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点击搜索

发布

诛仙1院线三日游什么原因造成的_千筹网招商

区域:
武汉 > 新洲 > 邾城
类别:
多媒体广告
地址:
武汉
千筹网招商以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为重要切入点进入影视项目投资领域,组建了专业化的项目投资团队和发行团队,建立了一条大众投资业务线并配齐了运营团队,并且发行团队、运营团队和视频运营商、投资人有良好的互动。现招各大公司代理合作运营。千筹网招商:www.qia***

中秋档《诛仙Ⅰ》在一片争议声中成为了大赢家,档期内报收票房2.7亿。

2.7亿,看似不错。

但如果考虑到《诛仙》庞大的原著粉丝,和一众演员的超高人气,这样的成绩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原著粉1星VS流量粉5星”,成为了《诛仙》上映之后为奇特的舆论景观。

观众都在疯狂争夺对本片的阐释权,原著粉认为影片糟蹋了自己的青春,流量粉认为演员“很努力,表现很好,未来可期”。

在两极分化的口碑撕扯之下,《诛仙》的豆瓣评分从开分时的6.7分逐步滑落,终跌到了5.3分。

与此同时,影片的票房也呈现下跌趋势,上映三天的单日票房分别为:1.3亿、7761万,3875万。到9月17日,上座率只剩下了2.6%,日票房跌到了1300万。

中国仙侠IP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矢志不渝的“圈钱精神”令人钦佩。

反观《诛仙》,不仅档期挑得好,避开竞争激烈的国庆档,而且《诛仙》的影响力并不输于《盗墓笔记》《鬼吹灯》这样的超级大IP,再加上男主肖战正当红,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终也只是院线“三日游”,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着急捞钱赶着上映,《诛仙》虎头蛇尾

“故事不行,来凑”,便成了许多影片主打的噱头和卖点。

《诛仙》开场,就直接把观众拉回到了2001年《蜀山传》的世界。



两部影片从人物造型到场景渲染,只能说:太像了。

徐老怪当年的《蜀山传》耗资8000万港币,制作期前后达3年,却依然遭遇了票房失利和负面评价。媒体评论认为《蜀山传》过分追求特技制作,“人役于技”成了大硬伤。

时过境迁,近20年后,中国仙侠片“原地踏步”的境况,不禁令人汗颜。

大量雷同的美术场景,表明影片的艺术想象力并未有所突破,只是技术革新带来了新的视听感受。

那么叙事的软肋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原著主题,只在片头用PPT的形式进行了简单的展现,凸显出本片叙事技巧的苍白。

如果说《诛仙》的前半段,还能带来些许令人怀旧的场景,那么后半段的场面,就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由于着急捞钱赶着上映,影片后呈现出水平参差不一的场面,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熬夜补作业的孩子,第二天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作品。

如果这样的“作业”也能及格,这就对那写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来说极不公平。

比如,前后筹备4年,制作团队多达7000多人的《流浪地球》。

那么问题在哪?

两部书的内容,塞进了一部101分钟的电影里。

导演还在不断呈现一些喜剧化的桥段,不仅难以有效推进剧情,也让影片的叙事节奏快滞不一。

走马观花的人物出场,加上断裂的线索和逻辑,让影片只能依靠情怀来不断得分。

节奏慢时,就是一出没完没了的电视剧;节奏快时,根本不给你思考逻辑的空间。

《诛仙》诠释了什么叫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在千筹网招商看来,整部影片都毁在了一个“急”字上。

匆匆开机,匆匆后期,匆匆上映,后又匆匆落败。

无论是剧情的无序推进,还是的前后割裂,都浪费了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超级IP。

为什么出品方新丽传媒如此着急?

这都要从一年前,阅文集团以155亿元收购新丽传媒100%股份说起。

被协议逼急了的“新丽传媒”

在收购新丽传媒的同时,新丽传媒也对阅文集团做出了业绩承诺。
据当时发布的收购信息显示,新丽传媒在2018-2020年期间所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亿元、7亿元和9亿元。

2018年,新丽传媒实际获得净利润3.24亿元,距离当时的业绩承诺还差1.76亿元。

新丽传媒创始人曹华益曾在阅文集团的年报电话会议上解释称:

“低于预期主要是一些项目延期,2018年行业变化比较大,新丽传媒有一些项目没有如期上线。”

2019年开年至今,新丽传媒共开播3部电影、1部电视剧。

其中,《诛仙Ⅰ》的票房高,其余两部电影《一吻定情》和《素人特工》,分别仅报收票房1.73亿元和2242.1万元。

今年上半年,新丽传媒共实现6.6亿元收入,但净利润则仅为9550万元,完成度仅为13.6%,还差6亿多的业绩待完成,这也意味着下半年新丽传媒压力山大。

知晓了新丽传媒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从《诛仙》开机拍摄到正式上映,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被协议逼急了的新丽传媒,亟需《诛仙》来救急。

只是如今,《诛仙》票房遭遇困局,3亿多的票房,意味着片方分到的只有1亿多一点,距离协议的7亿小目标还相差甚远。
被寄予厚望的《诛仙》不仅没能“救急”,反而让新丽传媒更急。毕竟,新丽传媒手上像《诛仙》这样能抗起票房的IP,已经不多了,浪费一个就少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上映前夕,《诛仙》特意将名字改为《诛仙Ⅰ》。

这似乎是在为影片中断裂的线索寻求开脱,也似乎是在为这个IP的延续寄予厚望。

但如今《诛仙Ⅰ》票房不达预期,口碑扑得厉害,还有多少人会去看《诛仙Ⅱ》?

看过的,不会去;没看过的,更不会去。
目前摆在新丽传媒面前的这道难题,依旧无解。
查看更多武汉广告媒体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472039)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