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哪里可以考养老护理员证 费用高吗 养老院上岗可以用吗
详情联系:朱老师 18170060794 微信同号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越到老年,越需要照顾,越希望身边有一个陪伴的身影。子女无暇顾及,保姆做不来,专业护工
又找不到,怎么办?护工的行业规范谁来监管?这些现实难题,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长,养老护
工需求量大幅增长。近日,采访了解到,愿意从事此行业的人却不见增多,针对老年人护理的护工资源缺乏。dunsijiaoyu zz
卫生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优化老年资源配置,加强医院、护理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加强宣传教育、预防、救治、护理、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工作。将“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医院的配制和利用效率”作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
随着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是:老龄人口多,发展速度快,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和比重不一,谱发生改变,患病人口增多。研究表明,到2050年,国内65岁以上老年人将由2000年的0.87亿发展到3.23亿,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由2000年的7.00%上升到2050年的23.07%。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老年病”常发、易发、突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和看护问题日渐突出。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不能养老。医养结合模式将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使老人不会因慢等长期住院占用床位,又可得到有效的资源。本研究对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发展现状进行相关探讨,现综述如下。
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皮肤压疮、坠积性、肌肉萎缩(僵硬)、口腔或。
预防皮肤压疮或坠积性,护理时要记得定期翻身,一般两个小时一次;体重特别大或特别瘦弱的,可以增加次
数;
防止肌肉萎缩或下肢,要经常给,可以从下往上腿部肌肉;
好能协助刷牙,或者用生理盐水漱口,都做不到的话,用棉球沾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如果大小便,要用温水洗净,保持清洁,避免;
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心理,出现自卑、等情绪时,要及时开导。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情绪,还要注意防止坠床。
能下床走路,但行动不便或状态不太好,如外伤和一些偏瘫,也有一套护理措施。
首先,预防跌倒重要。
在家里,要注意地板防湿;在经常走动地方不要有障碍物;室内光线要亮堂;衣服和鞋子要合适;另外别忘了
,上厕所时要有人扶。
注意自理能力的训练。
其实,障碍者运动很难,比较吃力,跟正常人健身一样,不好坚持。
也会觉得自己病了,不愿意动,变得“懒惰”。
尽管如此,还是得督促自己走走动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家人也要有耐心,不要嫌弃病人的“唠叨
”。
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11月,卫生委发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2017年2月,发布《“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设计,如普遍建立完善老年人优待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服务评估制度等。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2018年6月,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护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护理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护理服务供给更加合理、护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四大主要目标,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服务供给及服务能力。
(二)老龄化进程驱动产业快速扩容
由于我国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和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老龄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根据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6.7%;而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增长至2.41亿人,占比上升至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养老产业的潜在需求取决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的需求释放。随着未来5-10年建国后第二次“潮”一代逐渐进入老年,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养儿防老”的家庭模式愈发难以维系,养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三)老年人消费能力提升
随着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此外,老年人的消费观正发生转变,现在的开放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为了下一代,自己无所谓”的传统观念,开始朝着向健康、、积极、进取、乐观的思维转变。老年用品市场将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老年用品中老年和老年护理产品是整个老年用品市场中比重。新增老年人口可支配财富更多,从这部分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来看,高端和养老护理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消费需求。
(四)居家养老服务成长空间大
由于中国传统孝文化,老人们不愿意离开家养老,居家养老仍将是未来主流的养老模式,提供老年人关注日常护理、慢管理、照顾陪伴、健康教育等的养老企业将为符合当前迫切的服务需求。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养老公司面对的居家养老服务“蓝海”市场未来弹性会更大。此外由于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健康、家政等服务,未来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布局、器械、远程以及护理培训等领域的公司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五)机构养老护理存在刚需
失能、痴呆等无自理能力,以及需和日常护理的老年人是机构养老的刚需。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失能老人比重也将持续增加。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4063万人,完全失能1000多万人,他们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护理等服务,但目前的服务体系不能完全接纳,而养老机构具备服务功能的只有20%,根本无法满足这一巨大老年服务需求。参考日本企业经营的经验,这类养老机构设施规模不大,普遍采取“集团化、连锁化、标准化”经营,尽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与控制成本,提高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越到老年,越需要照顾,越希望身边有一个陪伴的身影。子女无暇顾及,保姆做不来,专业护工
又找不到,怎么办?护工的行业规范谁来监管?这些现实难题,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长,养老护
工需求量大幅增长。近日,采访了解到,愿意从事此行业的人却不见增多,针对老年人护理的护工资源缺乏。dunsijiaoyu zz
卫生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优化老年资源配置,加强医院、护理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加强宣传教育、预防、救治、护理、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工作。将“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医院的配制和利用效率”作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
随着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是:老龄人口多,发展速度快,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和比重不一,谱发生改变,患病人口增多。研究表明,到2050年,国内65岁以上老年人将由2000年的0.87亿发展到3.23亿,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由2000年的7.00%上升到2050年的23.07%。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老年病”常发、易发、突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和看护问题日渐突出。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不能养老。医养结合模式将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使老人不会因慢等长期住院占用床位,又可得到有效的资源。本研究对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发展现状进行相关探讨,现综述如下。
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皮肤压疮、坠积性、肌肉萎缩(僵硬)、口腔或。
预防皮肤压疮或坠积性,护理时要记得定期翻身,一般两个小时一次;体重特别大或特别瘦弱的,可以增加次
数;
防止肌肉萎缩或下肢,要经常给,可以从下往上腿部肌肉;
好能协助刷牙,或者用生理盐水漱口,都做不到的话,用棉球沾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如果大小便,要用温水洗净,保持清洁,避免;
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心理,出现自卑、等情绪时,要及时开导。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情绪,还要注意防止坠床。
能下床走路,但行动不便或状态不太好,如外伤和一些偏瘫,也有一套护理措施。
首先,预防跌倒重要。
在家里,要注意地板防湿;在经常走动地方不要有障碍物;室内光线要亮堂;衣服和鞋子要合适;另外别忘了
,上厕所时要有人扶。
注意自理能力的训练。
其实,障碍者运动很难,比较吃力,跟正常人健身一样,不好坚持。
也会觉得自己病了,不愿意动,变得“懒惰”。
尽管如此,还是得督促自己走走动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家人也要有耐心,不要嫌弃病人的“唠叨
”。
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11月,卫生委发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2017年2月,发布《“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设计,如普遍建立完善老年人优待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服务评估制度等。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2018年6月,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护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护理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护理服务供给更加合理、护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四大主要目标,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服务供给及服务能力。
(二)老龄化进程驱动产业快速扩容
由于我国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和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老龄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根据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6.7%;而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增长至2.41亿人,占比上升至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养老产业的潜在需求取决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的需求释放。随着未来5-10年建国后第二次“潮”一代逐渐进入老年,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养儿防老”的家庭模式愈发难以维系,养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三)老年人消费能力提升
随着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此外,老年人的消费观正发生转变,现在的开放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为了下一代,自己无所谓”的传统观念,开始朝着向健康、、积极、进取、乐观的思维转变。老年用品市场将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老年用品中老年和老年护理产品是整个老年用品市场中比重。新增老年人口可支配财富更多,从这部分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来看,高端和养老护理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消费需求。
(四)居家养老服务成长空间大
由于中国传统孝文化,老人们不愿意离开家养老,居家养老仍将是未来主流的养老模式,提供老年人关注日常护理、慢管理、照顾陪伴、健康教育等的养老企业将为符合当前迫切的服务需求。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养老公司面对的居家养老服务“蓝海”市场未来弹性会更大。此外由于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健康、家政等服务,未来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布局、器械、远程以及护理培训等领域的公司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五)机构养老护理存在刚需
失能、痴呆等无自理能力,以及需和日常护理的老年人是机构养老的刚需。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失能老人比重也将持续增加。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4063万人,完全失能1000多万人,他们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护理等服务,但目前的服务体系不能完全接纳,而养老机构具备服务功能的只有20%,根本无法满足这一巨大老年服务需求。参考日本企业经营的经验,这类养老机构设施规模不大,普遍采取“集团化、连锁化、标准化”经营,尽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与控制成本,提高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