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登报挂失0351一4222202
别让高堂流悲泪
2018-05-25 16:24 作者:观鹅会意 281人读过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别让高堂流悲泪
文/观鹅会意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亲情这个“拖累”的循环链条中生活了一辈子。
从小是自己“拖累”父母亲长大成人,接着是自己有了儿女的“拖累”把他们培养成才,然后是父母亲年老体弱“拖累”着自己去尽孝,接着孙辈们又“拖累”着自己去照看,眼看着“拖累”就要结束了,自己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却发现自己的腿脚开始僵硬了起来,仔细审视自己才发现已经步入了老年,各种疾病自会找上门来,身体是每况愈下,孝敬的儿女们会把你接到他们家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生之大的成功和幸福。如果自己的晚年儿女们缺少尽孝观念,他们相互推诿不愿意接你到他们家里去住,你就是再培养出个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也是在孤独、凄凉、病痛之中结束自己失败的人生。
其实父母受到儿女和孙辈们的“拖累”是一种亲情,父母亲晚年生活“拖累”儿女去孝敬是一种责任,这一种相互的“拖累”里面却包含着亲情、责任、孝敬与幸福等温暖的成分。儿女不孝也有父母亲的责任,对儿女的不孝行为,父母因亲情而舍不得指责,而是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其结果是纵容了儿女的不孝行为,没有培养出来儿女的尽孝习惯。
俚语说:“两个老人可以吃苦受累养活五个儿女,五个儿女却不能养活两个老人。”笔者在《》订阅号[荐读]栏目中阅读了《俩儿子一个上清华一个上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的采访录。老李夫妇培养俩儿子一个上了清华,一个考入了人大,他们工作以后都在北京市住着150平米的楼房,老人年迈体弱经常生病没有儿女在身旁照顾,他们都不开口让老两口去住。文章中说有一年过春节,两个儿媳妇和老人在一块吃年夜饭时,她们和两位老人调侃说:“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方米,如果咱们谁家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言外之意就是两个老人如果住入他们家,就影响了他们体面的“小康”生活水平,我想他们在买楼房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亲定然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倾囊而助。阅读了老李夫妇催人泪下的晚年人生遭遇,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培养出高材生的“功德圆满”,而是倍感他们的晚年生活挺凄凉、挺辛酸、挺凄楚、挺失败。( 文章阅读网:www.s*** )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年人之境遇也不是少数,他们两个儿子薄情寡义之举不是个例,也体现出当代养尊处优成长起来的部分年轻人,严重地存在着自私自利的享受意识,也显示出几千年大忠孝思想文化,在下一代年轻人中渐渐地在淡化。当然不是说大的忠孝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而是全社会应该敲响弘扬忠孝文化的警钟。当这一篇采访录发表后,立即引发了全国不同年龄段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响。老年人群阅读了老李的辛酸晚年遭遇之余,联想到了自己的养老困难。年轻人群阅读了老李的辛酸晚年遭遇之余,也联想到了对自己父母的尽孝不足。笔者摘录几位网友的留言,小雁:“一直在尽力争取更多的时间去陪父母亲,每年的一周年假期都是用来带父母亲去旅游,每年二老的生日,我必定在场,但还是希望赶紧安定下来,把父母接到身边。”初学者:“在外奋斗的年轻人们,心里要装着父母啊。”辉:“我是独生子女,我就想的以后买房就买门到门两套。”
本来亲情是相互给予的,笔者认为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只知道向父母亲索取,而没有感恩回报父母惮随着成长的时间推移,反而忘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艰辛和亲情往事。
一个人不论是生活在多么清贫的岁月,亲情的光泽都能把生活的艰辛打磨成对幸福的憧憬。
能够把父母给予自己的爱,列出清单的人只有你自己,人的生活不论穷富不能缺少了亲情与孝心。
笔者房前有位近二十年的老邻居,相互之间的家事是太了解了。他叫王成海,兄弟姐们五个,是山阴金海洋公司普通职工,父亲教书一生,前几年九十高龄先八十六岁老伴而去。成海把父亲送走以后,立即将南房装修了一番,配备了卫生间、浴室、暖气,把孤单的母亲接到家里,备上老人爱吃的可口饭菜,儿媳妇为老人洗换衣服。晚上成海为了老人放便还备了尿盆,早晨他再把尿盆倒了。今年冬天暖气不太好,大学毕业考入山阴地税局上班的孙子,下班回家后惯例性地先看望奶奶,发现南房温度低,二话没说就把奶奶的被褥抱到上房,和奶奶住在一个房间。成海也把被褥抱到母亲的房间,陪聊陪睡使母亲享受着天伦之乐,笔者经常在巷子看到成海和儿子搀扶着大娘出来晒太阳的身影。这样的和美家庭和忠孝榜样,是不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点赞呢?
2018-05-25 16:24 作者:观鹅会意 281人读过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别让高堂流悲泪
文/观鹅会意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亲情这个“拖累”的循环链条中生活了一辈子。
从小是自己“拖累”父母亲长大成人,接着是自己有了儿女的“拖累”把他们培养成才,然后是父母亲年老体弱“拖累”着自己去尽孝,接着孙辈们又“拖累”着自己去照看,眼看着“拖累”就要结束了,自己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却发现自己的腿脚开始僵硬了起来,仔细审视自己才发现已经步入了老年,各种疾病自会找上门来,身体是每况愈下,孝敬的儿女们会把你接到他们家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人生之大的成功和幸福。如果自己的晚年儿女们缺少尽孝观念,他们相互推诿不愿意接你到他们家里去住,你就是再培养出个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也是在孤独、凄凉、病痛之中结束自己失败的人生。
其实父母受到儿女和孙辈们的“拖累”是一种亲情,父母亲晚年生活“拖累”儿女去孝敬是一种责任,这一种相互的“拖累”里面却包含着亲情、责任、孝敬与幸福等温暖的成分。儿女不孝也有父母亲的责任,对儿女的不孝行为,父母因亲情而舍不得指责,而是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其结果是纵容了儿女的不孝行为,没有培养出来儿女的尽孝习惯。
俚语说:“两个老人可以吃苦受累养活五个儿女,五个儿女却不能养活两个老人。”笔者在《》订阅号[荐读]栏目中阅读了《俩儿子一个上清华一个上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的采访录。老李夫妇培养俩儿子一个上了清华,一个考入了人大,他们工作以后都在北京市住着150平米的楼房,老人年迈体弱经常生病没有儿女在身旁照顾,他们都不开口让老两口去住。文章中说有一年过春节,两个儿媳妇和老人在一块吃年夜饭时,她们和两位老人调侃说:“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方米,如果咱们谁家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言外之意就是两个老人如果住入他们家,就影响了他们体面的“小康”生活水平,我想他们在买楼房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亲定然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倾囊而助。阅读了老李夫妇催人泪下的晚年人生遭遇,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培养出高材生的“功德圆满”,而是倍感他们的晚年生活挺凄凉、挺辛酸、挺凄楚、挺失败。( 文章阅读网:www.s*** )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年人之境遇也不是少数,他们两个儿子薄情寡义之举不是个例,也体现出当代养尊处优成长起来的部分年轻人,严重地存在着自私自利的享受意识,也显示出几千年大忠孝思想文化,在下一代年轻人中渐渐地在淡化。当然不是说大的忠孝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而是全社会应该敲响弘扬忠孝文化的警钟。当这一篇采访录发表后,立即引发了全国不同年龄段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响。老年人群阅读了老李的辛酸晚年遭遇之余,联想到了自己的养老困难。年轻人群阅读了老李的辛酸晚年遭遇之余,也联想到了对自己父母的尽孝不足。笔者摘录几位网友的留言,小雁:“一直在尽力争取更多的时间去陪父母亲,每年的一周年假期都是用来带父母亲去旅游,每年二老的生日,我必定在场,但还是希望赶紧安定下来,把父母接到身边。”初学者:“在外奋斗的年轻人们,心里要装着父母啊。”辉:“我是独生子女,我就想的以后买房就买门到门两套。”
本来亲情是相互给予的,笔者认为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只知道向父母亲索取,而没有感恩回报父母惮随着成长的时间推移,反而忘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艰辛和亲情往事。
一个人不论是生活在多么清贫的岁月,亲情的光泽都能把生活的艰辛打磨成对幸福的憧憬。
能够把父母给予自己的爱,列出清单的人只有你自己,人的生活不论穷富不能缺少了亲情与孝心。
笔者房前有位近二十年的老邻居,相互之间的家事是太了解了。他叫王成海,兄弟姐们五个,是山阴金海洋公司普通职工,父亲教书一生,前几年九十高龄先八十六岁老伴而去。成海把父亲送走以后,立即将南房装修了一番,配备了卫生间、浴室、暖气,把孤单的母亲接到家里,备上老人爱吃的可口饭菜,儿媳妇为老人洗换衣服。晚上成海为了老人放便还备了尿盆,早晨他再把尿盆倒了。今年冬天暖气不太好,大学毕业考入山阴地税局上班的孙子,下班回家后惯例性地先看望奶奶,发现南房温度低,二话没说就把奶奶的被褥抱到上房,和奶奶住在一个房间。成海也把被褥抱到母亲的房间,陪聊陪睡使母亲享受着天伦之乐,笔者经常在巷子看到成海和儿子搀扶着大娘出来晒太阳的身影。这样的和美家庭和忠孝榜样,是不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点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