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规,你注意了吗?
原标题: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微信新规,你注意了吗?)
微信、Q Q等即时通信工具日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然而,在即时通信工具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他们也传播着“不转不是中国人”等大量不良、不实的信息,造成一些负面影响。8月7日,为进一步推动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和净化即时通信工具环境的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不良现象:虚假消息,诱导分享现象严重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8月5日,一条名为“我叫××,我来自×××,我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链接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疯狂转载分享,截止8月6日下午2时05分,该链接就已达到3000多万人的分享。不久,另一条消息直指该条链接可以通过网络抓取数据的形式手机用户的身份信息、微信数据和所在位置等内容,存在盗取用户信息的嫌疑。随后,腾讯公司表示该链接和页面并不存在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但此链接存在诱导用户分享的问题。
除此之外,调查了解到,“注意啦!买牙膏不要看牌子,要看牙膏管底部颜色”“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电脑前放仙人掌可以防辐射”等虚假消息都曾引起了人们的疯狂转载分享。
杜绝虚假消息:实名制认证 承诺遵守“七条底线”
《规定》提出,在今后的即时通信工具注册中,不再是随意注册使用,用户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要求,以及用户要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公共秩序、国家利益、社会道德风尚、公民合法权益和信息真实性七项协议。同时即时通讯工具服务提供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对于发布虚假消息,造谣的用户经查实确认后会有进行一定的违规处罚,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等。
对于国家出台的这些规定,网名为“懒散SHI女子”表示,言论可以自由,谣言不能自由,有了国家的这些政策规定,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交平台。但也有不少网友担心,实名制会使个人信息泄露,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玉林师范学院广电教研室主任冯菊香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处在“人人都是”的自媒体时代,错误、虚假的信息随处可见,而实名制正是要规范即时通讯工具虚假信息等乱象,这些政策规定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上受到信息,谣言信息的骚扰。同时,冯菊香主任亦表示,实名制后,应该同时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
规范信息发布:未经批准的公众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
《规定》中另一条引人注目的要求是,“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开设一个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的公众,那要经过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进行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即单位,网站开设的公众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的非单位开设的公众才可以转载时政类,其他公众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
对此,冯菊香主任表示,对一些时政类消息的发布应设立相应门槛,这是媒体规范信息传播的前提条件,作为即时通讯的社交媒体也不应该例外,这些政策规定既有助于加强对时政类硬的把关,也有利于即时通讯工具的更好发展。
微信、Q Q等即时通信工具日益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然而,在即时通信工具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他们也传播着“不转不是中国人”等大量不良、不实的信息,造成一些负面影响。8月7日,为进一步推动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和净化即时通信工具环境的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不良现象:虚假消息,诱导分享现象严重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8月5日,一条名为“我叫××,我来自×××,我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链接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疯狂转载分享,截止8月6日下午2时05分,该链接就已达到3000多万人的分享。不久,另一条消息直指该条链接可以通过网络抓取数据的形式手机用户的身份信息、微信数据和所在位置等内容,存在盗取用户信息的嫌疑。随后,腾讯公司表示该链接和页面并不存在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但此链接存在诱导用户分享的问题。
除此之外,调查了解到,“注意啦!买牙膏不要看牌子,要看牙膏管底部颜色”“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电脑前放仙人掌可以防辐射”等虚假消息都曾引起了人们的疯狂转载分享。
杜绝虚假消息:实名制认证 承诺遵守“七条底线”
《规定》提出,在今后的即时通信工具注册中,不再是随意注册使用,用户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要求,以及用户要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公共秩序、国家利益、社会道德风尚、公民合法权益和信息真实性七项协议。同时即时通讯工具服务提供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对于发布虚假消息,造谣的用户经查实确认后会有进行一定的违规处罚,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等。
对于国家出台的这些规定,网名为“懒散SHI女子”表示,言论可以自由,谣言不能自由,有了国家的这些政策规定,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交平台。但也有不少网友担心,实名制会使个人信息泄露,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玉林师范学院广电教研室主任冯菊香表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处在“人人都是”的自媒体时代,错误、虚假的信息随处可见,而实名制正是要规范即时通讯工具虚假信息等乱象,这些政策规定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上受到信息,谣言信息的骚扰。同时,冯菊香主任亦表示,实名制后,应该同时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
规范信息发布:未经批准的公众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
《规定》中另一条引人注目的要求是,“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开设一个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的公众,那要经过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进行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即单位,网站开设的公众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的非单位开设的公众才可以转载时政类,其他公众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
对此,冯菊香主任表示,对一些时政类消息的发布应设立相应门槛,这是媒体规范信息传播的前提条件,作为即时通讯的社交媒体也不应该例外,这些政策规定既有助于加强对时政类硬的把关,也有利于即时通讯工具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