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后成就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大学生已经具备敲开企业大门的“学历”,如果再具备“技能”、“素质”、“经验”、“人脉”等等,找到好工作不再是难题。沈阳北大青鸟“学士后”课程为众多有志之士提供学习便利。
“学士后”着力培养技术人才
“学士后”的概念早出现在2009年1月。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提出“设立‘学士后’、‘硕士后’”的提案。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的见习期。
尽管“学士后”的提法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技能”和“经验”并非只能在工作中获得。相反,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不仅不全面,而且积累速度慢,获得成本并不低。同时,面对长达两年的 “零薪酬”,毕业生也感到为难。而通过参加一些短期快速的专业课程训练,不仅在“技能”和“经验”上可以得到加速锻造,达到企业的要求,而且省时省力。
为此,IT职业教育北大青鸟推出了一款面向大学生的IT教育产品——“学士后”,旨在培养高素质IT技术人才,帮助大学生快速提升职场竞争力,实现优质就业。北大青鸟“学士后”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求职尴尬是懂理论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用人企业“即招即用”的实际需求。“学士后”课程旨在将面临就业难的大学生培养成企业抢手的“学历+技能+经验”的高质量IT技术人才,从根源上帮助解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学士后”改变“学而无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对2010年高校就业趋势的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这方面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据统计,IT行业每年的软件人才缺口至少为50万人,并且人才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但是,刚刚迈出校门的理工类学生并没有IT从业经验,无法适应IT公司的需求。如何弥补巨大人才缺口和庞大的等待就业却“学无所用”的毕业生之间的鸿沟,成为整个IT教育行业面临的问题。
针对大学毕业生们设计的“学士后”课程,采取“逆向设计”思路,完全根据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人才。2010年,“学士后”主要开设目前流行的Java和.NET两个技术方向课程。2012年,开设网络营销技术方向的课程。“学士后”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即使是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也是从IT职场实战的角度出发的,强调企业级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而保证完成“学士后”课程的大学生们能够顺利就业。
“学士后”提前感受职场生涯
正在读“学士后”的同学,感觉有意思的就是RPL(Role Play Learning)角色扮演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随着课程的进度,不断进入不同设置的职场环境,扮演不同的职场角色,开始自己“虚拟职场生涯”。
据了解,“学士后”总的学习周期在5-6个月左右,整个学习过程被划分为两个阶段。个阶段为“技能准备阶段”,历时3个月左右。学员们将接受“网上学习课程、线下验证效果”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知识、技能点训练,提升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使每个学员的技术技能达到可动手实战项目的水平。第二个阶段为“就业冲刺阶段”,历时2个月左右。学员将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开发小组,实际完成一个真实的IT项目,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战项目,重点增加学员的项目经验和工作经验,实现就业对接。
大学生要写毕业论文,要答辩,没有太多集中性的时间。面对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学士后”课程突出短期快速的特点。其中,在线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的时间更具有灵活性,处于“学生态”的人群,也更愿意“我的时间,我做主”。同时,也能够发挥大学生们自学能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从容。
“学士后”着力培养技术人才
“学士后”的概念早出现在2009年1月。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提出“设立‘学士后’、‘硕士后’”的提案。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的见习期。
尽管“学士后”的提法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技能”和“经验”并非只能在工作中获得。相反,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不仅不全面,而且积累速度慢,获得成本并不低。同时,面对长达两年的 “零薪酬”,毕业生也感到为难。而通过参加一些短期快速的专业课程训练,不仅在“技能”和“经验”上可以得到加速锻造,达到企业的要求,而且省时省力。
为此,IT职业教育北大青鸟推出了一款面向大学生的IT教育产品——“学士后”,旨在培养高素质IT技术人才,帮助大学生快速提升职场竞争力,实现优质就业。北大青鸟“学士后”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求职尴尬是懂理论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用人企业“即招即用”的实际需求。“学士后”课程旨在将面临就业难的大学生培养成企业抢手的“学历+技能+经验”的高质量IT技术人才,从根源上帮助解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学士后”改变“学而无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对2010年高校就业趋势的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这方面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据统计,IT行业每年的软件人才缺口至少为50万人,并且人才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但是,刚刚迈出校门的理工类学生并没有IT从业经验,无法适应IT公司的需求。如何弥补巨大人才缺口和庞大的等待就业却“学无所用”的毕业生之间的鸿沟,成为整个IT教育行业面临的问题。
针对大学毕业生们设计的“学士后”课程,采取“逆向设计”思路,完全根据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人才。2010年,“学士后”主要开设目前流行的Java和.NET两个技术方向课程。2012年,开设网络营销技术方向的课程。“学士后”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即使是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也是从IT职场实战的角度出发的,强调企业级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而保证完成“学士后”课程的大学生们能够顺利就业。
“学士后”提前感受职场生涯
正在读“学士后”的同学,感觉有意思的就是RPL(Role Play Learning)角色扮演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随着课程的进度,不断进入不同设置的职场环境,扮演不同的职场角色,开始自己“虚拟职场生涯”。
据了解,“学士后”总的学习周期在5-6个月左右,整个学习过程被划分为两个阶段。个阶段为“技能准备阶段”,历时3个月左右。学员们将接受“网上学习课程、线下验证效果”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知识、技能点训练,提升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使每个学员的技术技能达到可动手实战项目的水平。第二个阶段为“就业冲刺阶段”,历时2个月左右。学员将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开发小组,实际完成一个真实的IT项目,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战项目,重点增加学员的项目经验和工作经验,实现就业对接。
大学生要写毕业论文,要答辩,没有太多集中性的时间。面对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学士后”课程突出短期快速的特点。其中,在线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的时间更具有灵活性,处于“学生态”的人群,也更愿意“我的时间,我做主”。同时,也能够发挥大学生们自学能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