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艺考考什么
1.考试就是——
把适合从事电影工作的潜在人才从众多爱好者中挖掘出来。
几乎每个考生都会说“我从小热爱电影”、“我一定要做导演(演员等)”、“我十岁时候别人看漫画我就看鲁迅和韩寒了”或者有些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从小就会模仿,电视一出来谁谁谁他就跟着学”、“我女儿是我们那里的小明星”……真无聊,爱好的不一定就是适合的,每年报考人数动辄上千上万,看起来竞争激烈,实际上,真参加考试选拔,四年来我发现大部分是来凑数当炮灰和背景帝的,真正有竞争力不过百十个,这百十个就看他的天时地利人和了。
2.什么样的人是潜在人才——
“虚实”结合。
“心智、情商、性格、专业素养“四个方面——
其中“心智、情商、性格”比较“虚”,考察起来要多方面观察,凭借考官的对“人”的直觉来判断,看考生是否具有比较成熟的心智和对社会的观察判断能力(就是俗称“三观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常),对文艺、生活、社会、自身有独立思考和特殊的感受力。
深圳传媒艺考培训专家艺平方认为,“专业素养”比较“实”,基本上都是做为未来导演人才所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构思、创作表达、文艺作品阅读提炼和心理状态这些方面能力。
3.考上的人真的就那么吗?
从艺平方近年来接触的很多考生和考上的学生来看,大部分是的确比较的。但是没有考上并不是对你的否定,这个没有胜利失败者之分,因为这只是人生的某一次岔路口,不能决定你终的路,真正有决心和适合的人还是会通过别的途径进入这一行。
但是考上的同学通过艺平方的统计有些共同点:(这里强调的是大多数,不排除有各种个例)
1、个性,在学校里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学生”。思路活跃(注意是不性格活跃,有学生搞混了,因为能打能闹就是活跃)、兴趣点多、特立独行、动手能力极强。
2、独立,通过对招生和录取的观察,发现独立自己来考的考生考上几率远远大过于家长陪伴左右的。
3、执着专一,大部分考上的学生不同于很多同学“广撒网”式艺考,专注报北电或者中戏这些顶尖院校的几个专业,并且做好年考不上再来一年的准备。
套用乔布斯的话“只有那些真的疯到以为自己会改变世界的人,才真的改变世界。”
“只有那些真的疯到以为自己会考上电影学院的人,才真的考上电影学院。”
但是,艺平方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必须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和家庭情况的,如果自己不是很适合,希望这文章不要误导你,耽误你的升学之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学校很多专业一样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要给自己限制的太死。
当然,也有些反面例子,有些考生自己不知道自己具有某些独特才能,过来碰运气被录取的。一个朋友现在已经是圈里很有名气的录音师了。当年他艺考时候次一个人出家门撒开欢儿了,借着艺考之名行全国旅游之实,各地艺术院校考了个遍,北京一站到电影学院录音系考着玩儿,专业过了后来就录取了,这些特例不在讨论之列。
但是他的事情透露出来另一个话题,电影学院考官特别喜欢的一种学生:条件但是自己懵懵懂懂的学生。
这个用美女来说吧,我以为美女三种境界:
1、宅美女: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美,生生觉得自己是个大美女。
2、一般美女:自己知道自己挺美,把自己收拾整理的更加美女。
3、可遇不可求美女:自己很美自己不知道,天然去雕饰,动静皆自然。
有的时候,考官在考场上发现这样一个苗子都会欣喜若狂,如遇遗珠,人人都有一颗伯乐心。
考生也是简单粗暴划分的话,分为三种:
1. 宅考生:自己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种占大概60%多吧,典型特点就是爱问“电影学院有吗”、“给多少钱能上”、“能见到明星吗”、“能看到杨幂吗”或者问“怎么考能上”、“考试流程是什么”一个连简章都不去认真看的考生,能考上么?就像你说你喜欢一个人,你天天爱他爱的要死,结果你连他喜欢什么、他爱好什么、他有什么希望和烦恼都不去了解,上来就问“我能和你好么?”除非你高富帅遇上白富美,否则能牵手成功么?
2.普通考生:有一些文艺天赋和特质,但不是特别突出。这类考生大概占30%,介于考上考不上之间,就看个人努力与规划,这一类考生如果有着合理的学习安排,一般一两年的学习是可以考上的。
3.人才类:这一类在报名中不多,几十个甚至更少。这一类学生才华横溢,情商比较高,感受表达能力好,人格健全,三观正常,知识和心理储备特别适合这一行,每次考试时候能发现几个这样的考生考官都会奔走相告。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少这样的学生在考场上冒尖了,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好苗子都被各种言论给误导了。暂且不说,自己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