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培训机构杨浦高中补习班新这件事我做对了
周末,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这件事,我……???》。
一位学生,考试得30分都很困难,每一周的写作练习都要我“穷追不舍”再降低字数要求,他才会后一个交上来,“我不会写”是他的口头禅。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似乎也不得不接受这种“迟交少写”的现状了。
惊喜却在今天发生了。他写的《这件事,我做对了》令我眼前一亮,心花怒放。他把写作前的茫然,想上网“淘”作文、想抄作文书的矛盾、徘徊以及豁然开朗的心情刻画得细腻入微。后得出了“今晚的茫然、犹豫、矛盾不就是一篇好作文吗”的写作灵感,“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写完了这篇作文。”初一的学生能如此尊重和关注自己的心灵,并把它真实地表达出来,实属难得。
这种真实细腻的作文不就是我平时大力倡导的“我手写我心”的范例吗?一个惧怕写作文的学生,需要老师捕捉这种契机树立他的写作信心。
下午有一节语文课,我要趁热打铁。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我只对作文的个别地方稍加修改,并决定由我自己来朗读,而不是像平时那样由学生本人朗读。
一走进教室,我就说:“今天我特别开心,品尝到了教你们以来大的成功!”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我的话吸引过来了。“我手上的这篇作文,上午已经在办公室传阅,老师们无不赞叹!”谁写的啊?学生还是次听到我如此赞美一篇习作。“这篇作文,抓住了作文的本质,写出来的是纯净的内心世界!”学生都按捺不住了:“到底是谁啊?老师快念吧!”
朗读欣赏是在学生认真倾听的氛围中进行的。我左手拿学生的原作,右手拿我修改后的作文,对比着朗读。我读得很慢,因为要时不时地和学生交流:这个地方的妙处;这样另起一段,结构就更美了;这样修改就更贴切了……“这句话我没修改。”“这句话是我改的。”成了我朗读时的口头禅。读到后来,学生也跟着附和“这句话是我改的。”教室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朗读过程中,我还经常穿插我的阅读感受和修改感受。“我读遍时,确实有眼前一亮、无可挑剔的感觉,但读第二遍、第三遍,发现还是有不少细节是需要修改的,老师都改了三四遍,改了一节课啊!‘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是有道理的。”
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的工作并没有因这堂课的结束而结束。这件事情的经过也促使我写下了这篇同题作文。师生二篇文章张贴在班级里,他笑得更开心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老师帮学生搭建舞台,帮学现自我并肯定自我,用成功来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收获惊喜。
一位学生,考试得30分都很困难,每一周的写作练习都要我“穷追不舍”再降低字数要求,他才会后一个交上来,“我不会写”是他的口头禅。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似乎也不得不接受这种“迟交少写”的现状了。
惊喜却在今天发生了。他写的《这件事,我做对了》令我眼前一亮,心花怒放。他把写作前的茫然,想上网“淘”作文、想抄作文书的矛盾、徘徊以及豁然开朗的心情刻画得细腻入微。后得出了“今晚的茫然、犹豫、矛盾不就是一篇好作文吗”的写作灵感,“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写完了这篇作文。”初一的学生能如此尊重和关注自己的心灵,并把它真实地表达出来,实属难得。
这种真实细腻的作文不就是我平时大力倡导的“我手写我心”的范例吗?一个惧怕写作文的学生,需要老师捕捉这种契机树立他的写作信心。
下午有一节语文课,我要趁热打铁。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我只对作文的个别地方稍加修改,并决定由我自己来朗读,而不是像平时那样由学生本人朗读。
一走进教室,我就说:“今天我特别开心,品尝到了教你们以来大的成功!”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我的话吸引过来了。“我手上的这篇作文,上午已经在办公室传阅,老师们无不赞叹!”谁写的啊?学生还是次听到我如此赞美一篇习作。“这篇作文,抓住了作文的本质,写出来的是纯净的内心世界!”学生都按捺不住了:“到底是谁啊?老师快念吧!”
朗读欣赏是在学生认真倾听的氛围中进行的。我左手拿学生的原作,右手拿我修改后的作文,对比着朗读。我读得很慢,因为要时不时地和学生交流:这个地方的妙处;这样另起一段,结构就更美了;这样修改就更贴切了……“这句话我没修改。”“这句话是我改的。”成了我朗读时的口头禅。读到后来,学生也跟着附和“这句话是我改的。”教室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朗读过程中,我还经常穿插我的阅读感受和修改感受。“我读遍时,确实有眼前一亮、无可挑剔的感觉,但读第二遍、第三遍,发现还是有不少细节是需要修改的,老师都改了三四遍,改了一节课啊!‘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是有道理的。”
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的工作并没有因这堂课的结束而结束。这件事情的经过也促使我写下了这篇同题作文。师生二篇文章张贴在班级里,他笑得更开心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老师帮学生搭建舞台,帮学现自我并肯定自我,用成功来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收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