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沈阳网络在线心理专家邓老师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65岁之后,进入了老年期。有人称之为晚年期。将“老年”表达为“晚年”,表达得如此含蓄,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体贴。
进入老年期,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带来了生理的衰退感。可以将之忽略的,是凭借大半生的知识和经验所形成的自信心,这是老年人的精神财富。老年人不肯因生理发展的停止而放弃心理的发展,只是常常表现出生理的衰退与心理仍需发展之间的困惑与冲突。
巴尔特斯说,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即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只是出现发展形式上的变化,而并非停滞。生理发展的衰退,确实影响心理发展的进程加速度,但是晚年的这个加速度虽小,却不是一个负值。所以,老年人要是认为自己不发展了,那是他放弃了自身的心理发展,而不是不能够发展。就象一个落后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坚持到六年级,即使始终是班级的后一名,但是他同样是在发展之中,是进步的。如果因后一名而辍学,就是放弃发展。
老年人已经上年纪了,行动迟缓,记忆力在降低,但理解力和洞察力没有降低,只是反应速度下降了,因为感觉系统迟缓了。玩慢工夫,年轻人还未必比老年人强,因为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阅历深厚。
老年人坚持读书、读报和学习,经常梳理他的知识和经验,为年轻人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是应尽的责任和价值。也是老年人的智慧。
老年人要经常上网,关注社会动态,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求得与年轻人思想的同步,与社会价值观的协调。
老年人饱经风霜,态度客观,不要以“看不惯”为由批评和指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年长贤明,更懂得尊重。所以老年人更会爱护年轻人。在老年人眼里,年轻人永远是可爱的孩子。
老年人虽退休,但要注重与朋友的交往,要有自己的社会交往,才能充满热情。
老年人积极投身运动,促进心理活动的旺盛。
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大包大揽,不亲历亲为,不剥夺他们成长的权利。
老年人要读一些哲学、宗教类书籍,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通过学习、生活、运动、交际,克服内心的不安感、孤独感、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性,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度。才是快乐健康的,智慧贤明的。
老年人即将完成生命的全过程。如果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曾经正确认真地生活了,就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幸福,懂得了“我是谁”。
理解了自己的生命,是尊重了自身的生物性;
善待了自己的生命,是支持了自身的社会性;
实现了自己的幸福,是完善了自身的心理性!
如果老年人此生的奋斗过程中,承载了太多的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的坎坷和艰辛。无数生活压力和困惑的克服过程里,矛盾心理的经验累积中,心理冲突的不良能量逐渐“内化”到 “潜意识”里,凝结了强大的心理“潜能”—“真实我”。
这个“真实我”所蕴涵的不安“潜能”,就是老年人一生的操劳与艰辛。当他进入无意识状态时(老年人意识控制力降低),自发自动出来,驱使他做出各种表现:
有时,唠叨不堪;
有时,语无伦次;
有时,重复强调;
有时,故意刁难;
有时,讨价还价;
有时,甚至喜怒无常…
子女儿孙备感厌烦,经常说话咽得老年人喘不上气来。老年人辛苦一生,为儿女奉献无数;自己所剩的就是唠叨不堪、语无伦次、重复强调、故意刁难、讨价还价、喜怒无常;换回的是不理解和不安慰。其中原委,就是彼此无法理解,各自不懂对方。
沈阳祥宁心理咨询中心 编辑部
65岁之后,进入了老年期。有人称之为晚年期。将“老年”表达为“晚年”,表达得如此含蓄,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体贴。
进入老年期,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带来了生理的衰退感。可以将之忽略的,是凭借大半生的知识和经验所形成的自信心,这是老年人的精神财富。老年人不肯因生理发展的停止而放弃心理的发展,只是常常表现出生理的衰退与心理仍需发展之间的困惑与冲突。
巴尔特斯说,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即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只是出现发展形式上的变化,而并非停滞。生理发展的衰退,确实影响心理发展的进程加速度,但是晚年的这个加速度虽小,却不是一个负值。所以,老年人要是认为自己不发展了,那是他放弃了自身的心理发展,而不是不能够发展。就象一个落后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坚持到六年级,即使始终是班级的后一名,但是他同样是在发展之中,是进步的。如果因后一名而辍学,就是放弃发展。
老年人已经上年纪了,行动迟缓,记忆力在降低,但理解力和洞察力没有降低,只是反应速度下降了,因为感觉系统迟缓了。玩慢工夫,年轻人还未必比老年人强,因为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阅历深厚。
老年人坚持读书、读报和学习,经常梳理他的知识和经验,为年轻人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是应尽的责任和价值。也是老年人的智慧。
老年人要经常上网,关注社会动态,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求得与年轻人思想的同步,与社会价值观的协调。
老年人饱经风霜,态度客观,不要以“看不惯”为由批评和指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年长贤明,更懂得尊重。所以老年人更会爱护年轻人。在老年人眼里,年轻人永远是可爱的孩子。
老年人虽退休,但要注重与朋友的交往,要有自己的社会交往,才能充满热情。
老年人积极投身运动,促进心理活动的旺盛。
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大包大揽,不亲历亲为,不剥夺他们成长的权利。
老年人要读一些哲学、宗教类书籍,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
通过学习、生活、运动、交际,克服内心的不安感、孤独感、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性,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度。才是快乐健康的,智慧贤明的。
老年人即将完成生命的全过程。如果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曾经正确认真地生活了,就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幸福,懂得了“我是谁”。
理解了自己的生命,是尊重了自身的生物性;
善待了自己的生命,是支持了自身的社会性;
实现了自己的幸福,是完善了自身的心理性!
如果老年人此生的奋斗过程中,承载了太多的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的坎坷和艰辛。无数生活压力和困惑的克服过程里,矛盾心理的经验累积中,心理冲突的不良能量逐渐“内化”到 “潜意识”里,凝结了强大的心理“潜能”—“真实我”。
这个“真实我”所蕴涵的不安“潜能”,就是老年人一生的操劳与艰辛。当他进入无意识状态时(老年人意识控制力降低),自发自动出来,驱使他做出各种表现:
有时,唠叨不堪;
有时,语无伦次;
有时,重复强调;
有时,故意刁难;
有时,讨价还价;
有时,甚至喜怒无常…
子女儿孙备感厌烦,经常说话咽得老年人喘不上气来。老年人辛苦一生,为儿女奉献无数;自己所剩的就是唠叨不堪、语无伦次、重复强调、故意刁难、讨价还价、喜怒无常;换回的是不理解和不安慰。其中原委,就是彼此无法理解,各自不懂对方。
沈阳祥宁心理咨询中心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