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电锅-台湾人的共同记忆
曾是新娘的指定嫁妆、留学生的梦幻逸品,近年更成为移民返乡好礼,长销近半世纪的老产品,已经是「时代的icon」。若问台湾家庭普遍的家电是什么,大同电饭锅一定名列前茅。诞生近半世纪,它不但是众多家庭三代的共同语言,也是许多新娘的指定嫁妆,还是留学生的梦幻逸品、租屋族的法寶,近年更成了越南及中国移民返乡时的超级好礼。
大同电饭锅已是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从造型、种类、颜色、功能乃至销售的变化,都反映了一页台湾史。从1960年上市至今,大同电饭锅已销售超越1300万台,这个数字不仅超过台湾2200万人口的一半,还是全台近650万户数的两倍。剧烈变化的台湾社会,老产品如何屹立不摇?市占率曾高达95% ?
一锅多用 ,掳获人心 款大同电饭锅,诞生于台湾从农业社会进入轻工业社会的年代。当时在政府诸多如奖励外人投资条例等政策下,电器、纺织、塑料等轻工业快速成长,在日治时代以营造业起家的大同,也投入家电品制造,并在参考合作厂商日本做的渐热式电饭锅后,打造出属于台湾的大同电饭锅。
大同电饭锅永保不坠,关键在于掌握了民众集体需求、主打多功能使用。大同小家电中心经理谢仁祥回忆,大同电饭锅推出时,国民所得还很低,家户都用灶煮饭,电饭锅几乎是奢侈品。大同于是从华人蒸炖焖卤的烹调文化着手,再贴近民众追求勤俭的心理,喊出大同电饭锅不只能煮饭,还能炖汤、焖、蒸剩菜,这种「一锅多用」的诉求,果然击中民众的心。反观只能煮饭的电饭锅始祖日本,则在未考虑文化差异下,很快退出市场。
圆胖样貌 嗯…好像炉灶大同电饭锅的外型,也为它的半世纪之战加分。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副教授张依依认为,传统大同电饭锅圆胖敦厚的样貌,虽不符讲求都会感的现代美学,但那微胖可亲的形象,却能唤起人们的深层记忆,彷佛幼时依稀见过的炉灶,又如终日为家人忙碌的可亲老妈妈,无一不呼应遥远的童年;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它就像定住历史的锚,随时将人们拉回安心的记忆深处。随着时代前进,大同电饭锅样貌也悄悄多元化。
谢仁祥指出,款大同电饭锅只有白色,后来才推出红、绿色,成为受顾客欢迎的颜色。1980年代,风靡美日多年的普普风吹入台湾,大同也呼应推出色彩缤纷的「十全十美」款,制作共十色的电饭锅、冰箱,让消费者自由搭配。金银双锅 哇!超有气质跨入21世纪,西方数字科技美学当道,略带金属感的简洁色彩蔚为主流,大同又陆续推出香槟色、银色不锈钢乃至「金银双锅」,并将锅身线条修得较为纤细,引得许多顾客赞道「大同电饭锅变得好有气质喔」。大同庆祝90周年,眼见从日本、香港传入的Q版公仔正热,灵机一动推出收藏用的Q版电饭锅,大小只有11公分,结果大受欢迎、月月卖破万个,不但一新大同老旧形象,也增添了不少年轻粉丝,年底股东会还以市面买不到的黄色版为赠品。
大同电饭锅委由浩汉设计公司设计的欧式新貌,赢得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大奖,陡然跃为过去沾不上边的设计界焦点,又让大同电饭锅再度广受瞩目。改头换面 赞!获iF大奖 得奖作将原本像两个耳朵的锅把改为一体成型的环形把手,锅身圆胖的弧线成利落动态的直线,微凸的锅盖精炼成平面,色彩则改用沈稳的铁灰色,让带着温馨台味的大同电饭锅,摇身变为穿着亚曼尼的欧洲绅士,却仍不失宽厚的大地感。浩汉总经理陈文龙不讳言,此款设计策略是为赢得大奖,「得奖才更有自信推出新款」,因此不论线条或色彩,都符合国际美学,另一方面则「把消费者对大同电饭锅的认知具体化」,保留温柔的线条、饭将好时「咕噜咕噜」的声响、饭好时跳起来「哒」的一声等要素,好让消费者面对新款,仍能借着视觉、声响、功能等基础,联想到既有品牌,「达到移情作用」。传统造型 棒!销量长红 该作后来虽因市调意见落差,仅采用环形把手、铁灰色等改变,仍已突破既定样貌。
谢仁祥笑说,大同电饭锅由于形象深入人心,推新品前都会作市调,结果发现消费者多仍偏爱传统造型,「我们以前还做过方形电饭锅,用来搭配西式厨具,结果市调也不敌传统款」。在近年一片不景气中,大同电饭锅销售量反倒越来越好,从1990年代年销20多万台一路窜升到近三年的年销40万台。这固然对应20年来小家庭、单身家庭比率的急速增加,也反映出学学文创副董事长詹伟雄认为的「现代人将烹调作为自我追求的体验」,但在各国电子锅环伺下,市场能越做越大,大同电饭锅确实像詹伟雄说的,「已是时代的icon」。好用耐用 是…不变本质 从一开始向日本借镜,到打造本土形象,并且随着美日普普风、西方数位美学、港日动漫公仔潮乃至欧式设计增添多元外貌,大同电饭锅始终未变的,是好用耐用的多功能本質。今年,大同电饭锅有感220伏特机种随着中越移民增加而热卖,更首度迈向东南亚,积极将台湾烹调器具推广到全亚米食国家。
未来,这正港的台湾记忆,也许将成为全球米食文化的共同记憶。想换新装 保存原味大同电饭锅iF得奖作因市调反映落差,未依全新样貌上市,历史上其实不乏类似例子。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副教授张依依在「世纪老招牌」一书指出,明星花露水当红时,曾因想开拓客层而改变包装,结果不但未获年轻消费者青睐,反而流失老主顾,但改回原包装,销售即回升
张依依认为,老产品若要换新装,一定得在旧基础上变化,例如复古的金龟车、复古的大同电扇,都既保存原有image,又更美更时尚。学学文创副董事长詹伟雄则指出,以手机、汽车等产品看来,台湾消费者其实很容易接受新形象;「现在是时代的icon,不表示未来不需要新样貌」。
大同电饭锅已是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从造型、种类、颜色、功能乃至销售的变化,都反映了一页台湾史。从1960年上市至今,大同电饭锅已销售超越1300万台,这个数字不仅超过台湾2200万人口的一半,还是全台近650万户数的两倍。剧烈变化的台湾社会,老产品如何屹立不摇?市占率曾高达95% ?
一锅多用 ,掳获人心 款大同电饭锅,诞生于台湾从农业社会进入轻工业社会的年代。当时在政府诸多如奖励外人投资条例等政策下,电器、纺织、塑料等轻工业快速成长,在日治时代以营造业起家的大同,也投入家电品制造,并在参考合作厂商日本做的渐热式电饭锅后,打造出属于台湾的大同电饭锅。
大同电饭锅永保不坠,关键在于掌握了民众集体需求、主打多功能使用。大同小家电中心经理谢仁祥回忆,大同电饭锅推出时,国民所得还很低,家户都用灶煮饭,电饭锅几乎是奢侈品。大同于是从华人蒸炖焖卤的烹调文化着手,再贴近民众追求勤俭的心理,喊出大同电饭锅不只能煮饭,还能炖汤、焖、蒸剩菜,这种「一锅多用」的诉求,果然击中民众的心。反观只能煮饭的电饭锅始祖日本,则在未考虑文化差异下,很快退出市场。
圆胖样貌 嗯…好像炉灶大同电饭锅的外型,也为它的半世纪之战加分。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副教授张依依认为,传统大同电饭锅圆胖敦厚的样貌,虽不符讲求都会感的现代美学,但那微胖可亲的形象,却能唤起人们的深层记忆,彷佛幼时依稀见过的炉灶,又如终日为家人忙碌的可亲老妈妈,无一不呼应遥远的童年;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它就像定住历史的锚,随时将人们拉回安心的记忆深处。随着时代前进,大同电饭锅样貌也悄悄多元化。
谢仁祥指出,款大同电饭锅只有白色,后来才推出红、绿色,成为受顾客欢迎的颜色。1980年代,风靡美日多年的普普风吹入台湾,大同也呼应推出色彩缤纷的「十全十美」款,制作共十色的电饭锅、冰箱,让消费者自由搭配。金银双锅 哇!超有气质跨入21世纪,西方数字科技美学当道,略带金属感的简洁色彩蔚为主流,大同又陆续推出香槟色、银色不锈钢乃至「金银双锅」,并将锅身线条修得较为纤细,引得许多顾客赞道「大同电饭锅变得好有气质喔」。大同庆祝90周年,眼见从日本、香港传入的Q版公仔正热,灵机一动推出收藏用的Q版电饭锅,大小只有11公分,结果大受欢迎、月月卖破万个,不但一新大同老旧形象,也增添了不少年轻粉丝,年底股东会还以市面买不到的黄色版为赠品。
大同电饭锅委由浩汉设计公司设计的欧式新貌,赢得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大奖,陡然跃为过去沾不上边的设计界焦点,又让大同电饭锅再度广受瞩目。改头换面 赞!获iF大奖 得奖作将原本像两个耳朵的锅把改为一体成型的环形把手,锅身圆胖的弧线成利落动态的直线,微凸的锅盖精炼成平面,色彩则改用沈稳的铁灰色,让带着温馨台味的大同电饭锅,摇身变为穿着亚曼尼的欧洲绅士,却仍不失宽厚的大地感。浩汉总经理陈文龙不讳言,此款设计策略是为赢得大奖,「得奖才更有自信推出新款」,因此不论线条或色彩,都符合国际美学,另一方面则「把消费者对大同电饭锅的认知具体化」,保留温柔的线条、饭将好时「咕噜咕噜」的声响、饭好时跳起来「哒」的一声等要素,好让消费者面对新款,仍能借着视觉、声响、功能等基础,联想到既有品牌,「达到移情作用」。传统造型 棒!销量长红 该作后来虽因市调意见落差,仅采用环形把手、铁灰色等改变,仍已突破既定样貌。
谢仁祥笑说,大同电饭锅由于形象深入人心,推新品前都会作市调,结果发现消费者多仍偏爱传统造型,「我们以前还做过方形电饭锅,用来搭配西式厨具,结果市调也不敌传统款」。在近年一片不景气中,大同电饭锅销售量反倒越来越好,从1990年代年销20多万台一路窜升到近三年的年销40万台。这固然对应20年来小家庭、单身家庭比率的急速增加,也反映出学学文创副董事长詹伟雄认为的「现代人将烹调作为自我追求的体验」,但在各国电子锅环伺下,市场能越做越大,大同电饭锅确实像詹伟雄说的,「已是时代的icon」。好用耐用 是…不变本质 从一开始向日本借镜,到打造本土形象,并且随着美日普普风、西方数位美学、港日动漫公仔潮乃至欧式设计增添多元外貌,大同电饭锅始终未变的,是好用耐用的多功能本質。今年,大同电饭锅有感220伏特机种随着中越移民增加而热卖,更首度迈向东南亚,积极将台湾烹调器具推广到全亚米食国家。
未来,这正港的台湾记忆,也许将成为全球米食文化的共同记憶。想换新装 保存原味大同电饭锅iF得奖作因市调反映落差,未依全新样貌上市,历史上其实不乏类似例子。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副教授张依依在「世纪老招牌」一书指出,明星花露水当红时,曾因想开拓客层而改变包装,结果不但未获年轻消费者青睐,反而流失老主顾,但改回原包装,销售即回升
张依依认为,老产品若要换新装,一定得在旧基础上变化,例如复古的金龟车、复古的大同电扇,都既保存原有image,又更美更时尚。学学文创副董事长詹伟雄则指出,以手机、汽车等产品看来,台湾消费者其实很容易接受新形象;「现在是时代的icon,不表示未来不需要新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