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点击搜索

发布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之各种号

区域:
太原 > 太原周边
在事业单位类的笔试中,常识部分内容占比比较多,其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常识的考查中,经常会出现对于古代中国各种“号”相关知识点的考察。其中关于古代中国庙号,谥号,尊号,年号题目里经常出现,学员做题时候容易混淆,所以本篇由中公教育老师给大家带来这方面知识的讲解。

一、庙号

古代封建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世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正常情况下,一般古代开国皇帝称祖,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后继者称宗,比方说唐朝李世民称唐太宗,宋朝赵光义称宋太宗;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明太祖,其子朱棣称名成祖。庙号早开始于西汉时期,截止到清朝时期。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二、谥号

谥号是帝王,嫔妃,诸侯,大臣或者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谥号按感彩分为:上谥、下谥、平谥。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周文王就是典型的例子;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隋炀帝好内怠政,“炀”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

三、尊号

尊号和前面两种不同,可以生前使用的。尊号相对很长,实际上就是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实际意义。 “皇帝”就是尊号,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等。尊号真正开始盛行是到了唐代,尊号始于唐高宗时期,而真正的发明者是武则天。武则天的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世人称则天皇帝。

四、年号

年号是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历朝历代每一个新的皇帝即位,必须要更改年号,称之为改元。当然,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用一个年号也可以用多个年号,比如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在位期间的盛世称之为贞观之治,而武则天在位期间年号多达12个;到了明清时期,皇帝一般不改元,即一般用一个年号,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小试牛刀】下列关于古代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A.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文正为其谥号

B.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为乾隆皇帝

C.谥号是古代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世奉祀的名号

D.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答案】C。解析:范仲淹生前德才兼备,忠君爱民,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A项正确;乾隆为爱新觉罗弘历在位期间年号,B选项正确;C项谥号是帝王,嫔妃,诸侯,大臣或者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题干表述应改为庙号;D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信息
太原周边
6月12日
太原周边
6月11日
太原周边
6月8日
太原周边
6月6日
太原周边
6月5日 刷新
小店-小店
6月4日
太原周边
6月3日
太原周边
5月31日
太原周边
5月29日
查看更多太原其他教育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645516)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