业的重镇,中泰模具、众兴模具、博恒达模具、
台一盈拓等企业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相关统计显示,每1亿元模具产业即可带动约100亿元的相关产业发展。
“模具和3D打印计划的联合将有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周利平说,“一个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个是高技,两者的融合将为东莞的产业带来质的飞跃。”
广东省机械模具科技促进协会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刘斌介绍,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相关配套的完善,工业级3D打印机正开始在汽车、模具开发等领域普及。
以模具行业为例,企业对3D打印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刘斌表示,东莞作为模具产业的主要集聚地,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上马3D打印设备。如果未来3D打印设备大规模应用,将会颠覆东莞模具行业的生产模式。

日本模具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揭秘:

据统计,日本模具厂商数约为10483家,从业人员约10.3万人,以小型企业居多,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厂商约占了77.4%,20人以下的厂商约占89.2%,同比中国地区(20人以下的厂商)的87%略高。
日本的模具产值与国内总需求在2005~2007年连续出现衰退的情形,2007年产值下滑至1.2兆日元,国内总需求下滑至1.4兆日元,均为近5年来的zui低值,所幸2009年已止跌回升,增长幅度达12.8%,
2010年增长减缓为4.4%,2011年仍维持小幅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前日本的模具进口值多在400亿~450亿日元之间,2010年则达到500亿日元的水平,到2011年一跃突破700亿日元,与几年前相比较。
进口值增长高达70%。但近年来,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模具工业大规模发展,在成本和技术竞争力上的增强,迫使日本模具价格下降了约20%。
在进出口国家方面,2011年日本模具前五大进口国家及其进口占有率分别为:韩国(59.8%)、中国大陆及香港特别行政区(18.4%)、台湾地区(4.7%)、泰国(4.3%)及美国(2.8%)等。其中,韩国因其模具技术已具有
一定的水平,再加上地利之便,使其进口占有率逐年上升超过50%以上,成为日本zui重要的模具进口国。
由于世界的生产制造中心移向中国内地,已使得该地区近几年来成为日本模具出口值增长zui快的国家,也显示了中国市场的无限商机。
日本每年向国外出口大量模具。现在模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日本模具业也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据中国机床网|傲立网了解,日本的人力成本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十几倍,而人力成本中有70%以上是非核心技术人员。
因此,现在日本模具业正逐渐将技术含量不高的模具转向人力成本低的地区生产,只在本国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其次是日本使用模具的主要企业有加快向国外转移的趋势,这使日本本国模具使用量减少。
同时,日本模具业更加快了在海外发展模具厂的步伐。现在日本的模具价格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约20%,但这正是日本向海外扩建模具生产基地后的结果,这无疑增强了日本模具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
日本依然是世界模具生产强国,其利润并未萎缩,而是通过向海外转移使模具业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模具制造业发展,零部件材料本身要求被提高:

近年来,随着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模具零部件材料本身的要求提高,超硬刀具材料如CBN(立方氮化硼)、PCD(聚晶金刚石)刀具和新型硬质合金刀具被大量采用,刀具的消费与购买成为模具厂家与刀具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据调研,在国内模具用户所选择的刀具材料中,使用zui多的是硬质合金刀具,占64.1%。而超硬刀具的发展,硬车削正作为一种替代磨削的经济性好的方法在普及。
现代模具制造业的机械加工及其所用刀具技术快速发展,高新技术被大量采用,在加工工艺、切削方式、刀具结构、刀具材料、刀具涂层等方面都已有了与过去传统机械加工很大的不同点。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换刀时间在模具零部件的加工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各种复合刀具,如钻镗复合、钻铰复合、钻孔和螺纹加工复合等各类复合刀具。
模具行业的刀具消费特点
为了实现模具精益生产,模具企业科学地组织刀具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在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降低刀具的库存资金占用。
中国模具行业分散性、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有关,中国模具生产厂家是规模特别大的寥寥几家,剩余的大都是中小规模。这些情况决定了模具行业用户使用刀具的特点:采购量加多,采购次数频繁,
即至多两个月左右采购一次,这一方面反映了消费市场比较成熟,模具行业刀具用户在制定预算时更倾向于灵活性,而不是保留过多的库存。
因此,罗百辉认为,模具行业刀具用户使用刀具主要考虑:切削效率是zui重要的,其次为使用寿命,服务这一因素被更加重视,刀具生产企业也推出种种措施,与购刀企业共同完成生产。
查看更多上海职业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123098)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