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点击搜索

发布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

区域:
太原 > 太原周边
在备考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文学历史常识的学习,都深感压力巨大,总是觉得内容太多,无从下手。对于一些考试过程中考点较少的知识点,简单了解即可,但是对于知识点较多,涉及的题目又比较难的部分,大家还是需要认真复习,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科举制度这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举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人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名称“会元”,殿试则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土及第,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以上的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状元的产生,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 平人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名称会元。

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相关信息
太原周边
6月12日
太原周边
6月11日
太原周边
6月8日
太原周边
6月6日
太原周边
6月5日 刷新
小店-小店
6月4日
太原周边
6月3日
太原周边
5月31日
太原周边
5月29日
查看更多太原其他教育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645516)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