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本文是自主招生小编根据一名家长的经验整理而得的分享,谈论到的学习吃苦之说,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没有经历过学习之苦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脱引而出。任何成功都不是唾手而得。
我次知道学习之苦,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高考已经恢复,大约是1981年,我二舅参加了高考。我娘告诉我,二舅正在学校排队打饭,忽然晕倒在地。
现在想起来,二舅晕倒在地,其实就是典型的营养不良加学习疲惫。30多年前,校园里哪有什么小胖墩啊。我所在的威县一中,食堂提供的多是疙瘩汤。学生们把从家里带的干粮在蒸笼里热一下,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冬天的时候,会从家里带一罐头瓶炒白菜。夏天的时候,可以从食堂里买,也可以吃腌好的菜。
可怕的是,当你兴冲冲地去食堂蒸笼,去找自己的干粮时,干粮不见了。蒸干粮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网兜,红色的,绿色的,有时难免会混淆。但是,干粮丢失,拿错的几率很小,被人偷走了的可能性大。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有人带高粱面发面馒头,时间长了发白变质,但他们蒸一下继续吃。
我在高中的时候,每到12点下课钟响起,同学们就一窝蜂似的排队打饭。学校的门口有口大钟,会有门卫大爷定时敲响。敲三声,是预备。两声,是上课。下课则是一声一声地敲。那钟声悠长浑厚,有时候从家里骑车去学校,距离学校两公里,就听见学校的大钟响了三声。
排队打饭,拿的是饭票,开始是牛皮纸饭票,后来似乎又是塑料饭票。那些饭票被牛皮筋捆起来,用的时候,一张一张地抽。记忆里的高中,曾经有过白菜汤,就是把白菜煮熟,然后兑上面糊,浇点油。有些同学家境不好,会带一些干粮。干粮吃完了,可以在食堂里买干粮。高一的时候,有玉米面饼子,我一个哥们王欣,觉得蛮好吃。他家里条件好,吃惯了白面,吃起来玉米面饼子,蛮有兴致。但是没几天,自己也懒得吃了。我从小就吃玉米,现在对任何与玉米有关的食品,都不感兴趣。当时学校食堂的馒头,凉了会发硬,像一块砖头,完全可以防身用。
吃的是炒蘑菇根儿,同时吃米饭。当食堂里买炒蘑菇根的时候,同学们会排队挤成疙瘩。我记得有个叫陈俊阁的女生说过,她喜欢吃蘑菇根和米饭。有时候,食堂里还会有肉包子卖,白菜或者萝卜馅的。有时候遇到一块肥肉,没有剁烂乎,吃起来有点香,又嚼不烂,干脆囫囵着咽下去。
1986年的春节过后,我开始发胖了。那一年,家里过年买了些肉,煮熟了。我爹妈用铝饭盒,盛了好多煮熟的肥肉,让我带到学校。唉,吃腻了,也吃肥了。从此,我跨入胖子的行列。当然,我的运动习惯不好,吃了就坐着学,学一天就睡觉,体育运动少,脂肪积累多了,就肥了。
但无论如何,当时的饭菜跟时下高中的食堂,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肉星少,油星少。几乎百分百的高考生,都是又黑又瘦,高考之后,就像经历了一场苦役。
生活之苦倒在其次,真正苦的,还是学业之苦。我在威县二中复读初中的时候,一天晚上, 9点多,我和同学悄悄地潜伏进威县一中,天呀,只见各个教室里,都是点燃着密密麻麻的蜡烛灯光。很多学生都在微弱的蜡烛灯光下学习。我回到威县二中,我们教室里,在11点半,还有不少同学燃着蜡烛学习。顿时,我被震惊了。他们不困吗?他们怎么这么刻苦呀。我终于明白,自己以前被老爹严格要求着学习,貌似努力学习,但是做得不够刻苦。终于,我开始刻苦起来。
1982年到1986年的高考前夕,我在教室里熬夜近千次。哪有什么午觉呀?12点钟下课,涌向食堂打饭吃。打了饭回教室吃,或者在食堂附近蹲着吃,10分钟之内解决战斗,然后就回教室学习。过了1点后,我趴在书桌上,迅即进入梦乡。懵懂中就会听见老师喊上课的声音,班长一喊“起立”,我就立刻清醒。
四年下来,每天学习13-15个小时。刻苦学习,耗的就是时间。为了背英语,我在校园东面的洋姜地里,一边踱步,一边背英语。洋姜地里的中间地点,被我踏成了结实的操场。为了背历史地理,下午自习课,我就去校外的田间,夜幕降临,才回到学校。现在想起来,忘记是怎么吃晚饭的了。
我不记得当时洗衣时间了,只是周六下午回家,换衣服。头发大约2周洗一次,脖子上黑得像车轴。袜子臭不臭,不记得了,只记得我身上生过虱子。冬天,一个冬天没换过内裤,后来家长说内裤都硬成塑料的了。
当时没很多的习题可做,我们会瞅准哪个同学有复习资料。晚上12点以后,当教室里就剩下三两个苦读的学生时,我就悄悄地从同学的桌斗里偷出人家的书,然后偷做人家的题。挑选那些没见过的题去做,一晚上,一本书就能读完。
为什么当年那么苦,自己却不觉得苦呢?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高了,孩子们刻苦学习,却被无数的家长所心疼呢?我想,不同的环境,会培养出不同的人。当年,我们的学习之苦,比及家长的田间劳作之苦,根本算不了什么。我记得某年春节回家,半夜里被父亲带着去浇地,大冬天,皮靴踏进水里,不知不觉鞋里就进了水。回到家里,袜子都湿透了。那种冷,至今记忆犹新。暑假里,上午我在家学习,下午父亲带着我去农田里打药。在刺鼻雾中,臂膀和后背都染上了农药。那种劳作之苦,比及学习之苦,后者显得多么惬意和轻松啊。当时我想,我不要今后也在田里喷药,我不要大冬天踏着水去浇地。
即便是时下的社会里,孩子们的学习之苦,比及底层百姓的谋生之苦,显然要轻松许多。为什么很多家长为孩子叫苦呢?我想,他们的谋生的艰辛程度,肯定比孩子的刻苦要轻松多了,相比起家长的悠闲自在,学生们的苦就显得劳累和疲惫。
如果,你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就会去打工,被人拖欠工资,就会去摆摊,被城管像狗一样追得抱头鼠窜,你还会觉得孩子的学习多么苦吗?
吃尽苦头,才会脱颖而出。我们作为家长,不能一方面指望着孩子脱颖而出,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吃苦。要知道,任何的脱颖而出,都是苦尽甘来的,都是破茧而出的。没有任何的脱颖而出是唾口可得的。(转自自主招生网:http://www.123***/)
我次知道学习之苦,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高考已经恢复,大约是1981年,我二舅参加了高考。我娘告诉我,二舅正在学校排队打饭,忽然晕倒在地。
现在想起来,二舅晕倒在地,其实就是典型的营养不良加学习疲惫。30多年前,校园里哪有什么小胖墩啊。我所在的威县一中,食堂提供的多是疙瘩汤。学生们把从家里带的干粮在蒸笼里热一下,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冬天的时候,会从家里带一罐头瓶炒白菜。夏天的时候,可以从食堂里买,也可以吃腌好的菜。
可怕的是,当你兴冲冲地去食堂蒸笼,去找自己的干粮时,干粮不见了。蒸干粮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网兜,红色的,绿色的,有时难免会混淆。但是,干粮丢失,拿错的几率很小,被人偷走了的可能性大。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有人带高粱面发面馒头,时间长了发白变质,但他们蒸一下继续吃。
我在高中的时候,每到12点下课钟响起,同学们就一窝蜂似的排队打饭。学校的门口有口大钟,会有门卫大爷定时敲响。敲三声,是预备。两声,是上课。下课则是一声一声地敲。那钟声悠长浑厚,有时候从家里骑车去学校,距离学校两公里,就听见学校的大钟响了三声。
排队打饭,拿的是饭票,开始是牛皮纸饭票,后来似乎又是塑料饭票。那些饭票被牛皮筋捆起来,用的时候,一张一张地抽。记忆里的高中,曾经有过白菜汤,就是把白菜煮熟,然后兑上面糊,浇点油。有些同学家境不好,会带一些干粮。干粮吃完了,可以在食堂里买干粮。高一的时候,有玉米面饼子,我一个哥们王欣,觉得蛮好吃。他家里条件好,吃惯了白面,吃起来玉米面饼子,蛮有兴致。但是没几天,自己也懒得吃了。我从小就吃玉米,现在对任何与玉米有关的食品,都不感兴趣。当时学校食堂的馒头,凉了会发硬,像一块砖头,完全可以防身用。
吃的是炒蘑菇根儿,同时吃米饭。当食堂里买炒蘑菇根的时候,同学们会排队挤成疙瘩。我记得有个叫陈俊阁的女生说过,她喜欢吃蘑菇根和米饭。有时候,食堂里还会有肉包子卖,白菜或者萝卜馅的。有时候遇到一块肥肉,没有剁烂乎,吃起来有点香,又嚼不烂,干脆囫囵着咽下去。
1986年的春节过后,我开始发胖了。那一年,家里过年买了些肉,煮熟了。我爹妈用铝饭盒,盛了好多煮熟的肥肉,让我带到学校。唉,吃腻了,也吃肥了。从此,我跨入胖子的行列。当然,我的运动习惯不好,吃了就坐着学,学一天就睡觉,体育运动少,脂肪积累多了,就肥了。
但无论如何,当时的饭菜跟时下高中的食堂,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肉星少,油星少。几乎百分百的高考生,都是又黑又瘦,高考之后,就像经历了一场苦役。
生活之苦倒在其次,真正苦的,还是学业之苦。我在威县二中复读初中的时候,一天晚上, 9点多,我和同学悄悄地潜伏进威县一中,天呀,只见各个教室里,都是点燃着密密麻麻的蜡烛灯光。很多学生都在微弱的蜡烛灯光下学习。我回到威县二中,我们教室里,在11点半,还有不少同学燃着蜡烛学习。顿时,我被震惊了。他们不困吗?他们怎么这么刻苦呀。我终于明白,自己以前被老爹严格要求着学习,貌似努力学习,但是做得不够刻苦。终于,我开始刻苦起来。
1982年到1986年的高考前夕,我在教室里熬夜近千次。哪有什么午觉呀?12点钟下课,涌向食堂打饭吃。打了饭回教室吃,或者在食堂附近蹲着吃,10分钟之内解决战斗,然后就回教室学习。过了1点后,我趴在书桌上,迅即进入梦乡。懵懂中就会听见老师喊上课的声音,班长一喊“起立”,我就立刻清醒。
四年下来,每天学习13-15个小时。刻苦学习,耗的就是时间。为了背英语,我在校园东面的洋姜地里,一边踱步,一边背英语。洋姜地里的中间地点,被我踏成了结实的操场。为了背历史地理,下午自习课,我就去校外的田间,夜幕降临,才回到学校。现在想起来,忘记是怎么吃晚饭的了。
我不记得当时洗衣时间了,只是周六下午回家,换衣服。头发大约2周洗一次,脖子上黑得像车轴。袜子臭不臭,不记得了,只记得我身上生过虱子。冬天,一个冬天没换过内裤,后来家长说内裤都硬成塑料的了。
当时没很多的习题可做,我们会瞅准哪个同学有复习资料。晚上12点以后,当教室里就剩下三两个苦读的学生时,我就悄悄地从同学的桌斗里偷出人家的书,然后偷做人家的题。挑选那些没见过的题去做,一晚上,一本书就能读完。
为什么当年那么苦,自己却不觉得苦呢?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高了,孩子们刻苦学习,却被无数的家长所心疼呢?我想,不同的环境,会培养出不同的人。当年,我们的学习之苦,比及家长的田间劳作之苦,根本算不了什么。我记得某年春节回家,半夜里被父亲带着去浇地,大冬天,皮靴踏进水里,不知不觉鞋里就进了水。回到家里,袜子都湿透了。那种冷,至今记忆犹新。暑假里,上午我在家学习,下午父亲带着我去农田里打药。在刺鼻雾中,臂膀和后背都染上了农药。那种劳作之苦,比及学习之苦,后者显得多么惬意和轻松啊。当时我想,我不要今后也在田里喷药,我不要大冬天踏着水去浇地。
即便是时下的社会里,孩子们的学习之苦,比及底层百姓的谋生之苦,显然要轻松许多。为什么很多家长为孩子叫苦呢?我想,他们的谋生的艰辛程度,肯定比孩子的刻苦要轻松多了,相比起家长的悠闲自在,学生们的苦就显得劳累和疲惫。
如果,你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就会去打工,被人拖欠工资,就会去摆摊,被城管像狗一样追得抱头鼠窜,你还会觉得孩子的学习多么苦吗?
吃尽苦头,才会脱颖而出。我们作为家长,不能一方面指望着孩子脱颖而出,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吃苦。要知道,任何的脱颖而出,都是苦尽甘来的,都是破茧而出的。没有任何的脱颖而出是唾口可得的。(转自自主招生网:http://ww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