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永远不会告诉你孩子脾胃应该这样养
宝宝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明明不正常,但又不是生病,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想都无处下手。
吃什么拉什么,“医生”说那是正常的;
大便次数增加,“医生”说没有拉水就不是腹泻,不用处理;
舌苔厚、口气重,“医生”说多喝水就可以了;
肠胃吸收弱,好几个月都不长体重,“医生”说这是体质差异;
……
“医生”的话虽然让人心安,却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了,而“”并不在医生和能解决的范畴,而是需要家长通过调整饮食养“脾胃”去改善的。
“养好脾胃”有多重要呢,看这位妈妈说的:
孩子一岁前都偏瘦,检查木有问题,医生也说是正常。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这个宝宝三个月体重长了4斤,身高长了6厘米,相对于之前的缓慢增长,进步是很明显的。
这就是注重调养脾胃的结果。
为何宝宝容易“”
跟成人比起来,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年龄越小,消化能力越弱。
一旦喂养的内容和量超过了孩子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会积聚在肠胃异常发酵,不仅损伤脾胃,还会出现各种的和积食的。
替换高清大图
许多家庭都缺乏喂养知识,在宝宝已经出现时,仍然继续不当的喂养、给予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进一步恶化,使得孩子发育受阻,甚至因此而生病。
“”都有哪些提示?
1、食欲变差
胃口较之前明显下降了,只挑爱吃的吃几口,喂多了会干呕或者吐,从挑食慢慢变成厌食;
2、大便改变
大便酸臭味,有奶瓣、泡沫,或者有更多的食物原型,老是放屁,有时有时腹泻;
3、舌苔厚、口气重
舌苔厚同时口气也重,清洁口腔并不能改善。
是因为进入胃里的食物没有被充分消化异常发酵产出酸腐之“气”,由食道被呼之而出,闻起来有食物的酸败味,导致口气重;
4、腹部胀满
肚子摸起来鼓鼓的,大孩子诉说腹部不舒服;
5、烦躁不安、睡不安稳
没有平时睡的安稳,身体爱翻滚,脸蛋红通通,有时还会咬牙磨牙流口水;
6、免疫下降,易咳嗽发烧
会导致身体对抗病菌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发烧咳嗽等等;
7、情绪不佳,手脚心温度比平时高
精神状态不如之前,摸手脚心比平时热,或者会发汗发粘;
8、有喂养不当史
回忆下,是否给孩子吃了难消化的或者有伤肠胃的食物。
比如油炸类、零食糕点甜品冷饮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吃的量比较多,包括频繁夜奶,或者在孩子明明不愿意再吃时候大人还想尽办法拼命喂……
如果有8的经历,再出现以上7条任何一条,都可以判断是导致。
如果没有明显8的经历,以上同时出现3~4条,也必然与有关,应该及时调整。
“脾胃”是中医的说法,在现代已经泛指整个消化系统了,而“养脾胃”,就是改善消化体统的整体协调运作能力!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喂养”是个细活,“养脾胃”也是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靠的就是耐心加用心哦。
“养脾胃”基本原则
1、不过度喂养
宝宝胃容量非常小,刚出生时只有樱桃大小,一个月后也才一个鸡蛋大小,胃容量小排空也快,所以要少量多次喂。
替换高清大图
而且胃是肌肉做的,如果经常喂养量过多,胃肌在反复扩张收缩中就很容易受损,导致后面经常出现。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营养不够,能多喂一口是一口。
殊不知给孩子吃太多超过了孩子脾胃的接受能力,反而导致消化能力的下降,后面能吃进去的只会越来越少。
2、食物性状要符合宝形容词的咀嚼和消化能力
给宝宝吃的一定是从稀到稠,从糊状到颗粒状再到条状块状,质地从细腻到粗糙,从软到硬,这样一步一步增加和适应。
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也是逐渐发育成熟的。
如果超前给了肠胃消化不了的食物,加重消化负担,必然就容易。
3、食物选择搭配要合理
食物搭配要符合金字塔原则,不同种类的食物给予量也不同。
比如金字塔底层是主食类,那么米面薯等主食吃的量就要多;
蔬果层上面是肉类,那么蔬果的量一定是比肉类量多。
如果给的食物量顺序反了,比如吃肉偏多,就会造成消化系统的紊乱。
替换高清大图
不同食物消化时间也不同:水果30分钟-1小时、蔬菜45分钟-2小时、谷物类1.5小时-3小时、肉蛋类1.5小时-4小时、油脂2-4小时。
消化时间越长的给予量要越少,食用间隔时间也要更长.
3、定时
消化系统的工作是有规律性的,给孩子定时喂饭更有助消化。
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连续一段时间都吃宵夜后,某天不吃了,但到了那个时间点自然会饿,这就是身体的消化根据你的吃饭时间有所调整了。
如果吃饭不规律,必然会出现消化紊乱。
不能让孩子随时随时吃,也不要想起来又喂几口,做到规律性喂养,才好让消化系统规律性工作,这也是养好脾胃的基本。
4、定点
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让宝宝在同一个地方吃饭的习惯。
替换高清大图
这样能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就好比告诉宝宝:坐在这里,就是开始吃饭了,离开这里,就是吃饱了。
如果没有定点吃饭,而是看电视喂、玩玩具喂、追跑喂,甚至床上喂,都会干扰身体作出正常的“我吃饱了”的判断,也会造成后面的喂养困难。
5、定量
不同宝宝食量不同,同一个宝宝,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的食量也不同,这里的说的定量,不是说不管任何时候都要固定量,而是要找到宝宝不同时期的佳食用量。
不能过度喂养,当然也不能让宝宝吃不够,喂多少呢?
家长要去观察,孩子从开始大口大口吞咽,变成小口地吃,再到不太愿意张嘴了,那么就够了。
记住这样的分量,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就按这样的量去喂。
6、杜绝重口味加工零食
食物加工程度越深,其消化难度就越大。
避免超市里深度加工的零食饼干糕点,营养价值低、有害添加物多、重口味不说,还会影响正餐、损伤脾胃。
别说做不到哦,我采访一些宝妈,结合自己经验,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只要你想。
我这里有自己做的酸奶溶豆、苏打饼干的教程,再加上有酸奶、水果这些,日常零食足够了。
“”应对方案
当孩子已经出现了,要怎么处理才好呢,给你们总结出以下具体措施。
1、饮食调整
a、避免再摄入一切难消化的食物,禁甜食冷饮和一切加工零食;提供的食物宜温热,不能冷也不要太热,包括水果也需温热;
b、时宝宝的进食效率会下降,所以不要给难咀嚼的,食物要处理的更加软烂和细腻;
c、总喂养量要减少,尤其晚餐减量,避免夜奶,晚上6点后不再进食只喂水;
d、根据严重程度选择食物种类和质地。
如果呕吐,需适当禁食,从补盐液开始喂,再从半流食开始,日常吃过的蔬菜谷物肉蛋类都可以吃,但是严重的要禁肉蛋类三天,之后再从好消化的蛋羹开始;
e、主食二米山药粥(二米指碎粥米和小米,山药要用铁棍山药),加一点点红枣泥,既调味又助消化,还可以选择发酵的馒头、发糕等等。
只能吃流食的小米粥油。
f、少吃易胀气的食物比如豆制品、菜花、洋葱、薯类(红薯、芋头、土豆等)。
2、食疗支持
a、益生菌
调整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善。
b、锌
锌是多种消化酶的组成成分,补锌有助改善消化。
缺锌会影响舌黏膜的功能,降低味觉敏感度,当孩子出现导致的食欲下降和大便异常时,可适当补锌。
c、萝卜汤
替换高清大图
白萝卜汤可促进肠蠕动,如果宝宝口臭食欲不佳时,可每天饭后喝一碗。
做法是将白萝卜洗净、去皮、切丁,后放锅里加水煮沸后再煮15分种以上就行,取水喝。
d、焦三仙煮水
替换高清大图
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山楂助消化肉类,麦芽和神曲帮助消化谷物类,这是一个中医里常用的消食方子。
做法是取焦山楂5克,焦麦芽和焦神曲各10克,冲洗干净后加水煮15分钟以上,取水喝。
3、理疗支持
a、捏脊
捏脊可促进消化,改了提高免疫,人人可做,要记得做捏脊时先涂抹油,以免伤到宝宝娇嫩的皮肤。
公众号直接回复“捏脊”,查看教程。
b、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期间可两边各按揉2~3分钟,一天数次。
c、按揉腹部:
腹部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围绕肚脐旋转,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做各50次,每次3~5遍;
另外一种腹部分推,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揉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
d、掐揉四缝穴:
中医认为掐揉四缝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当孩子时,可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每次掐揉2~3分钟,每天可数次。
e、艾灸中脘穴、神阙穴
妈妈擅用艾灸对宝宝来说非常受益,艾灸是中医传统理疗,安全有效,只是操作起来麻烦些。
当宝宝出现“积食”、“时”,可用艾灸灸中脘穴、神阙穴,艾灸的热感透过皮肤传导入里,可增进消化系统的活跃性,帮助食物更好消化。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或者吸收弱、体重增长缓慢,以上食疗理疗方法都可以常用。。
后,还需要照顾到宝宝情绪哦,因为宝宝了,吃饭没那么好,家长往往心急,对孩子表现不满,偶尔还会训斥,这会让孩子紧张。
紧张情绪也会抑制消化功能,对恢复更不利,所以一定要多鼓励宝宝,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
吃什么拉什么,“医生”说那是正常的;
大便次数增加,“医生”说没有拉水就不是腹泻,不用处理;
舌苔厚、口气重,“医生”说多喝水就可以了;
肠胃吸收弱,好几个月都不长体重,“医生”说这是体质差异;
……
“医生”的话虽然让人心安,却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因为“”了,而“”并不在医生和能解决的范畴,而是需要家长通过调整饮食养“脾胃”去改善的。
“养好脾胃”有多重要呢,看这位妈妈说的:
孩子一岁前都偏瘦,检查木有问题,医生也说是正常。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这个宝宝三个月体重长了4斤,身高长了6厘米,相对于之前的缓慢增长,进步是很明显的。
这就是注重调养脾胃的结果。
为何宝宝容易“”
跟成人比起来,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年龄越小,消化能力越弱。
一旦喂养的内容和量超过了孩子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会积聚在肠胃异常发酵,不仅损伤脾胃,还会出现各种的和积食的。
替换高清大图
许多家庭都缺乏喂养知识,在宝宝已经出现时,仍然继续不当的喂养、给予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进一步恶化,使得孩子发育受阻,甚至因此而生病。
“”都有哪些提示?
1、食欲变差
胃口较之前明显下降了,只挑爱吃的吃几口,喂多了会干呕或者吐,从挑食慢慢变成厌食;
2、大便改变
大便酸臭味,有奶瓣、泡沫,或者有更多的食物原型,老是放屁,有时有时腹泻;
3、舌苔厚、口气重
舌苔厚同时口气也重,清洁口腔并不能改善。
是因为进入胃里的食物没有被充分消化异常发酵产出酸腐之“气”,由食道被呼之而出,闻起来有食物的酸败味,导致口气重;
4、腹部胀满
肚子摸起来鼓鼓的,大孩子诉说腹部不舒服;
5、烦躁不安、睡不安稳
没有平时睡的安稳,身体爱翻滚,脸蛋红通通,有时还会咬牙磨牙流口水;
6、免疫下降,易咳嗽发烧
会导致身体对抗病菌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发烧咳嗽等等;
7、情绪不佳,手脚心温度比平时高
精神状态不如之前,摸手脚心比平时热,或者会发汗发粘;
8、有喂养不当史
回忆下,是否给孩子吃了难消化的或者有伤肠胃的食物。
比如油炸类、零食糕点甜品冷饮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吃的量比较多,包括频繁夜奶,或者在孩子明明不愿意再吃时候大人还想尽办法拼命喂……
如果有8的经历,再出现以上7条任何一条,都可以判断是导致。
如果没有明显8的经历,以上同时出现3~4条,也必然与有关,应该及时调整。
“脾胃”是中医的说法,在现代已经泛指整个消化系统了,而“养脾胃”,就是改善消化体统的整体协调运作能力!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喂养”是个细活,“养脾胃”也是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靠的就是耐心加用心哦。
“养脾胃”基本原则
1、不过度喂养
宝宝胃容量非常小,刚出生时只有樱桃大小,一个月后也才一个鸡蛋大小,胃容量小排空也快,所以要少量多次喂。
替换高清大图
而且胃是肌肉做的,如果经常喂养量过多,胃肌在反复扩张收缩中就很容易受损,导致后面经常出现。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营养不够,能多喂一口是一口。
殊不知给孩子吃太多超过了孩子脾胃的接受能力,反而导致消化能力的下降,后面能吃进去的只会越来越少。
2、食物性状要符合宝形容词的咀嚼和消化能力
给宝宝吃的一定是从稀到稠,从糊状到颗粒状再到条状块状,质地从细腻到粗糙,从软到硬,这样一步一步增加和适应。
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也是逐渐发育成熟的。
如果超前给了肠胃消化不了的食物,加重消化负担,必然就容易。
3、食物选择搭配要合理
食物搭配要符合金字塔原则,不同种类的食物给予量也不同。
比如金字塔底层是主食类,那么米面薯等主食吃的量就要多;
蔬果层上面是肉类,那么蔬果的量一定是比肉类量多。
如果给的食物量顺序反了,比如吃肉偏多,就会造成消化系统的紊乱。
替换高清大图
不同食物消化时间也不同:水果30分钟-1小时、蔬菜45分钟-2小时、谷物类1.5小时-3小时、肉蛋类1.5小时-4小时、油脂2-4小时。
消化时间越长的给予量要越少,食用间隔时间也要更长.
3、定时
消化系统的工作是有规律性的,给孩子定时喂饭更有助消化。
我们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连续一段时间都吃宵夜后,某天不吃了,但到了那个时间点自然会饿,这就是身体的消化根据你的吃饭时间有所调整了。
如果吃饭不规律,必然会出现消化紊乱。
不能让孩子随时随时吃,也不要想起来又喂几口,做到规律性喂养,才好让消化系统规律性工作,这也是养好脾胃的基本。
4、定点
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让宝宝在同一个地方吃饭的习惯。
替换高清大图
这样能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就好比告诉宝宝:坐在这里,就是开始吃饭了,离开这里,就是吃饱了。
如果没有定点吃饭,而是看电视喂、玩玩具喂、追跑喂,甚至床上喂,都会干扰身体作出正常的“我吃饱了”的判断,也会造成后面的喂养困难。
5、定量
不同宝宝食量不同,同一个宝宝,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的食量也不同,这里的说的定量,不是说不管任何时候都要固定量,而是要找到宝宝不同时期的佳食用量。
不能过度喂养,当然也不能让宝宝吃不够,喂多少呢?
家长要去观察,孩子从开始大口大口吞咽,变成小口地吃,再到不太愿意张嘴了,那么就够了。
记住这样的分量,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就按这样的量去喂。
6、杜绝重口味加工零食
食物加工程度越深,其消化难度就越大。
避免超市里深度加工的零食饼干糕点,营养价值低、有害添加物多、重口味不说,还会影响正餐、损伤脾胃。
别说做不到哦,我采访一些宝妈,结合自己经验,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只要你想。
我这里有自己做的酸奶溶豆、苏打饼干的教程,再加上有酸奶、水果这些,日常零食足够了。
“”应对方案
当孩子已经出现了,要怎么处理才好呢,给你们总结出以下具体措施。
1、饮食调整
a、避免再摄入一切难消化的食物,禁甜食冷饮和一切加工零食;提供的食物宜温热,不能冷也不要太热,包括水果也需温热;
b、时宝宝的进食效率会下降,所以不要给难咀嚼的,食物要处理的更加软烂和细腻;
c、总喂养量要减少,尤其晚餐减量,避免夜奶,晚上6点后不再进食只喂水;
d、根据严重程度选择食物种类和质地。
如果呕吐,需适当禁食,从补盐液开始喂,再从半流食开始,日常吃过的蔬菜谷物肉蛋类都可以吃,但是严重的要禁肉蛋类三天,之后再从好消化的蛋羹开始;
e、主食二米山药粥(二米指碎粥米和小米,山药要用铁棍山药),加一点点红枣泥,既调味又助消化,还可以选择发酵的馒头、发糕等等。
只能吃流食的小米粥油。
f、少吃易胀气的食物比如豆制品、菜花、洋葱、薯类(红薯、芋头、土豆等)。
2、食疗支持
a、益生菌
调整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善。
b、锌
锌是多种消化酶的组成成分,补锌有助改善消化。
缺锌会影响舌黏膜的功能,降低味觉敏感度,当孩子出现导致的食欲下降和大便异常时,可适当补锌。
c、萝卜汤
替换高清大图
白萝卜汤可促进肠蠕动,如果宝宝口臭食欲不佳时,可每天饭后喝一碗。
做法是将白萝卜洗净、去皮、切丁,后放锅里加水煮沸后再煮15分种以上就行,取水喝。
d、焦三仙煮水
替换高清大图
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山楂助消化肉类,麦芽和神曲帮助消化谷物类,这是一个中医里常用的消食方子。
做法是取焦山楂5克,焦麦芽和焦神曲各10克,冲洗干净后加水煮15分钟以上,取水喝。
3、理疗支持
a、捏脊
捏脊可促进消化,改了提高免疫,人人可做,要记得做捏脊时先涂抹油,以免伤到宝宝娇嫩的皮肤。
公众号直接回复“捏脊”,查看教程。
b、按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期间可两边各按揉2~3分钟,一天数次。
c、按揉腹部:
腹部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围绕肚脐旋转,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做各50次,每次3~5遍;
另外一种腹部分推,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揉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
d、掐揉四缝穴:
中医认为掐揉四缝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当孩子时,可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每次掐揉2~3分钟,每天可数次。
e、艾灸中脘穴、神阙穴
妈妈擅用艾灸对宝宝来说非常受益,艾灸是中医传统理疗,安全有效,只是操作起来麻烦些。
当宝宝出现“积食”、“时”,可用艾灸灸中脘穴、神阙穴,艾灸的热感透过皮肤传导入里,可增进消化系统的活跃性,帮助食物更好消化。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或者吸收弱、体重增长缓慢,以上食疗理疗方法都可以常用。。
后,还需要照顾到宝宝情绪哦,因为宝宝了,吃饭没那么好,家长往往心急,对孩子表现不满,偶尔还会训斥,这会让孩子紧张。
紧张情绪也会抑制消化功能,对恢复更不利,所以一定要多鼓励宝宝,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