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理解儿童文学的含义及
一、儿童文学的含义
关于儿童文学含义有几种说法:
种是儿童本位的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为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郑振铎等。这种说法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但它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儿童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二种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为贺宜、鲁宾等。这种说法的积极意义是把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放在位,强调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社会责任感,但忽视了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等功能。
第三种是解放儿童的文学,产生于21世纪初,代表人物为朱自强、王富仁等。这种说法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儿童本位”论的继承和发展,核心是尊重、爱护、发展儿童的根本表现。
由此,我们知道儿童文学概念不是用一句话能够概括妥当的,我们只能说明儿童文学包含的几层意思:
从作品类别看,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和;从审美特点看,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从读者对象看,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从价值取向看,儿童文学不仅给儿童提供审美、认识、娱乐和教育等多种价值,而且给儿童提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
二、儿童文学的层次
儿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现代社会对儿童的年龄阶段的划分主要是参照儿童心理学关于儿童的年龄划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那么儿童文学也与年龄特征相对应地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有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审美趣味、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从而也就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差异。
幼儿文学寓初步的道德观念教育和知识教育于鲜明的形象之中,内容单纯、浅显、娱乐性强,多用对比和反复的表现手法,语言浅白、口语化、规范化,且形象有趣,富于动感,大多文图并茂。童年文学主题单一、明朗,富有教益;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富于故事性,结构单纯、紧凑、完整,基调明朗、乐观,多为儿童诗及少儿科学文艺。少年文学在主题和题材方面更具多样性,主题丰富又常具有多义性,题材广泛又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人物性格丰满,趋于立体化和多面性,形象刻画更有深度和力度,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趋于多样化。三、儿童文学的母题
儿童文学作品的母体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体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爱的母题分为母爱型和父爱型,母爱型儿童文学表达的是“亲切温馨”的艺术氛围,如格林伦的《长袜子皮皮》,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好开玩笑,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父爱型儿童文学表达的是“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
顽童的母题指向的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天性,如《淘气包马小跳》。马小跳虽然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但其身上的善良、热情、真诚、勇敢,每次都让人感动,而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又每每让人惊叹。
自然的母题包括动物小说、大自然文学、环境文学、山水诗与散文,追求“率真”与“憧憬”的艺术氛围,如《斑羚飞渡》。《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关于儿童文学含义有几种说法:
种是儿童本位的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为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郑振铎等。这种说法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但它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儿童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二种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为贺宜、鲁宾等。这种说法的积极意义是把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放在位,强调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社会责任感,但忽视了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等功能。
第三种是解放儿童的文学,产生于21世纪初,代表人物为朱自强、王富仁等。这种说法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儿童本位”论的继承和发展,核心是尊重、爱护、发展儿童的根本表现。
由此,我们知道儿童文学概念不是用一句话能够概括妥当的,我们只能说明儿童文学包含的几层意思:
从作品类别看,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和;从审美特点看,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从读者对象看,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从价值取向看,儿童文学不仅给儿童提供审美、认识、娱乐和教育等多种价值,而且给儿童提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
二、儿童文学的层次
儿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现代社会对儿童的年龄阶段的划分主要是参照儿童心理学关于儿童的年龄划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那么儿童文学也与年龄特征相对应地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有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审美趣味、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从而也就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差异。
幼儿文学寓初步的道德观念教育和知识教育于鲜明的形象之中,内容单纯、浅显、娱乐性强,多用对比和反复的表现手法,语言浅白、口语化、规范化,且形象有趣,富于动感,大多文图并茂。童年文学主题单一、明朗,富有教益;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富于故事性,结构单纯、紧凑、完整,基调明朗、乐观,多为儿童诗及少儿科学文艺。少年文学在主题和题材方面更具多样性,主题丰富又常具有多义性,题材广泛又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人物性格丰满,趋于立体化和多面性,形象刻画更有深度和力度,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趋于多样化。三、儿童文学的母题
儿童文学作品的母体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体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爱的母题分为母爱型和父爱型,母爱型儿童文学表达的是“亲切温馨”的艺术氛围,如格林伦的《长袜子皮皮》,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好开玩笑,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父爱型儿童文学表达的是“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
顽童的母题指向的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天性,如《淘气包马小跳》。马小跳虽然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但其身上的善良、热情、真诚、勇敢,每次都让人感动,而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又每每让人惊叹。
自然的母题包括动物小说、大自然文学、环境文学、山水诗与散文,追求“率真”与“憧憬”的艺术氛围,如《斑羚飞渡》。《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