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相处要共情 不要讲道理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意思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既有威严而又能关怀爱抚他们,不过分溺爱,也多训斥,子女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长催促道:“快和叔叔阿姨问好,好孩子要有礼貌。”
孩子晚上闹着不肯睡觉,家长半是威胁半是劝诫:“早睡早起身体好,小孩子晚睡要长不高的。”
饭桌上孩子吃几口就不吃了,家长拉着孩子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别浪费粮食。”
父母脱口而出的大道理,真的能收到预料之中的效果吗?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世上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多少父母无意之中已经把这三个“不应该”做了个遍。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在孩子眼中,他们不会在乎父母举动背后的深意,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成人还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孩子只会记得“妈妈不让我吃我爱吃的冰淇淋”“我明明不认识那些叔叔阿姨,爸爸硬要我打招呼”“我肚子一点都不饿,爸妈却逼着我吃饭”。
对孩子来说,沟通方式,是共情。当成年人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些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意思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既有威严而又能关怀爱抚他们,不过分溺爱,也多训斥,子女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长催促道:“快和叔叔阿姨问好,好孩子要有礼貌。”
孩子晚上闹着不肯睡觉,家长半是威胁半是劝诫:“早睡早起身体好,小孩子晚睡要长不高的。”
饭桌上孩子吃几口就不吃了,家长拉着孩子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别浪费粮食。”
父母脱口而出的大道理,真的能收到预料之中的效果吗?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世上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多少父母无意之中已经把这三个“不应该”做了个遍。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在孩子眼中,他们不会在乎父母举动背后的深意,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成人还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孩子只会记得“妈妈不让我吃我爱吃的冰淇淋”“我明明不认识那些叔叔阿姨,爸爸硬要我打招呼”“我肚子一点都不饿,爸妈却逼着我吃饭”。
对孩子来说,沟通方式,是共情。当成年人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些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