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何时在中国停止上演
“美国老太太的故事”讲的是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死后在天堂相遇了,中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存够了买房子的钱,刚搬进去没多久,就上天堂了。那个美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住了30年,终于在死前把银行的房贷还清了。这个寓言似乎在告诉我们,当中国人捂紧钱包节衣缩食的时候,美国人却在潇洒地借贷消费
。作为中国人,你别捂紧钱包了,放心地去买房吧。等你存够了可以买房的钱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没有岁月留给你潇洒了,看看人家美国人,今天花明天的钱多潇洒。
这个故事渐渐被消费者熟知,消费市场活跃起来了,国内诞生了大大小小的“房奴”。然而没有几年美国老太太的新故事在美国真实上演。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中采取的措施以及各大媒体反映后,在报导美国民众对次贷危机的反映时,也讲了一个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大意是:美国老太太丈夫已故,独自一人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次贷危机发生后
,银行、警察屡次上门崔其归还住房贷款,老太太不堪重负自杀,幸被邻居发现送往医院。
这样的故事没有给准备当“房奴”的人一个警醒,拥有一所自己的住房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在不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去积攒房钱就可以买房时,购房者在粗浅的评估自己是否有偿还能力后,就毫不犹豫的办理住房贷款,这就导致大部分的购房者的房贷超过了其工资的50%,甚至达到了75%,这就意味着购房者要还清房贷必须要在未来20-30年中一直拥有一个安稳的工作,而且要保证自己在这段漫长岁月里,生活不出任何纰漏的情况下才能还清贷款。随着近几年的房价快速增长,购房者还贷压力也成倍增长,生活幸福指数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继续选择购房需要做一个理性思考,是继续购房还是租房,按照目前的沈阳房价举个例子,假设购房者每月可自由支配6000元,且拥有30万现金用于首付,以一套位于主城区内,面积为80㎡、总价90万元的房产为例,20年后,购房者花了122万元拥有一套住宅;租房者20年后手中持有现金138万(静态研究下的数据)。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长远的发展下去还是租房比较适合。在这种形势的发展下泊客馨居推出了新的住房概念“零租金租房”,只需押金即可免费获得一套精品住宅,合同到期后押金全部返还。房间内配套家具电器齐全,地点任你选择,无论您喜欢繁华的市中心地段青年大街、中街、太原街,还是安静怡人的浑南,泊客馨居均有大量房源提供给您。没有租房的漂泊感,给你一个真正的家。
一个人有几个20年,将个人20年放在还住房贷款上其实是一种浪费。倒不如先租房闯荡,用梯级消费理念来代替过度负债消费的观念。否则,不理性的住房消费可能还会继续,那个忽悠了中国买房者的“美国老太太买房”故事或许还将继续上演。
。作为中国人,你别捂紧钱包了,放心地去买房吧。等你存够了可以买房的钱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没有岁月留给你潇洒了,看看人家美国人,今天花明天的钱多潇洒。
这个故事渐渐被消费者熟知,消费市场活跃起来了,国内诞生了大大小小的“房奴”。然而没有几年美国老太太的新故事在美国真实上演。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中采取的措施以及各大媒体反映后,在报导美国民众对次贷危机的反映时,也讲了一个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大意是:美国老太太丈夫已故,独自一人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次贷危机发生后
,银行、警察屡次上门崔其归还住房贷款,老太太不堪重负自杀,幸被邻居发现送往医院。
这样的故事没有给准备当“房奴”的人一个警醒,拥有一所自己的住房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在不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去积攒房钱就可以买房时,购房者在粗浅的评估自己是否有偿还能力后,就毫不犹豫的办理住房贷款,这就导致大部分的购房者的房贷超过了其工资的50%,甚至达到了75%,这就意味着购房者要还清房贷必须要在未来20-30年中一直拥有一个安稳的工作,而且要保证自己在这段漫长岁月里,生活不出任何纰漏的情况下才能还清贷款。随着近几年的房价快速增长,购房者还贷压力也成倍增长,生活幸福指数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继续选择购房需要做一个理性思考,是继续购房还是租房,按照目前的沈阳房价举个例子,假设购房者每月可自由支配6000元,且拥有30万现金用于首付,以一套位于主城区内,面积为80㎡、总价90万元的房产为例,20年后,购房者花了122万元拥有一套住宅;租房者20年后手中持有现金138万(静态研究下的数据)。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长远的发展下去还是租房比较适合。在这种形势的发展下泊客馨居推出了新的住房概念“零租金租房”,只需押金即可免费获得一套精品住宅,合同到期后押金全部返还。房间内配套家具电器齐全,地点任你选择,无论您喜欢繁华的市中心地段青年大街、中街、太原街,还是安静怡人的浑南,泊客馨居均有大量房源提供给您。没有租房的漂泊感,给你一个真正的家。
一个人有几个20年,将个人20年放在还住房贷款上其实是一种浪费。倒不如先租房闯荡,用梯级消费理念来代替过度负债消费的观念。否则,不理性的住房消费可能还会继续,那个忽悠了中国买房者的“美国老太太买房”故事或许还将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