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点击搜索

发布

 纠正孩子行为,原来我们都用错了方法

区域:
武汉 > 武昌 > 司门口
类别:
初中辅导班
地址:
司门口校区
  纠正孩子行为,原来我们都用错了方法
  胆小、懦弱、自私、霸道、任性、自卑、不诚实……你会给孩子一系列行为贴上标签吗?你知道小小的标签,会传递给孩子多么消极的暗示吗?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各种标签:
  胆小、懦弱、自私、霸道、任性、自卑、不诚实等,因为他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帮助孩子成长的方式是不断告诉孩子什么做得不对,只有批评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才会改进。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尖锋教育老师的建议是:请父母放慢节奏,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先好好观察一下孩子,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再想一想,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孩子的喜好是什么,尽量顺着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和引导。
  1“不合作”的孩子: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
  很多时候,相同的行为,在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作为父母和老师,是先观察孩子,看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不同的原因来对症下药,效果就会好很多。
  相处久了,老师都知道大宝有个特点,就是做他喜欢的事情,就非常专注,超过一般的孩子。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有时候这个特点会“坏事”。
  比方说,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但是接下来,该做别的活动了。那么,他就显得“不听话”了,常常不听老师的,坚持做自己的事情。虽然是幼儿园,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活动结构的,老师会指挥从一样活动转移到另一样活动。而且,以后上小学了,这个问题会更显得突出。你不能因为喜欢音乐课而非不要上下一堂课。我很担心以后他入学了,会显得不听老师的话,从一堂课转到另一堂课会比较困难。而那个时候学生也多,老师一定不会喜欢这种影响大家正常活动的学生。
  那么,怎么办?大宝的老师很好,没有给孩子贴一个“不听话”或者“不合作”的标签,而是仔细观察,并且找到他“不合作”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根据这个特定的原因,她想了一些小办法。
  比如,这个活动,让大宝当老师的小助手,让大宝转移对上一个活动的兴趣,积极来参与老师所要求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他就慢慢接受了,原来在学校,不能完全依着自己的兴趣来,每一项活动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经过老师这样的训练,他以后正式入学,适应地会比较顺利一点。
  所以说,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他,他是这样的;你也可以从那个角度看他,原来他是那样的。以不同的角度看孩子,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能够以尊重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理解他们,尽可能了解孩子行为背后得原因,以适合孩子本身的方法来教育他,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长。
  2“不体贴”的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往往显得过于理直气壮,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管教通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而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我有一次在朋友家参加孩子的生日派对,男孩得到一辆玩具自行车做生日礼物。他兴奋得在客厅骑来骑去。妈妈制止了他,蹲下来,对他说:“宝宝,小弟弟躺在这边,你这样骑来骑去,我怕你一不小心会弄疼他。这样,你去那边骑,不要到地毯这边来,好不好?”男孩看了一下弟弟,说:“好的。”他真的乖乖不靠近弟弟。
  孩子为什么这么“听话”啊?这位妈妈以平等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成功地制止了孩子的行为,而且很明确地告诉他理由:怕不小心弄疼弟弟,后还给他一个解决办法:你可以在别的地方骑,但不能靠近小弟弟。没有大呼小叫,没有哭闹,解决事情就这么简单。
  如果这个妈妈只是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体贴?这样骑车待会儿碰到弟弟!乖一点。”你觉得孩子会怎么想?他会想:,我没有不乖;第二,弟弟比我受重视。他的心理能平衡吗?他会听你的话吗?如果他真的弄疼弟弟,你可能会指责他欺负弟弟,不乖。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贴标签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弊无利一个环节。教育的重点不是给孩子贴上标签,而是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感受,仔细观察孩子,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顺应孩子的特点而进行引导,这样一定会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纠正孩子行为,原来我们都用错了方法的相关介绍,更多教育资讯及提分方案请咨询:
  电话预约(027-51111733)报名即可获得:
  免费分析试卷
  诊断学习
  分析心理问题
  家长经验分享
  咨询答疑
  制定一对一增分计划
  学习情况测评
  新浪微博:@尖锋教育一对一
  微信:WH-JF900
  网址:http://www.***/
查看更多武汉中小学辅导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234366)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