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 多公式结合 错综复杂你别怕
各位同学大家好,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同学应该已进入了后的冲刺阶段。今年的考试很多题型都开始侧重于政治素养的考察,行测、申论的试题都结合了政治背景,整体题型相比去年有了很大的差异。但是,资料分析部分作为行测理科,首先不会有太多政治性,其次它永远是国考的主导板块,这导致我们更需要把资料分析的分数牢牢抓住。在资料分析的题目中,多公式结合的题目一直是让同学们比较头疼的,涉及到的公式和概念错综复杂,材料中还经常找不到数据,如果没有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有顺序、有条理地去分析题目,那显然是很难做出来的。
今天,就给各位同学分享一下解多公式结合题目的一些小技巧,通过题目讲解和结论分享,让各位同学对这类难题的作答思路有所了解,下次再遇到这类问题,自然就可以条理清晰,顺利作答,不用再绞尽脑汁、抓头挠腮啦!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好好学,读完这篇文章,你应该会有所收获!
一、思考顺序
首多公式结合的问题因为其本身存在着公式套公式的情况,所以科学合理的思考顺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做一道多公式结合的问题之前,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它需要使用多个公式,因此我们会和做普通资料分析题目一样,先从材料和题目入手。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
1. 分析完题目和材料后,所求的总考点是什么?这个总考点所涉及到的基本公式是什么?题目所求的统计时间和材料所给的统计时间是否一致?
2. 接下来,这个基本公式中,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有哪些?终求解的是这些统计指标的什么问题,需要用到哪些量?
3. 需要用到的量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吗?如果不能的话,能否通过其他的基本公式去找到?
4. 将需要用到的量,用其他公式表示出来后,总的公式如何列?
当我们围绕着这个思路去列式时,那么我们的做法就是:“确定总考点——确定总考点的所需量——确定所需量的公式——确定总公式”。当你用这样的思维顺序去做多公式结合问题时,你的思路肯定是清晰的,你的式子可以保证列对。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你再细心一点,把数据抄准,注意一下计算的精度和速度就可以了。
那么,如何将这个思考顺序应用于实际解题呢?让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吧。
【例1】 某物流集团自有船舶规模情况
(单位:艘,万吨)
题干:与2008年相比,2012年平均每艘其他船舶的载重约增长了:
A: 22% B: 94% C: 124% D: 138%
【解析】B。先确定题目的整体考点,是增长率的问题,
应该用2012年的值除以2008年的值再减1,但你会发现,2012年和2008年的平均每艘其他船舶的载重都没有直接数据,它们是平均数的表述,也就是载重除以数量。因此我们知道总考点中的分子和分母都需要用平均数的公式套进去才可以表示,终列式为:
选择接近的B选项即可。
这道题作为一道平均数套增长的题目,当梳理清楚做题思路之后,列式过程会更有条理性,不易犯错,题目也是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再来试一道例题:
【例2】 2011—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状况统计表
(单位:万人)
题干:与上年相比,2012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增长量约是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量的多少倍?
A: 2.5 B: 3 C: 3.5 D: 4
【解析】A。先确定题目的整体考点,是倍数的问题,公式为A/B,应该用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的增长量除以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长量,但你会发现,这两个增长量的值都没有直接数据,它们是增长量,应该使用“现期值-基期值”,也就是2012年的值-2011年的值。因此我们知道总考点中的分子和分母都需要用增长量的公式套进去才可以表示,终列式为:
选择接近的A选项即可。
所以,经过两道题目的示范,相信同学们对于我们解多公式结合的题目,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总而言之,我们要按照“确定总考点——确定总考点的所需量——确定所需量的公式——确定总公式”的思维顺序去操作,里面涉及到哪个公式,直接套进去即可,当你找不到某个数据时,不妨看看这个数据的指标会不会在材料的其它地方出现,该如何把它表示出来。只要按照这个顺序去抽丝剥茧,相信多公式结合的问题对你来说将不再困难,也能解决资料分析中困扰我们良久的“后一公里”的问题。
以上便是我们对于多公式结合的相关思路讲解,只要熟悉整体思考顺序,相信你也能迅速地解答这类问题。后,希望各种同学可以再去多做几道题目,检验一下我们总结的方法,相信你以后做这类题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更加信手拈来。
那么这便是本期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我们下期再见!
今天,就给各位同学分享一下解多公式结合题目的一些小技巧,通过题目讲解和结论分享,让各位同学对这类难题的作答思路有所了解,下次再遇到这类问题,自然就可以条理清晰,顺利作答,不用再绞尽脑汁、抓头挠腮啦!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好好学,读完这篇文章,你应该会有所收获!
一、思考顺序
首多公式结合的问题因为其本身存在着公式套公式的情况,所以科学合理的思考顺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做一道多公式结合的问题之前,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它需要使用多个公式,因此我们会和做普通资料分析题目一样,先从材料和题目入手。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
1. 分析完题目和材料后,所求的总考点是什么?这个总考点所涉及到的基本公式是什么?题目所求的统计时间和材料所给的统计时间是否一致?
2. 接下来,这个基本公式中,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有哪些?终求解的是这些统计指标的什么问题,需要用到哪些量?
3. 需要用到的量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吗?如果不能的话,能否通过其他的基本公式去找到?
4. 将需要用到的量,用其他公式表示出来后,总的公式如何列?
当我们围绕着这个思路去列式时,那么我们的做法就是:“确定总考点——确定总考点的所需量——确定所需量的公式——确定总公式”。当你用这样的思维顺序去做多公式结合问题时,你的思路肯定是清晰的,你的式子可以保证列对。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你再细心一点,把数据抄准,注意一下计算的精度和速度就可以了。
那么,如何将这个思考顺序应用于实际解题呢?让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吧。
【例1】 某物流集团自有船舶规模情况
(单位:艘,万吨)
题干:与2008年相比,2012年平均每艘其他船舶的载重约增长了:
A: 22% B: 94% C: 124% D: 138%
【解析】B。先确定题目的整体考点,是增长率的问题,
应该用2012年的值除以2008年的值再减1,但你会发现,2012年和2008年的平均每艘其他船舶的载重都没有直接数据,它们是平均数的表述,也就是载重除以数量。因此我们知道总考点中的分子和分母都需要用平均数的公式套进去才可以表示,终列式为:
选择接近的B选项即可。
这道题作为一道平均数套增长的题目,当梳理清楚做题思路之后,列式过程会更有条理性,不易犯错,题目也是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再来试一道例题:
【例2】 2011—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状况统计表
(单位:万人)
题干:与上年相比,2012年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增长量约是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量的多少倍?
A: 2.5 B: 3 C: 3.5 D: 4
【解析】A。先确定题目的整体考点,是倍数的问题,公式为A/B,应该用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的增长量除以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长量,但你会发现,这两个增长量的值都没有直接数据,它们是增长量,应该使用“现期值-基期值”,也就是2012年的值-2011年的值。因此我们知道总考点中的分子和分母都需要用增长量的公式套进去才可以表示,终列式为:
选择接近的A选项即可。
所以,经过两道题目的示范,相信同学们对于我们解多公式结合的题目,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总而言之,我们要按照“确定总考点——确定总考点的所需量——确定所需量的公式——确定总公式”的思维顺序去操作,里面涉及到哪个公式,直接套进去即可,当你找不到某个数据时,不妨看看这个数据的指标会不会在材料的其它地方出现,该如何把它表示出来。只要按照这个顺序去抽丝剥茧,相信多公式结合的问题对你来说将不再困难,也能解决资料分析中困扰我们良久的“后一公里”的问题。
以上便是我们对于多公式结合的相关思路讲解,只要熟悉整体思考顺序,相信你也能迅速地解答这类问题。后,希望各种同学可以再去多做几道题目,检验一下我们总结的方法,相信你以后做这类题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更加信手拈来。
那么这便是本期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