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徽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直是高频考点,多数地区以客观选择题考查,部分地区以主观题出现。主观题主要考查是2008年修订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爱两人一终身”的含义。在客观题部分,还会涉及到一些小的识记类知识点,这部分我们经常忽略,今天就为大家把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基本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包括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意识水平高层性、道德境界高尚性、道识自觉性、行为举止示范性、道德影响深广性和道德内容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有: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
(二)集体主义原则
(三)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四)教书育人原则
(五)乐教勤业原则
(六)教育民主原则
(七)人格示范原则
(八)依法执教原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师德规范。依法执教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的道德标准。依法执教既要遵循法律规则,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五、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一)教师道德修养: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炼师志、培养师德行为的过程。
师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知识和技能修养、心理素质修养。
在另外的教材版本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锻炼教师职业道志、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等五个方面。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初阶段。
(2)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
(3)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途径。
3.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4.“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绝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层次就是“慎独”。
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之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注芜湖中公教育微信(wuhuoffcn),安徽公考资讯不错过!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基本的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包括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意识水平高层性、道德境界高尚性、道识自觉性、行为举止示范性、道德影响深广性和道德内容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有: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
(二)集体主义原则
(三)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四)教书育人原则
(五)乐教勤业原则
(六)教育民主原则
(七)人格示范原则
(八)依法执教原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师德规范。依法执教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的道德标准。依法执教既要遵循法律规则,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五、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一)教师道德修养: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炼师志、培养师德行为的过程。
师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知识和技能修养、心理素质修养。
在另外的教材版本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锻炼教师职业道志、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等五个方面。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初阶段。
(2)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
(3)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途径。
3.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4.“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绝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层次就是“慎独”。
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之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注芜湖中公教育微信(wuhuoffcn),安徽公考资讯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