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 —正常稳定的高增长
在说到世界对中国是“掌声”还是“嘘声”,我们近又经历了这一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世界上现在有很多人在等着看中国经济的笑话——当中国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或有些问题的时候,总是以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的口吻在谈论中国经济要下滑了,要出问题了等等。昨天我们在一个会上,一些外交家们在讨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但是想想,没有人愿意看到中国这个大国崛起,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客观的现实。我们自已要继续努力、自已做好自已的事情,继续增长,沿着艰难曲折的路径不断的前进,使我们自已不断壮大,这才是我们基本的东西。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谈,我个人是研究宏观经济的,我也不会讲很多企业的事情,也不了解企业的一些事情,我还是着重讲讲中国经济,讲四个问题:
一、当前经济的情况。
二、长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三、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怎样得到实现。
四、从微观上、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怎么实现这些潜力;怎样发展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中;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怎样去发展。
首先,面对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我跟大家说一说。我们第三季度的数据已经出来了,情况是怎样的?我这几年来一直在说,中国经济没有什么硬着陆、中国经济也不会崩盘,中国经济只有软着陆,到二季度是软着陆触底。软着陆也是着陆,也会有很多困难,也会有很多问题。经济从12%的高增长降到8%,四个百分点的GDP,是2万多亿增加值,不是总产值,不是总的交易额,是你2万多亿的交易中赚的钱,这两三万多亿的增加值涉及到多少产业、多少企业,那日子不好过呀。当然这是个低谷,但这个低谷是我们自已调整下来的低谷,我们在高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实现调整、实现经济更好的平衡,所以总的来讲,它不会是经济危机似的一种过程。
为什么说,到了二季度往后会基本起稳,略有回升,主要是我们各个主要的支柱性产业都在逐步实现正常增长。几个支柱型产业——像房地产,房地产经过这一轮调整,现在房价提升了,有些大城市升的有点过猛了,但全国来讲基本都稳定下来了,实现正常增长,投资增长19%左右;二是汽车,两三年前也是生产能力过剩,经过两三年的调整,现在也是二位数的增长,10%左右增长;三是基础设施,政府停止了紧缩性的政策,前两年基础设施建设是下降的,现在恢复到正常的增长,基本实现了一个稳定的增长。
但是,在这想说明的是,,这个稳定增长不是马上又会进入高增长,你不要期望它会不断地继续高、继续高,它会在低部震荡、徘徊一段时间,因为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清理完。你比如说,一些产业过剩生产能力还在清理过程当中。世界经济还有很多问题,我们的外部市场还有很多问题,待会我要在讲完国内再专门讲讲国际的情况,所以也不会出现很高的情况,今后这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我希望它就在7.5%到8%区间稳定增长,这是点。第二点,是怎么看待这7.5%到8%的增长。
有人老说,包括我们政府一些高层领导人也在说这样的话:我们到了高增长,我们进入了中等增长的阶段。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们过去是二位数增长,但是过去只是少数一些年是二位数增长,不是从来都是二位数增长。我们90年代末、2000年初的这7、8年间,只是6%、7%的增长。而且你仔细想想,过去这二十年里,增长速度一超过9%,中国一定通货膨胀。这通货膨胀不是2%、3%,一定是5%以上的通货膨胀。一超过10%,真正到了二位数,一定既通货膨胀、又资产价格膨胀,就是资产泡沫或股市泡沫或楼市泡沫,对不对?所以二位数的增长,从来都是中国的过热增长,从来不是正常的、好的增长,不是均衡的增长。所以现在不到7%、8%,在这个年代、也许上个十年,也是2000年那个十年,那时由于加入WTO、由于90年代改革的红利,我们那时的增长也是8%到9%,现在这十年,也就是7%到8%,是中国经济的正常增长,而且仍然是世界高增长。
以前印度人还口吐狂言,说将来他们是世界高增长,因为中国是8%,他们是9%的增长,现在他们也不敢说这话了,他们今年是5%,今年、明年他们是5%就不错了,我们仍然是高增长,除了非洲几个小国比我们高一点。然后就是趋于稳定的,不会高过通货膨胀、也不会紧缩,所以说这是好消息。如果我们能够稳定在这,那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都会有长期的增长空间,政策也不用一天到晚的调来调去,可以集中精力搞些改革、结构调整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以正常的心态看到这个这8%的增长。
如果你还在对比过去你的辉煌的时代,增长增长的翻了番了,躺着都挣钱的时代,大概你要好好参考参考市场。我们希望实现的是稳定的高增长,而不是过热的增长。所以我们现在是7%、8%的正常增长,也许我们还到不了8%,一个因素是世界经济还不太好。刚才一虎也提到,关于美债,美债不是说他美国量化宽松给出金融上很多的震荡,这个问题还要看的更广一点,现在不仅仅是美国在退出,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采取了一些刺激政策、宽松政策。
中国是早退出的,为什么现在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了,经济增长开始恢复了,是因为我们早从2010年中期开始退出。然而发展中国家到2011年以后、到2012年基本逐步退出了。发达国家没有退出,美国正在叫着退出、欧洲还没退出、日本还没退出 ,日本安倍经济学法还得实施一段时间。因此呢,发达国家在这些刺激政策上可能略有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现在到明年大概情况都不特别好。中国因为退出早,所以我们现在开始稳定了,而其它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又自已在退出,又受到美国退出的影响,美国退出对中国影响不大,但对它们影响比较大。因此将来我们的出口对发达国家略有增长,但对这些国家会有空荡、会有下调,所以对世界经济来说要用更复杂的观点来观察一些事情,这就是目前中国经济的情况。
但是现在大家关心的还不是短期的事情,一些企业家、投资者真正关心、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经济还能不能长期增长、中国经济还能不能再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高增长,现在大家在议论的是这个问题。大家知道我比较乐观,我个人认为我不希望有过热增长,7%、8%的高增长能永远持续下去。那现在7%、8%的高增长过几年是5%到7%,再过几年是5%到6%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个人乐观的认为未来还有几年的增长,方方面面还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还有30%到35%的劳动力没有从农业转移出来,还是农民。还需要转移出20%到30%的劳动力出来,这涉及到1.5亿到2亿的农民。尽管现在劳动力在短缺,农民工的价格在上涨,但是仍然是收入比较低的群体。我们城市化只有51%、52%,大量的基础设施还要建设,我们的收入只有6000美元,人均GDP、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然而我们的储蓄率又比较高,我们现在还是50%,太高了我们还在往下调,我们的财富积累仍然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消费历来比较低,我们的储蓄率又比较高,因此今后消费一定是持续增长的过程。
我们过去依靠要素投入增长要多点,因为过去我们企业刚刚开始学习,刚刚开始走上世界市场,往往还在学习过程当中,因此发明创造比较少,而下一个阶段,我们的企业逐步成熟,逐步逐步接近产业的前沿。过去离前沿很远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谈不上发明创造。你办法就是把别人已有的东西学过来。而下一个阶段,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到前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发明创造,加上我们过去的教育的发展、科研的发展等等。体制,包括一些创新体制、金融体制等逐步逐步在形成。因此过去三十年没有什么创新也很正常。
今后三十年,也许劳动力的因素会贡献小一点,但创新的因素一定会大一些,这方方面面因素加起来,保持一个正常的、稳定的高增长,实现一个正常的高增长应该不是一个问题。那简单的对比,韩国、台湾它们四小龙都有三十年的高增长,它们一共5000万人口,3000万劳动力,当时世界上没有什么跟它们竞争的,除了日本在前面,它们在后面这输出导向,2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的劳动力的转移,基本完成了公元化自主,都有30年高增长。我们8亿多劳动力,14亿人口,这个过程会非常的长。没有50年、60年你完不成这个过程,完不成这个工业化阶段的过程。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潜力巨大。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大家都有潜力,但很多国家走着走着停止了,因为各种问题停顿了。这就是第三个话题:也就是大家议论多的,能不能实现这些潜力,继续使中国的这些潜力使中国持续高增长。用我们总理的话来说:实现中国奇迹的第二季。怎么实现呢?从宏观层面来讲,那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是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这种进一步的改善。
那现在大家都在关注三中全会,希望真正能够在下一个阶段,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方向上进一步迈进。中国确实还受到一些体制的约束。传统体制、政府的管制,国有的垄断,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方方面面的问题,确实还在制约着我们的发展。我们要实现在世界竞争力的提高,我们也要更加跟世界经济接轨,我们需要开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非常重要。把我们自已的事情做好,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已的体制捋顺,把这些经济关系捋顺,我们才能有更大发展的动力。
同时,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得出一个结论,也是我们研究世界经济得出的一个结论:我们能不能避免各种危机?很多发展中国家,走着走着走入说不清的陷阱,走着走着各种原因、包括各种社会原因引起的社会冲突。或者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结果搞到各种福利陷阱,过多债务支出、过多的政府支出,导致的债务危机。历史上,拉美呀,其它一些国家呀,包括印度。所以说走着走着就掉入各种陷阱,出现各种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然后经济停止了,失去10年又失去10年,这个中国折腾不起。为什么说我们要保持稳定,为什么我们希望是稳定增长而不再是热增长。过热增长几年你痛快、你挣钱容易,过热之后呢?如果没有调控,没有稳定的基石的话,我们也会出现危机?
经济这词,形容危机不断发生叫做经济周期。我们要来一场资产危机呀,我们刚才说了,我们经济在软着陆,不属于危机范畴。我们要是经济危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也许就出局了,也许就被边缘化了,也许再没有下一轮了,只有危机没有周期了,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一直在鼓吹要稳定发展,要稳定的高增长。然后不断的改革,使我们的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这从宏观的角度讲。政府减少干预,经济不断的发展,千百万新的点子在经济能实现,能够创造新的价值。
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再有一个二三十年的高增长,一个重要的、一个经济结构的条件,就是我们各行各业都能有大的发展,都能创造各种局面。即能继续做皮鞋、袜子这些低端的东西,又能逐步逐步做导弹飞船这些高技的东西。而且即使能做高技这些东西也不去歧视做皮鞋、袜子这些一般制造业劳动力密集的公司。为什么?二点:,中国这么多人要就业,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歧视这个产业歧视那个产业,唱衰这个产业唱衰那个产业?第二,从市场上来讲,我们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它们城市建设早建完了,基础建设早建完了,他们家庭早有二套房子、三辆车子,他们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都是简单再生产的替代过程,而我们从无到有,对所有的东西,从刚开始到一般的皮鞋、袜子,这一代人都是刚刚开始消费,刚刚第二代开始消费。我们汽车100户才20台、30台,而美国120台。人家是干什么事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穿什么袜子。而我们是从不穿皮鞋不穿袜子,到现在每年穿二双皮鞋三双袜子,都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我们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端的制造业的需求都有大的发展。只有这些制造业都有发展了,我们8亿劳动力才能充分就业,才能解决收入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个道理我们每年都在讲,每年在北京搞5年规划时都在争议这一问题,很多人都瞧不起这个问题。这些年政策上搞的很多一般制造业企业很困难,是因为这些政策搞的企业很困难。
反过来讲,我们讲的第四点:我们企业怎么发展?现在企业说了,我们很困难,政策上很困难,世界市场上也很困难,成本又在提高,我们怎么发展?还能不能有下一阶段的发展,关键是我们企业怎么想?现在的成本提高呀,经济环境恶劣呀,这个环境包括什么呢?包括90年代、2000年代当时的世界经济,当时的美国泡沫没有破,本身的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第二呢,那时的新兴市场对我们的影响还不太大。现在一是因为发达中的国家经济泡沫破了,第二呢,新兴竟争体跟我们的竟争很多,然后由于我们内部更多原因吧,过早的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今天早上还招开了一个发布会,关于农民工城市化的缺陷使的我们的劳动力基本上升的这些问题。那么怎么能够继续发展?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经济学上也不能给出更多建议,我们也不懂怎么做生意。我们经济学只知道一件事情:专业化竟争!经济学基本原理市场是专业化竟争。
经济学的鼻祖英国人亚当.写的人类历吏上本经济学专著章篇节讲的:分工。一根针,一开始一个人打,到现在分了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提高技术、提高质量、提率、降低成本,然后市场发展,利润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各行各业每个企业都要专业化、都要升级,都要提高竟争力。但是现在往往一说转型升级,大家想的就是转产;一说要提率,就是说要发展高技产业。IT好,都去干IT,新能源好都去干新能源。而实际上应该怎么样呢?实际上任何一个产业多了你都不能进。
现在近一些新能源产业不就是这些道理吗? 这个产业多有前途,但是你一下子搞太多了就没前途,首富都退出了、退市了。那么各行各业怎么样专业化发展呢?你继续发挥你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专长,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知识,你的一二十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核心竟争力。然后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进一步提升你的技术、你的创新、你的产品,你的管理呀、渠道呀等等。特别是利用新的技术,不是说每个企业都要去搞新技术,它也不是你的专长。而是要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提高你的技术。
你比如说现在IT、现在网络,多数的企业都去做网络去了、平台去了。你怎么利用好的平台、好的网络提高你已经知道的、你的那些专业技术,你的那种专业知识,你的产业的竟争力,在这方面更多企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各行各业都可以做。从一般的劳动力密集企业到一般的制造业到高新制造业都可以做,都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来提高我们自已。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人人都去做一个新的产业,人人都去放弃原来的产业。你都放弃了原来的产业,我们的发展呀、就业呀都不可能再继续了。特别可惜的是你过去一二十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竟争力你又放掉了,你天天在转产。
一些跨国公司、发达国家的公司为什么有今天?是因为长期的专业,目不斜视盯住一个东西做下去。大家说德国的企业好,德国的企业为什么好呀?它就是一个零件,一个家族几代人做下去,做到精益求精、做到世界、做到没有人能够替代!再金融危机人们都要买德国货!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创新力不足呀?其实很大程度上看不是它掌握不掌握技术、不是它的环境不好,而是它没磨练到一个火候。为什么说我们的皮鞋袜子就是皮鞋袜子,意大利的皮鞋袜子就是时尚品。
有各种原因,有文化原因等等,有其它原因。但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从经济学上来看,你才一代人、一代干的过程,而人家是几代人一个家族就只做皮鞋袜子,做到精益求精,引领时尚潮流。我们需要磨练的过程,我们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多数企业都是从邓小平南巡讲话才建立的。我们只有二三十年成长我们还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坚持一条路做下去。我们还要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提高我们的竟争力,我们才能在世界竟争力越来越大的激烈的环境中胜出。别人都不愿意看到我们胜出,我们只能做好、专注地做好我们自已的事情。所以说起来容易,但做企业是很难的、要专注的、要不受影响的。
听说一个企业,一个做水的企业,那么好的企业,几十亿现金趴在账上。别人都惦记着让他干这个干那个,他坚决不做,就不做房地产。这种企业将来一定做的好,一定做到行业。就专注做好自已能做好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潜力巨大,怎么能够实现?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改革开放进一步实现经济的稳定,从悲观的角度讲,做企业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经济学只能给大家一个建议:专业、专注、做自已的事情,提高自已的竟争力!这些都能实现的话,我相信中国经济再有一个二三十年的高增长。初,我们在会上讲的,世界上不愿意看到中国发达的人们,也只好看到我们中国人发达。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谈,我个人是研究宏观经济的,我也不会讲很多企业的事情,也不了解企业的一些事情,我还是着重讲讲中国经济,讲四个问题:
一、当前经济的情况。
二、长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三、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怎样得到实现。
四、从微观上、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怎么实现这些潜力;怎样发展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中;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怎样去发展。
首先,面对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我跟大家说一说。我们第三季度的数据已经出来了,情况是怎样的?我这几年来一直在说,中国经济没有什么硬着陆、中国经济也不会崩盘,中国经济只有软着陆,到二季度是软着陆触底。软着陆也是着陆,也会有很多困难,也会有很多问题。经济从12%的高增长降到8%,四个百分点的GDP,是2万多亿增加值,不是总产值,不是总的交易额,是你2万多亿的交易中赚的钱,这两三万多亿的增加值涉及到多少产业、多少企业,那日子不好过呀。当然这是个低谷,但这个低谷是我们自已调整下来的低谷,我们在高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实现调整、实现经济更好的平衡,所以总的来讲,它不会是经济危机似的一种过程。
为什么说,到了二季度往后会基本起稳,略有回升,主要是我们各个主要的支柱性产业都在逐步实现正常增长。几个支柱型产业——像房地产,房地产经过这一轮调整,现在房价提升了,有些大城市升的有点过猛了,但全国来讲基本都稳定下来了,实现正常增长,投资增长19%左右;二是汽车,两三年前也是生产能力过剩,经过两三年的调整,现在也是二位数的增长,10%左右增长;三是基础设施,政府停止了紧缩性的政策,前两年基础设施建设是下降的,现在恢复到正常的增长,基本实现了一个稳定的增长。
但是,在这想说明的是,,这个稳定增长不是马上又会进入高增长,你不要期望它会不断地继续高、继续高,它会在低部震荡、徘徊一段时间,因为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清理完。你比如说,一些产业过剩生产能力还在清理过程当中。世界经济还有很多问题,我们的外部市场还有很多问题,待会我要在讲完国内再专门讲讲国际的情况,所以也不会出现很高的情况,今后这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我希望它就在7.5%到8%区间稳定增长,这是点。第二点,是怎么看待这7.5%到8%的增长。
有人老说,包括我们政府一些高层领导人也在说这样的话:我们到了高增长,我们进入了中等增长的阶段。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们过去是二位数增长,但是过去只是少数一些年是二位数增长,不是从来都是二位数增长。我们90年代末、2000年初的这7、8年间,只是6%、7%的增长。而且你仔细想想,过去这二十年里,增长速度一超过9%,中国一定通货膨胀。这通货膨胀不是2%、3%,一定是5%以上的通货膨胀。一超过10%,真正到了二位数,一定既通货膨胀、又资产价格膨胀,就是资产泡沫或股市泡沫或楼市泡沫,对不对?所以二位数的增长,从来都是中国的过热增长,从来不是正常的、好的增长,不是均衡的增长。所以现在不到7%、8%,在这个年代、也许上个十年,也是2000年那个十年,那时由于加入WTO、由于90年代改革的红利,我们那时的增长也是8%到9%,现在这十年,也就是7%到8%,是中国经济的正常增长,而且仍然是世界高增长。
以前印度人还口吐狂言,说将来他们是世界高增长,因为中国是8%,他们是9%的增长,现在他们也不敢说这话了,他们今年是5%,今年、明年他们是5%就不错了,我们仍然是高增长,除了非洲几个小国比我们高一点。然后就是趋于稳定的,不会高过通货膨胀、也不会紧缩,所以说这是好消息。如果我们能够稳定在这,那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都会有长期的增长空间,政策也不用一天到晚的调来调去,可以集中精力搞些改革、结构调整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以正常的心态看到这个这8%的增长。
如果你还在对比过去你的辉煌的时代,增长增长的翻了番了,躺着都挣钱的时代,大概你要好好参考参考市场。我们希望实现的是稳定的高增长,而不是过热的增长。所以我们现在是7%、8%的正常增长,也许我们还到不了8%,一个因素是世界经济还不太好。刚才一虎也提到,关于美债,美债不是说他美国量化宽松给出金融上很多的震荡,这个问题还要看的更广一点,现在不仅仅是美国在退出,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采取了一些刺激政策、宽松政策。
中国是早退出的,为什么现在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了,经济增长开始恢复了,是因为我们早从2010年中期开始退出。然而发展中国家到2011年以后、到2012年基本逐步退出了。发达国家没有退出,美国正在叫着退出、欧洲还没退出、日本还没退出 ,日本安倍经济学法还得实施一段时间。因此呢,发达国家在这些刺激政策上可能略有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现在到明年大概情况都不特别好。中国因为退出早,所以我们现在开始稳定了,而其它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又自已在退出,又受到美国退出的影响,美国退出对中国影响不大,但对它们影响比较大。因此将来我们的出口对发达国家略有增长,但对这些国家会有空荡、会有下调,所以对世界经济来说要用更复杂的观点来观察一些事情,这就是目前中国经济的情况。
但是现在大家关心的还不是短期的事情,一些企业家、投资者真正关心、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经济还能不能长期增长、中国经济还能不能再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高增长,现在大家在议论的是这个问题。大家知道我比较乐观,我个人认为我不希望有过热增长,7%、8%的高增长能永远持续下去。那现在7%、8%的高增长过几年是5%到7%,再过几年是5%到6%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个人乐观的认为未来还有几年的增长,方方面面还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还有30%到35%的劳动力没有从农业转移出来,还是农民。还需要转移出20%到30%的劳动力出来,这涉及到1.5亿到2亿的农民。尽管现在劳动力在短缺,农民工的价格在上涨,但是仍然是收入比较低的群体。我们城市化只有51%、52%,大量的基础设施还要建设,我们的收入只有6000美元,人均GDP、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然而我们的储蓄率又比较高,我们现在还是50%,太高了我们还在往下调,我们的财富积累仍然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消费历来比较低,我们的储蓄率又比较高,因此今后消费一定是持续增长的过程。
我们过去依靠要素投入增长要多点,因为过去我们企业刚刚开始学习,刚刚开始走上世界市场,往往还在学习过程当中,因此发明创造比较少,而下一个阶段,我们的企业逐步成熟,逐步逐步接近产业的前沿。过去离前沿很远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谈不上发明创造。你办法就是把别人已有的东西学过来。而下一个阶段,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到前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发明创造,加上我们过去的教育的发展、科研的发展等等。体制,包括一些创新体制、金融体制等逐步逐步在形成。因此过去三十年没有什么创新也很正常。
今后三十年,也许劳动力的因素会贡献小一点,但创新的因素一定会大一些,这方方面面因素加起来,保持一个正常的、稳定的高增长,实现一个正常的高增长应该不是一个问题。那简单的对比,韩国、台湾它们四小龙都有三十年的高增长,它们一共5000万人口,3000万劳动力,当时世界上没有什么跟它们竞争的,除了日本在前面,它们在后面这输出导向,2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的劳动力的转移,基本完成了公元化自主,都有30年高增长。我们8亿多劳动力,14亿人口,这个过程会非常的长。没有50年、60年你完不成这个过程,完不成这个工业化阶段的过程。
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潜力巨大。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大家都有潜力,但很多国家走着走着停止了,因为各种问题停顿了。这就是第三个话题:也就是大家议论多的,能不能实现这些潜力,继续使中国的这些潜力使中国持续高增长。用我们总理的话来说:实现中国奇迹的第二季。怎么实现呢?从宏观层面来讲,那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是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这种进一步的改善。
那现在大家都在关注三中全会,希望真正能够在下一个阶段,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方向上进一步迈进。中国确实还受到一些体制的约束。传统体制、政府的管制,国有的垄断,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方方面面的问题,确实还在制约着我们的发展。我们要实现在世界竞争力的提高,我们也要更加跟世界经济接轨,我们需要开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非常重要。把我们自已的事情做好,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已的体制捋顺,把这些经济关系捋顺,我们才能有更大发展的动力。
同时,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得出一个结论,也是我们研究世界经济得出的一个结论:我们能不能避免各种危机?很多发展中国家,走着走着走入说不清的陷阱,走着走着各种原因、包括各种社会原因引起的社会冲突。或者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结果搞到各种福利陷阱,过多债务支出、过多的政府支出,导致的债务危机。历史上,拉美呀,其它一些国家呀,包括印度。所以说走着走着就掉入各种陷阱,出现各种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然后经济停止了,失去10年又失去10年,这个中国折腾不起。为什么说我们要保持稳定,为什么我们希望是稳定增长而不再是热增长。过热增长几年你痛快、你挣钱容易,过热之后呢?如果没有调控,没有稳定的基石的话,我们也会出现危机?
经济这词,形容危机不断发生叫做经济周期。我们要来一场资产危机呀,我们刚才说了,我们经济在软着陆,不属于危机范畴。我们要是经济危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也许就出局了,也许就被边缘化了,也许再没有下一轮了,只有危机没有周期了,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一直在鼓吹要稳定发展,要稳定的高增长。然后不断的改革,使我们的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这从宏观的角度讲。政府减少干预,经济不断的发展,千百万新的点子在经济能实现,能够创造新的价值。
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再有一个二三十年的高增长,一个重要的、一个经济结构的条件,就是我们各行各业都能有大的发展,都能创造各种局面。即能继续做皮鞋、袜子这些低端的东西,又能逐步逐步做导弹飞船这些高技的东西。而且即使能做高技这些东西也不去歧视做皮鞋、袜子这些一般制造业劳动力密集的公司。为什么?二点:,中国这么多人要就业,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歧视这个产业歧视那个产业,唱衰这个产业唱衰那个产业?第二,从市场上来讲,我们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它们城市建设早建完了,基础建设早建完了,他们家庭早有二套房子、三辆车子,他们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都是简单再生产的替代过程,而我们从无到有,对所有的东西,从刚开始到一般的皮鞋、袜子,这一代人都是刚刚开始消费,刚刚第二代开始消费。我们汽车100户才20台、30台,而美国120台。人家是干什么事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穿什么袜子。而我们是从不穿皮鞋不穿袜子,到现在每年穿二双皮鞋三双袜子,都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我们从一般制造业到高端的制造业的需求都有大的发展。只有这些制造业都有发展了,我们8亿劳动力才能充分就业,才能解决收入贫富差距的问题。这个道理我们每年都在讲,每年在北京搞5年规划时都在争议这一问题,很多人都瞧不起这个问题。这些年政策上搞的很多一般制造业企业很困难,是因为这些政策搞的企业很困难。
反过来讲,我们讲的第四点:我们企业怎么发展?现在企业说了,我们很困难,政策上很困难,世界市场上也很困难,成本又在提高,我们怎么发展?还能不能有下一阶段的发展,关键是我们企业怎么想?现在的成本提高呀,经济环境恶劣呀,这个环境包括什么呢?包括90年代、2000年代当时的世界经济,当时的美国泡沫没有破,本身的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第二呢,那时的新兴市场对我们的影响还不太大。现在一是因为发达中的国家经济泡沫破了,第二呢,新兴竟争体跟我们的竟争很多,然后由于我们内部更多原因吧,过早的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今天早上还招开了一个发布会,关于农民工城市化的缺陷使的我们的劳动力基本上升的这些问题。那么怎么能够继续发展?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经济学上也不能给出更多建议,我们也不懂怎么做生意。我们经济学只知道一件事情:专业化竟争!经济学基本原理市场是专业化竟争。
经济学的鼻祖英国人亚当.写的人类历吏上本经济学专著章篇节讲的:分工。一根针,一开始一个人打,到现在分了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提高技术、提高质量、提率、降低成本,然后市场发展,利润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各行各业每个企业都要专业化、都要升级,都要提高竟争力。但是现在往往一说转型升级,大家想的就是转产;一说要提率,就是说要发展高技产业。IT好,都去干IT,新能源好都去干新能源。而实际上应该怎么样呢?实际上任何一个产业多了你都不能进。
现在近一些新能源产业不就是这些道理吗? 这个产业多有前途,但是你一下子搞太多了就没前途,首富都退出了、退市了。那么各行各业怎么样专业化发展呢?你继续发挥你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专长,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知识,你的一二十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核心竟争力。然后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进一步提升你的技术、你的创新、你的产品,你的管理呀、渠道呀等等。特别是利用新的技术,不是说每个企业都要去搞新技术,它也不是你的专长。而是要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提高你的技术。
你比如说现在IT、现在网络,多数的企业都去做网络去了、平台去了。你怎么利用好的平台、好的网络提高你已经知道的、你的那些专业技术,你的那种专业知识,你的产业的竟争力,在这方面更多企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各行各业都可以做。从一般的劳动力密集企业到一般的制造业到高新制造业都可以做,都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来提高我们自已。这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人人都去做一个新的产业,人人都去放弃原来的产业。你都放弃了原来的产业,我们的发展呀、就业呀都不可能再继续了。特别可惜的是你过去一二十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竟争力你又放掉了,你天天在转产。
一些跨国公司、发达国家的公司为什么有今天?是因为长期的专业,目不斜视盯住一个东西做下去。大家说德国的企业好,德国的企业为什么好呀?它就是一个零件,一个家族几代人做下去,做到精益求精、做到世界、做到没有人能够替代!再金融危机人们都要买德国货!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创新力不足呀?其实很大程度上看不是它掌握不掌握技术、不是它的环境不好,而是它没磨练到一个火候。为什么说我们的皮鞋袜子就是皮鞋袜子,意大利的皮鞋袜子就是时尚品。
有各种原因,有文化原因等等,有其它原因。但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从经济学上来看,你才一代人、一代干的过程,而人家是几代人一个家族就只做皮鞋袜子,做到精益求精,引领时尚潮流。我们需要磨练的过程,我们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多数企业都是从邓小平南巡讲话才建立的。我们只有二三十年成长我们还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坚持一条路做下去。我们还要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提高我们的竟争力,我们才能在世界竟争力越来越大的激烈的环境中胜出。别人都不愿意看到我们胜出,我们只能做好、专注地做好我们自已的事情。所以说起来容易,但做企业是很难的、要专注的、要不受影响的。
听说一个企业,一个做水的企业,那么好的企业,几十亿现金趴在账上。别人都惦记着让他干这个干那个,他坚决不做,就不做房地产。这种企业将来一定做的好,一定做到行业。就专注做好自已能做好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潜力巨大,怎么能够实现?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改革开放进一步实现经济的稳定,从悲观的角度讲,做企业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经济学只能给大家一个建议:专业、专注、做自已的事情,提高自已的竟争力!这些都能实现的话,我相信中国经济再有一个二三十年的高增长。初,我们在会上讲的,世界上不愿意看到中国发达的人们,也只好看到我们中国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