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点击搜索

发布

潮汕人的灯笼文化

区域:
深圳 > 深圳周边
  新春正月,逢年过节,以前潮汕人家家户户挂灯笼,宗祠宫庙,官府衙门、贸易铺户,更是张灯结彩,号称庆升平。
  潮语灯与丁同音,丁就是人丁,更有一番寄意,故一些祠堂和宫庙一年四季,灯笼长挂。因为旧时灯笼在潮汕地区使用普遍,便有写灯笼这一行业。
  灯笼铺的市招就是灯笼,不仅门店前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其中还有一支制作特别,上书一个“写”字,一看便知这是灯笼铺。灯笼铺往往铺前坐着一位上年纪的老者,既看守店前也招揽生意。还双手不肯闲,顾客一走他就埋头写灯笼字。
  写灯笼者要粗通文墨,书法过得去,还要懂得各姓氏灯号。所谓灯号就是各姓氏创姓之初的封地地名,或是天子对其先人所封赠的官衔,或是对其德行美誉的褒扬。如林姓,可以写“西河旧家”,也可以写“九牧世家”。西河是比干的封地食邑,九牧世家则是莆田林氏一家九兄弟在唐朝时都成进士,都当了刺史,刺史汉朝称州牧。总之,宣扬宗族光荣史是灯笼的一项重要内容。
  灯笼的式样繁多,常见的有冬瓜形,葫芦形,还有柿饼形的,等等。要先用细竹篾编制,称灯笼壳,有场地的灯笼铺可以在自己的店后设工场,雇工人制作灯笼壳,场地较小的,则向竹器店定做,灯笼壳编好后,贴上丝纸,写好了字,要一遍遍地刷桐油,桐油刷到差未几了,后还要用丝棉纸用力的擦,使灯笼壳呈现光泽,这样可以在灯笼上写字。
  不同造型的LED灯笼在用法上也有讲究,冬瓜形的是普通人家所用;葫芦形是旧时官府差役的巡城灯笼;圆形的一般挂在祠庙门前。还有一种白灯笼,是专为一些大户人家丧考妣而制作,女写“慈”,男写“严”及死者享年,白底蓝字无刷油,俗称“白灯笼”。谁家门前吊挂白灯笼,一看便知其家中有凶事。故潮汕有句嘲讽吝啬人的谑语:“你经到灯笼免刷油”。
  灯笼除了写上各姓氏和其灯号外,还要写上“千子万孙”、“长命富贵”、“财丁兴旺”等吉利语。潮俗以为,灯与丁同音,写灯笼者是给人家赠丁赠福,以此为职业,会对自己“折福”。受此观念影响,在以前,一般读书人假如不是受糊口所迫,是不愿意从事这种职业的。
  如今,跟着社会的提高,灯笼的传统功能已经逐渐淡化,但逢有吉庆节日,不论是在农村仍是城市,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普遍的庆祝方式。

本文地址:潮汕人的灯笼文化 http://www.1*** http://www.zanji***
查看更多深圳其他商务服务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199913)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