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瓷当代新官窑收藏新热点
Lot 1439 近代 涂菊青绘“迎亲人”大盘
估价:120,000-150,000 RMB
成交价:552,000 RMB
拍品说明
尺寸:直径47.5cm
出版:《陶瓷美术》1960年第三期,P13。《迎亲人(粉彩盘)》涂菊清,艺术瓷厂供稿。 钤印:“涂甫”,“菊清” 铭文:“转战南北挹征尘,红旗飘扬马不停,万众欢腾同普庆,胜利终于属人民。一九五九年春三月南昌菊清涂甫并题于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研室”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中国历代瓷器专场”中,Lot 1439 近代 涂菊青绘“迎亲人”大盘以12万元起拍,48万元落槌,55.2万元成交,掀起了一波对“567”瓷器的新浪潮。
“567瓷”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使用统一的底款。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被划分到“567瓷”里面。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毛泽东与567瓷
景德镇瓷器收藏家周文是在8年前开始关注和收藏“567瓷”的。当时,他听取了工师涂金水先生的建议,把收藏重点由“清三代”转向“567瓷”。周先生曾在北京报国寺淘到一件戴荣华创作的古彩壶。那时人们并不了解“567瓷”的价值,这件作品被丢在柜台一个角落,无人问津。周先生去上海出差时在古玩城发现了一件青花釉里红加釉下黄的盘子,底款有“1954年制”的字样,买回来后请专家鉴定,是景德镇青花大师王步的早期作品。如今,圈内一些藏友已经认识到“567瓷”的独特魅力,开始跃跃欲试。而“中古陶”近日举办的“567瓷”专场拍卖会,同时展出了张松茂、王锡良、涂金水、何叔水、邓智、黄卖九、黄云鹏、毛正聪、涂志浩、张玲玲、江和先等二十余位名家精品。“567瓷”好在哪里,有何奥秘,能否取代“清三代”成为瓷器下一个收藏热点?为此,笔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先生。
建国瓷厂
吹响集结号
1949年,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生产“建国瓷”的建议,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国家用瓷委员会”很快成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由政府主持的次国家瓷器烧造。很快,我国个国营瓷厂成立,这就是的“建国瓷厂”,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所以说“567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了全国瓷器生产的高水平。
建国瓷厂 霁蓝釉堆白“兰花仙鹤”笔筒
1954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派专业人员到景德镇帮助研究试制新配方,的“7501瓷”所使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经调配烧制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高只能达到80%。
余文襄
“珐琅彩花卉玉米瓶”底款为“景德镇市工艺联合总社试验瓷厂1956年造”,表明当时是由手工业合作小组逐渐过渡到初级社、高级社之后建立了“联合总社”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统一安排、轻工业部具体统筹的生产制度。这件瓷器造型新颖独特,被称为“玉米瓶”,纹样精致细腻,体现出了时代的新风貌,不再是匠人按部就班地描摹。
余文襄 雪景“梅花书屋”瓷板
“粉彩雪景薄胎碗”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新中国制瓷艺人的创造力。这件薄胎碗器型硕大,口径长达48厘米,通体以坚实细密的薄胎制成。其上所绘的雪景采用了艺术的手法,表现出瑞雪迎人的喜气。它的底款为“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这是国家研究陶瓷制作技术的高机构。该碗是计划经济时期外销瓷的登峰造极之作,釉面洁白,蛋壳薄胎迎光即透。口沿及底足用矾红彩绘,碗内心有蝙蝠围绕图样,寓意福寿。山石嶙峋,古木遒劲,坡岸交错,层次有序,生动而有立体感。作者深谙画雪景的奥妙,巧用粉彩玻璃白描绘。从制作风格上判断当为已故陶瓷美术大师、景德镇“雪景大王”余文襄所作。
张松茂
拉响上课铃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陶瓷美术系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开设了陶瓷工艺、陶瓷机械和美术设计专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景德镇瓷厂”和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一方面通过“老艺人技艺传承”实现技术的积累与传承,另一方面让更多的技术工人进入高等院校,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瓷器大师张松茂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出生于陶瓷世家,1953年进入了“美术合作社”,1956年调入陶研所。他是早一批接受高等美术教育的瓷器艺人。迅速成长的张松茂是“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他创作的《奔马》、《在草原上》、《喜报丰收》成为那个年代的代表作品。“粉彩草原牧羊女纹盘”创作于1955年,张松茂用火热的创作激情塑造了劳动人民的形象。人物画法摆脱俗套,讲究现代美术的比例、均衡,色彩艳丽明快。张松茂创作的这类题材作品仅存世一件,十分珍贵。
叶震嘉也是经过专业培训早进入国营瓷厂的老艺人,在上世纪50年代被国家授予“陶瓷美术家”的称号。“粉彩梅花将军盖罐”是叶震嘉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典型作品。此件将军罐器型秀美端庄。彩绘主题以梅花为创作背景,满树盛开的梅花艳而不妖。其间墨点随意分布,清新自然,使笔下之梅更富有层次感。
王步
陶瓷艺人增加了专业课的学习,提高了文化素质,对作品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同样是在瓷上绘画白菜,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讨个彩头——白来的财,而工艺大师王步却把白菜比作人品,做人要一清二白,清清楚楚。他的这一见解得到藏家的普遍认同,王步早期画的白菜瓷板画现在已卖到800多万元。
《杜鹃山》人物彩瓷塑像
奏响时代曲
表现鲜明的时代性是“567瓷”的另一个特点。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景德镇陶研所和国营瓷厂要求“创作出具有民族气派、更新更作品”,其中“人民公社好”是经常见到的题材,也是有代表性的题材。“粉彩欢天喜地玉壶春瓶”就是其中的一件精品。画面中的儿童活泼可爱,男孩点鞭炮,女孩捧寿桃,“人民公社万岁”的灯笼强调了主题。其造型传统,胎质、釉料、画工均为上乘。从底款看,这是一件艺术瓷厂创作的作品,精湛的画工、生动的题材,表明了它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件瓷器精品,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景德镇在这个时期生产的精美瓷器也逐渐作为“国瓷”,成为外交、出口使用多的瓷器。
70年代 建国瓷厂 豆青堆白花钵 (一对)
在“567瓷”中还有一些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时刻献礼的作品,比如“文革瓷”和“出口瓷”。“文革瓷”特指在“文革”期间烧造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瓷器,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数量极少,且只烧制了四五年的时间。“出口瓷”是在1972年由周恩来总理布置、轻工业部统筹的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烧制的瓷器,品种多为仿古瓷。以“重工粉彩描金麒麟纹啤酒杯”为例,它的工艺、纹饰在仿古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这件啤酒杯是轻工业部直接布置给景德镇艺术瓷厂的政治任务,瓷杯画面分三层装饰,口沿绘花瓣纹饰环绕,中间布局饱满,重彩描绘一只麒麟足踏鲜花瑞草而行,动感强烈,寓意祥瑞。下部绘莲台纹,底有厂家印记以及中英文广告语。器型敞口,筒形腹略鼓,一侧置把柄。底部有“景德镇制”红款加“艺术瓷厂特别分发”字样,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70年代 建国瓷厂窑变釉瓶
“567瓷”可以称作是新中国陶瓷上的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着历史进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计划经济时代 墨地百花开光纹台灯
1955年在北京举办了届全国陶瓷展览会,景德镇颜色釉新品种首次亮相,釉里红达到了乾隆时期的水平。乌金、鳝鱼、茶叶末等色釉也获得成功。王步的落花飞燕缸和鳜鱼水草画盘,发展了传统釉下彩绘的技法。相隔24年,1979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展览,景德镇在青花、斗彩、古彩、粉彩、新彩上出现新貌,颜色釉不再用来装饰器物表面,而用来表现具象的景物。而胎的厚度不超过一毫米制成的灯具成为展会的一朵奇葩。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安徽界首的刻花陶罐、河北邯郸的仿宋瓷、山西浑源的黑釉陶罐等,都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567瓷”堪称当代“新官窑”。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分享正能量!
资深古玩经纪人,古董鉴定交易,诚信经营,承接微信广告:13928802242 微信:13928802242
关注《古玩新视界》微信公众号HU28802242
一个连90后都爱看的古玩收藏大号。每天15分钟,让你秒懂古董古玩收藏!有料,有趣,有品!
估价:120,000-150,000 RMB
成交价:552,000 RMB
拍品说明
尺寸:直径47.5cm
出版:《陶瓷美术》1960年第三期,P13。《迎亲人(粉彩盘)》涂菊清,艺术瓷厂供稿。 钤印:“涂甫”,“菊清” 铭文:“转战南北挹征尘,红旗飘扬马不停,万众欢腾同普庆,胜利终于属人民。一九五九年春三月南昌菊清涂甫并题于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研室”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中国历代瓷器专场”中,Lot 1439 近代 涂菊青绘“迎亲人”大盘以12万元起拍,48万元落槌,55.2万元成交,掀起了一波对“567”瓷器的新浪潮。
“567瓷”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使用统一的底款。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被划分到“567瓷”里面。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毛泽东与567瓷
景德镇瓷器收藏家周文是在8年前开始关注和收藏“567瓷”的。当时,他听取了工师涂金水先生的建议,把收藏重点由“清三代”转向“567瓷”。周先生曾在北京报国寺淘到一件戴荣华创作的古彩壶。那时人们并不了解“567瓷”的价值,这件作品被丢在柜台一个角落,无人问津。周先生去上海出差时在古玩城发现了一件青花釉里红加釉下黄的盘子,底款有“1954年制”的字样,买回来后请专家鉴定,是景德镇青花大师王步的早期作品。如今,圈内一些藏友已经认识到“567瓷”的独特魅力,开始跃跃欲试。而“中古陶”近日举办的“567瓷”专场拍卖会,同时展出了张松茂、王锡良、涂金水、何叔水、邓智、黄卖九、黄云鹏、毛正聪、涂志浩、张玲玲、江和先等二十余位名家精品。“567瓷”好在哪里,有何奥秘,能否取代“清三代”成为瓷器下一个收藏热点?为此,笔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先生。
建国瓷厂
吹响集结号
1949年,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生产“建国瓷”的建议,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国家用瓷委员会”很快成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由政府主持的次国家瓷器烧造。很快,我国个国营瓷厂成立,这就是的“建国瓷厂”,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所以说“567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了全国瓷器生产的高水平。
建国瓷厂 霁蓝釉堆白“兰花仙鹤”笔筒
1954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派专业人员到景德镇帮助研究试制新配方,的“7501瓷”所使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经调配烧制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高只能达到80%。
余文襄
“珐琅彩花卉玉米瓶”底款为“景德镇市工艺联合总社试验瓷厂1956年造”,表明当时是由手工业合作小组逐渐过渡到初级社、高级社之后建立了“联合总社”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统一安排、轻工业部具体统筹的生产制度。这件瓷器造型新颖独特,被称为“玉米瓶”,纹样精致细腻,体现出了时代的新风貌,不再是匠人按部就班地描摹。
余文襄 雪景“梅花书屋”瓷板
“粉彩雪景薄胎碗”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新中国制瓷艺人的创造力。这件薄胎碗器型硕大,口径长达48厘米,通体以坚实细密的薄胎制成。其上所绘的雪景采用了艺术的手法,表现出瑞雪迎人的喜气。它的底款为“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这是国家研究陶瓷制作技术的高机构。该碗是计划经济时期外销瓷的登峰造极之作,釉面洁白,蛋壳薄胎迎光即透。口沿及底足用矾红彩绘,碗内心有蝙蝠围绕图样,寓意福寿。山石嶙峋,古木遒劲,坡岸交错,层次有序,生动而有立体感。作者深谙画雪景的奥妙,巧用粉彩玻璃白描绘。从制作风格上判断当为已故陶瓷美术大师、景德镇“雪景大王”余文襄所作。
张松茂
拉响上课铃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陶瓷美术系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开设了陶瓷工艺、陶瓷机械和美术设计专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景德镇瓷厂”和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一方面通过“老艺人技艺传承”实现技术的积累与传承,另一方面让更多的技术工人进入高等院校,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瓷器大师张松茂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出生于陶瓷世家,1953年进入了“美术合作社”,1956年调入陶研所。他是早一批接受高等美术教育的瓷器艺人。迅速成长的张松茂是“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他创作的《奔马》、《在草原上》、《喜报丰收》成为那个年代的代表作品。“粉彩草原牧羊女纹盘”创作于1955年,张松茂用火热的创作激情塑造了劳动人民的形象。人物画法摆脱俗套,讲究现代美术的比例、均衡,色彩艳丽明快。张松茂创作的这类题材作品仅存世一件,十分珍贵。
叶震嘉也是经过专业培训早进入国营瓷厂的老艺人,在上世纪50年代被国家授予“陶瓷美术家”的称号。“粉彩梅花将军盖罐”是叶震嘉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的典型作品。此件将军罐器型秀美端庄。彩绘主题以梅花为创作背景,满树盛开的梅花艳而不妖。其间墨点随意分布,清新自然,使笔下之梅更富有层次感。
王步
陶瓷艺人增加了专业课的学习,提高了文化素质,对作品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同样是在瓷上绘画白菜,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讨个彩头——白来的财,而工艺大师王步却把白菜比作人品,做人要一清二白,清清楚楚。他的这一见解得到藏家的普遍认同,王步早期画的白菜瓷板画现在已卖到800多万元。
《杜鹃山》人物彩瓷塑像
奏响时代曲
表现鲜明的时代性是“567瓷”的另一个特点。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景德镇陶研所和国营瓷厂要求“创作出具有民族气派、更新更作品”,其中“人民公社好”是经常见到的题材,也是有代表性的题材。“粉彩欢天喜地玉壶春瓶”就是其中的一件精品。画面中的儿童活泼可爱,男孩点鞭炮,女孩捧寿桃,“人民公社万岁”的灯笼强调了主题。其造型传统,胎质、釉料、画工均为上乘。从底款看,这是一件艺术瓷厂创作的作品,精湛的画工、生动的题材,表明了它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件瓷器精品,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景德镇在这个时期生产的精美瓷器也逐渐作为“国瓷”,成为外交、出口使用多的瓷器。
70年代 建国瓷厂 豆青堆白花钵 (一对)
在“567瓷”中还有一些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时刻献礼的作品,比如“文革瓷”和“出口瓷”。“文革瓷”特指在“文革”期间烧造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瓷器,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数量极少,且只烧制了四五年的时间。“出口瓷”是在1972年由周恩来总理布置、轻工业部统筹的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烧制的瓷器,品种多为仿古瓷。以“重工粉彩描金麒麟纹啤酒杯”为例,它的工艺、纹饰在仿古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这件啤酒杯是轻工业部直接布置给景德镇艺术瓷厂的政治任务,瓷杯画面分三层装饰,口沿绘花瓣纹饰环绕,中间布局饱满,重彩描绘一只麒麟足踏鲜花瑞草而行,动感强烈,寓意祥瑞。下部绘莲台纹,底有厂家印记以及中英文广告语。器型敞口,筒形腹略鼓,一侧置把柄。底部有“景德镇制”红款加“艺术瓷厂特别分发”字样,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70年代 建国瓷厂窑变釉瓶
“567瓷”可以称作是新中国陶瓷上的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着历史进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计划经济时代 墨地百花开光纹台灯
1955年在北京举办了届全国陶瓷展览会,景德镇颜色釉新品种首次亮相,釉里红达到了乾隆时期的水平。乌金、鳝鱼、茶叶末等色釉也获得成功。王步的落花飞燕缸和鳜鱼水草画盘,发展了传统釉下彩绘的技法。相隔24年,1979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展览,景德镇在青花、斗彩、古彩、粉彩、新彩上出现新貌,颜色釉不再用来装饰器物表面,而用来表现具象的景物。而胎的厚度不超过一毫米制成的灯具成为展会的一朵奇葩。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安徽界首的刻花陶罐、河北邯郸的仿宋瓷、山西浑源的黑釉陶罐等,都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567瓷”堪称当代“新官窑”。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分享正能量!
资深古玩经纪人,古董鉴定交易,诚信经营,承接微信广告:13928802242 微信:13928802242
关注《古玩新视界》微信公众号HU28802242
一个连90后都爱看的古玩收藏大号。每天15分钟,让你秒懂古董古玩收藏!有料,有趣,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