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高考补习班,新帮您整理实词与虚词
一、语法——词法与句法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语法包括词法与句法两部分。词法是指词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形式、词在语法上的分类等。而当较低一级的语法单位组合成较高一级的语法单位的时候,比如当语素组成词、词组合成短语、词和短语组合成单句、单句(分句)和单句(分句)组合成复句的时候,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句法;句法还包括句子的类型。
词法和句法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在现代汉语中同样是表示行为短暂、尝试的意思,可以用动词的重叠形式(如“了解了解”、“看看”)表示,也可以用动词后加补语(如“了解一下”、“看一下”)这种句法手段来表示。
语法具有抽象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所谓抽象性,是指它的规律是从大量的语法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而它适用于同一类别的任何语言单位。比如现代汉语中指人的名词一般都可以用后边加词尾“们”的方法表示多数,如“学生们”、“老师们”等等。又比如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充当宾语一般都处于动词的前边,如“安在(在哪里)”、“谁欺(骗谁)”等。
所谓民族性,是指各种语言的语法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攩[1]攪“我吃饭。”“饭好吃。”虽然“饭”在两句中分别处在宾语和主语的位置上,但“饭”的外部形态没有区别。这一点和印欧语系诸语言如英语、俄语等有显著的不同。又如汉语无论古今,主谓的顺序都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偏正的顺序都是修饰语在前,被修饰语在后。这一点和形态完备的语言,如俄语也很不一样。
────────────
[1] 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指词的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够起屈折变化的形式,如英语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等。
所谓时代性,是说语法虽然是语言三要素中为稳定的,但仍然在缓慢地发生变化。如上述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处于动词之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就已不是这种语序,括号中将“安在”、“谁欺”译为“在哪里”、“骗谁”可以说明这一点。又如古代汉语中有个表示不存在的人或事物的否定性无定代词“莫”,而到了现代汉语中“莫”的这种用法,连同用一个词表示不存在的人或事物的方法,都不存在了。
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
㈠、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跟具体的词义、句义相对而言的一种意义。语法意义包括抽象意义和关系意义两种类型。
抽象意义是从具体的词义、句义中按照语法特点概括成同类聚合所显示的语法意义。比如“桌子”、“山”、“学校”、“思想”“庭燎”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的词汇意义,而在语法里,只认为这些词都是表示事物的,便在具体的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把它们概括成“名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各类实词的定义都是就它们的抽象的语法意义而言的。又如:“谁在读书?”“你是学生吗?”“吾与徐公孰美?”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句义,而在语法里,则认为它们都是在提出问题,于是在具体句义的基础上把这类句子概括成“疑问句”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其他各类按照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划分出的句子类型——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也是就同类句子的抽象语法意义命名的。
关系意义是各语法单位结合以后产生的结构关系所显示的语法意义。它适用于词法结构(合成词的结构关系),也适用于句法结构(词组、单句和复句的结构关系)。如“钢笔”、“白菜”、“火车”、“笔直”、“雪白”是偏正关系的合成词,每个词的前边一个成分都是对后边成分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我来了”,“花儿漂亮”,“齐师伐我”当中,“我”、“花儿”、“齐师”都是其后成分的陈述对象,前后二者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短语、单句的各种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都是从关系意义上命名的。复句的各种类型,如并列、递进、选择、因果等,也都是根据各分句间的关系概括出来的。
当然,在一种语言中用语法意义表示的意思,在另一种可以用词汇意义表示。如俄语中“ученик(男学生)”和“ученица(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是靠“ник”、“ница”这样的语法形式来表示的,因而俄语名词的“性”的含义属于语法意义;而汉语中“男学生”、“女学生”是靠“男”、“女”这样的词汇来表示的,所以汉语名词的性别含义是词汇意义。
㈡、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形式就是语法形式,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语法包括词法与句法两部分。词法是指词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形式、词在语法上的分类等。而当较低一级的语法单位组合成较高一级的语法单位的时候,比如当语素组成词、词组合成短语、词和短语组合成单句、单句(分句)和单句(分句)组合成复句的时候,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句法;句法还包括句子的类型。
词法和句法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在现代汉语中同样是表示行为短暂、尝试的意思,可以用动词的重叠形式(如“了解了解”、“看看”)表示,也可以用动词后加补语(如“了解一下”、“看一下”)这种句法手段来表示。
语法具有抽象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所谓抽象性,是指它的规律是从大量的语法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而它适用于同一类别的任何语言单位。比如现代汉语中指人的名词一般都可以用后边加词尾“们”的方法表示多数,如“学生们”、“老师们”等等。又比如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充当宾语一般都处于动词的前边,如“安在(在哪里)”、“谁欺(骗谁)”等。
所谓民族性,是指各种语言的语法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攩[1]攪“我吃饭。”“饭好吃。”虽然“饭”在两句中分别处在宾语和主语的位置上,但“饭”的外部形态没有区别。这一点和印欧语系诸语言如英语、俄语等有显著的不同。又如汉语无论古今,主谓的顺序都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偏正的顺序都是修饰语在前,被修饰语在后。这一点和形态完备的语言,如俄语也很不一样。
────────────
[1] 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指词的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够起屈折变化的形式,如英语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等。
所谓时代性,是说语法虽然是语言三要素中为稳定的,但仍然在缓慢地发生变化。如上述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处于动词之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就已不是这种语序,括号中将“安在”、“谁欺”译为“在哪里”、“骗谁”可以说明这一点。又如古代汉语中有个表示不存在的人或事物的否定性无定代词“莫”,而到了现代汉语中“莫”的这种用法,连同用一个词表示不存在的人或事物的方法,都不存在了。
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
㈠、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跟具体的词义、句义相对而言的一种意义。语法意义包括抽象意义和关系意义两种类型。
抽象意义是从具体的词义、句义中按照语法特点概括成同类聚合所显示的语法意义。比如“桌子”、“山”、“学校”、“思想”“庭燎”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的词汇意义,而在语法里,只认为这些词都是表示事物的,便在具体的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把它们概括成“名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各类实词的定义都是就它们的抽象的语法意义而言的。又如:“谁在读书?”“你是学生吗?”“吾与徐公孰美?”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句义,而在语法里,则认为它们都是在提出问题,于是在具体句义的基础上把这类句子概括成“疑问句”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其他各类按照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划分出的句子类型——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也是就同类句子的抽象语法意义命名的。
关系意义是各语法单位结合以后产生的结构关系所显示的语法意义。它适用于词法结构(合成词的结构关系),也适用于句法结构(词组、单句和复句的结构关系)。如“钢笔”、“白菜”、“火车”、“笔直”、“雪白”是偏正关系的合成词,每个词的前边一个成分都是对后边成分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我来了”,“花儿漂亮”,“齐师伐我”当中,“我”、“花儿”、“齐师”都是其后成分的陈述对象,前后二者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短语、单句的各种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都是从关系意义上命名的。复句的各种类型,如并列、递进、选择、因果等,也都是根据各分句间的关系概括出来的。
当然,在一种语言中用语法意义表示的意思,在另一种可以用词汇意义表示。如俄语中“ученик(男学生)”和“ученица(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是靠“ник”、“ница”这样的语法形式来表示的,因而俄语名词的“性”的含义属于语法意义;而汉语中“男学生”、“女学生”是靠“男”、“女”这样的词汇来表示的,所以汉语名词的性别含义是词汇意义。
㈡、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形式就是语法形式,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