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点击搜索

发布

泰国 泰国使馆认证 泰国双认证 自由销售证书认证

区域:
深圳 > 深圳周边
企业:
深圳市金柏昇贸易有限公司 企业已认证
APP泛滥浪费资源,莫让“便民”利器成“扰民”工具
对企业上线APP的行为应合理限制与引导,莫让“便民”APP成为“扰民”工具,莫让企业“漫天撒网”式投资终换来“漏洞百出”的结果。
<p><img src="http://fs01.***/userfilespace/2019/08/21/HKGCC22492674.jpg" width="500" height="639" alt="" /> </p>
据新京报8月20日刊发的《X·15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刊》称,新京报联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上百款APP代码进行了“全景扫描”,检测结果发现,有超8成的APP安装包中均含有超出其原本业务范围的权限代码;有过半数的APP含有索取用户通讯录的代码。这意味着,用户对“隐私协议”点下“我同意”的按钮时,也向APP敞开了隐私的大门。



不可否认,手机APP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出行、订餐、购物、娱乐、缴费、转账等等,人们无需再跑腿,坐在家里一键就可敲定。不过,APP泛滥也开始给大家带来很多困扰,手机内存变得越来越不够用,找一项应用会挑花眼,手机绑定的大多数APP成为“僵尸”,从装上的那天起就再也没被打开过。一些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盲目开发APP,完全不顾及客户的体验,APP这个“便民”利器开始成为“扰民”的工具。



更有甚者,泛滥的APP还存在信息泄露的隐忧。根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净增42万款,总量达到449万款,下载量更是达到千亿人次。APP呈现爆发式增长,衍生一系列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数据泄露的隐忧。8月13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指出在目前下载量较大的千余款移动APP中,每款应用平均申请25项权限,其中申请与业务无关的拨打电话权限的APP数量占比超过30%。每款应用平均收集20项个人信息和设备信息等。此外,大量APP存在探测其他APP或读写用户设备文件等异常行为,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不过,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成员何延哲向新京报透露,今年显著的变化是APP强制索取通讯录和地理位置权限的现象有所改善。过去不少APP都有强制索取通讯录权限的情况,例如主打社交、金融借贷类的APP。但现在几乎找不到主流APP有强制索取通讯录权限的现象。



究其原因,利益驱动是盲目开发APP的主要驱动力。一些商家开发、应用APP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自身业务进行推广,或借此增加广告收益。但很多APP忽略了用户体验,时间一长,自然会被用户弃之如敝履。那些真正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生活便利”为宗旨的APP应用,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获得可持续发展。



盲目开发APP,是战略定 位模糊的表现。面对激烈的互联网竞争,在一些成熟的APP应用面前,企业的战略决策者感觉茫然无助,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出来,就只好漫天撒网。有称,一家银行甚至绑定十几个APP,不求网网有收获,但求不空手而归就心满意足。



支付宝和微信虽然自始至终只是个APP终端,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却被不断注入新的功能,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从密码支付到扫码支付、再到刷脸支付,人们上街购物不再需要携带钱包,甚至不需要携带手机,只需一张脸就够了,这样的生活体验谁不喜欢?谁又能离得开?



盲目开发APP,是在浪费资源。开发APP需要钱,甚至需要很多钱。一家银行能够开发出十多个APP,自然是资金实力的体现,但大量真金白银投入后,如果APP产生不了利润,甚至变成人们“指尖上的负担”,这样的开发和投入又有什么意义?



对银行来说,与其漫天撒网,不如回归主业,专一做好便民信贷APP,将信贷业务做精做强才是银行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在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银行业务回归小额信贷之时。至于那些非主业、边缘性、鸡肋式的APP,银行应该毫不留情地关闭,将节省下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全部投放到消费者需要的服务上面。



另外,监管部门也应对APP泛滥的现象高度重视,对企业上线APP的行为加以合理的限制与引导,莫让“便民”APP成为“扰民”工具,莫让企业“漫天撒网”式投资终换来“漏洞百出”的结果。
查看更多深圳其他商务服务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631019)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