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点击搜索

发布

深圳哪个叶问系咏春拳馆教的

区域:
深圳 > 南山 > 南油
类别:
武术培训
地址:
南油第四工业区7A栋902
企业:
深圳弘义咏春文化有限公司 企业已认证
练得越多知道的越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完了咏春三个套路(小念头、寻桥、标指)。

但我每天仍然只练日字冲拳,当我真的把日字冲拳练到N万遍的时候,我才发觉这招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似乎朦朦胧胧的发现了些什么东西,又说不清楚。似乎一拳打出,整个身体的力和肌肉都产生了种细微的变化。

咏春大的特点就是放松。说到“放松”这两个字,几乎是贯彻于整个咏春拳练习过程当中的,师父几乎每天都要说上几遍。

初学时要把身体完全松沉下来,不得刻意让任何一块肌肉绷紧,再在这个状态下做完整套动作。

图片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人身上的肌肉有朝各个方向用力的,当我们下意识去做一个动作的时候,实际上很多没必要甚至是反向作用力的肌肉都参与了运动,这样一来动作做出来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这一点我们从那些协调性不太好的人身上尤其能够看得出来。

因此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让全身放来,然后慢慢地去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去把那些不必参与活动的肌肉群舍弃掉,时间久了形成肌肉记忆,这样一来只需速度一加快便能做出高质量的动作。

而且长久形成的肌肉记忆,使得神经反应时间减少,速度就更快了。咏春拳复杂却高速的手法即是以此为基础练就的。

图片

与别的拳种不同,我注意到咏春拳在打到对手身上之前距离对方的身体,远不会超过30CM。这么近的距离是如何给对手造成巨大伤害的?

我尝试着用物理的道理来解释这种玄妙的力,大家都知道,一个物体(比如拳头)通过加速度的距离越长,产生的撞击力越大。

那么咏春拳中几乎贴着对手的力是如何发出来的呢?看上去似乎与物理相违背,其实并不然,咏春拳的力通过放松把这种力的加速度和距离放到了体内。力从地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即使我的拳头紧贴着对方的身体,但是我的力从地上传到对方的身体上至少也有两米的加速度,同样能造成巨大的冲击力。这就是寸劲。

寸劲中的高手能在几微秒里将这种力加速到令人恐怖的程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日字冲拳这么简单的动作,就包含了这么多复杂的道理。

“好复杂,太复杂了!”我在感叹的同时又隐隐带着兴奋。我练武的初衷不就是想找复杂的东西学吗?我兴奋的同时也被先辈们的智慧深深的折服了。功夫这种东西,真的是练的越多,越觉得信息量大而广。

当然,你看的到是一回事,能不能练上身则是另一回事了。

回想到当初去拳馆报名的那天我还幼稚的问师父:多久能够掌握这门功夫,现在想来实在可笑。现在我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能下定一生都要练武惮那还是去健身房吧。

图片

既得艺,必试敌

不知不觉中练习咏春拳已经有几年了,作为一个在武术的殿堂外徘徊了几年的门外汉,虽然还未能入得了门槛。

但透过门缝还是看到了些许道理。能独自练习,似乎是当年练武的初衷之一,但现在看来貌似有点站不住脚了。

戚继光说,既得艺,必试敌。

无论古今中的武术,只有放到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实践检验,抛弃那些不实用的东西,强化实用的东西。才能继续成长。

没有对抗检验,就容易迷失方向。方向错误的话,付出的就会和产出的不成正比。

以前的功夫都是两个人练的,现在大多成了一个人的套路演练。套路中很多的招式是不实用的,有的弧线太大,你还没打到人家,已经被人家直线型的打到了,有的蓄力时间太长,对方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做准备的。

实战比的就是速度,力量,反应,步法,时机,距离感,角度,硬度,节奏,控制与反控制……

无论古今中外的武技都离不开这些。

所以对练是很重要的一项练习项目,任何武术练到一定程度都会有对练的项目。咏春中典型的就是黐手了。

黐手很有意思,是咏春通往实战中的重要的一座桥梁。

刚一接触黐手我就喜欢上了,虽然经常被打的鼻青脸肿。但我在其中找到了一种棋类的深奥。刚开局大家都是对等的,某一方稍一尝试攻击局势马上被打破。

防守方不但要成功防守还得持机反击,进攻方则要保证攻击有效的同时还得提防对方防守反击或乘虚而入。同时诈招、连招、借力、化力,施展出来千变万化,层出不穷。

每个的人理解不一样,我就是用下棋来比喻的。真的很像下象棋,不同的只是没有时间思考而已。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熟练招式,强化反应。把思考后反射练到条件反射里去。

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只要觉得能击中对方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喊一声:“将军!”

如果之前的单练套路和散式还嫌枯燥的话,坚持到对练阶段喜欢功夫的人很容易就此迷进去了,我想武痴就是这么来的。能对练的时候,尽量对练,功夫上身比单练快几倍。

拳谚不是说吗:“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没有师父教也没有师兄弟对练的时候,只好退而求其次对着镜子练和打桩了。

再看看别的武技,比如散打、拳击人家一直是围绕“打”这个核心。从力量训练,速度,还有散打,拳击98%的时间也是放松的,力量是整的,也是用的腰胯力,也是节节传递,聚力于瞬间,发力于一点。不整,哪有爆发力?拳,腿法的发力和步法学好后,就喂靶了,然后就是攻防了,然后就是两人对练了,然后带着拳套真打了。平时没事打沙袋,戴上手套就搞对抗。

人家从头到尾都是以打为核心的,贯穿始终,练打合一。平时怎么练,用时怎么打,所谓知行合一。

咏春只是个名字

还记得张平安博士说过一句话,非常认同。武术就像一个大体育场,有很多个门,从哪个门进来都能达到目的地。

咏春就是其中一个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论什么派别,练到后大道理都是通的。这是一个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举手投足都能制人的一个境界。到了这个程度,什么什么招都没有太大意义了,出手都是绝招。也不在有派别之分,我觉得这时候可以统称为功夫。

这是我所仰望的一个境界。

不知在哪看过黄淳梁与李小龙曾经有过一番对话,原话忘了。李小龙刚刚开创截拳道不久,找黄淳梁讨论截拳道的传播。黄淳梁说你用截拳道是很厉害,但你要能教出一半的学生跟你一样厉害,那截拳道就是一门很成功的武技。有一小部分也算还行。但如果一个都没有,那说明截拳道只适合你一个人。

截拳道只是一个名字,咏春也是。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越是传播的越广越成功的武技,派系就越多。咏春就有叶系咏春、彭南咏春、阮氏(阮祖棠)咏春、岑能咏春、黎氏(黎叶篪)咏春、顺德杏坛永春派、张保咏春、鹤山古劳咏春……。我相信这还是比较有名的,实际还会更多。

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派系,这和每个人对功夫的理解不一样有关。

五枚师太教严咏春的时候只有一种。之后徒弟越传越广,越传越多,高个的人喜欢这么练,矮个的人喜欢那么练。

每个人根据自身的体型、性格、习惯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练法。他们学成之后又各自收徒,教的又是自己理解的那套理论。就像一颗大树一样,产生的分支就越来越多。

所以我个人看法是派系之间没有谁强谁弱之分,动作名称看起来听起来不一样,但原理都是通的。只看你自己理解练习的那套适不适合自己,适合就练下去,不用计较太多。

功夫只有靠练,天天练,没有捷径可走。我现在的工作生活又回到了繁忙当中,每天练习六小时成了奢望,能练一小时就不错了。但繁忙不能成为偷懒的借口,我每天都坚持练一会儿。

有时候忙到半夜实在忘记了,都关灯躺床上了。猛然想起今天没练,都逼着自己起来打五百个日字冲拳再睡。形成习惯很重要,每天坚持练,持之以恒,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到这里,我肚子里的墨水也憋的差不多了。自己看了一遍,写的乱七八糟,不过想到这只是一个半吊子的习武者,写的一篇半吊子的文章。又对自己无限宽容了.....

查看更多深圳文艺/体育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283304)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