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上班的工作到底有多爽
前几天,我们团队发给我一个知乎的热帖,标题太诱人了,“不用工作的生活是怎样的”。
有个答主说,自己8年没上班,但家中两套房,手握110万存款,每年靠收租和理财产品收入20万元,日常的生活就是打麻将、做饭、健身、会朋友,趁着淡季去旅游,中途觉得无聊了就去上了两次班,不到1个月,就辞职了。
答主后说,就这么着过一辈子感觉也可以接受……
对于这样的生活,她表面上很羡慕,实际上……也很羡慕。
在某个不想起床的早晨,在某个加班的苦逼夜晚,在许多个憋不出稿的艰难时刻,她也幻想过这种不用上班,却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每个月都有30几天不想上班”,许多人自称“丧班族”,讨厌上班,又迫于生计不得不上班。
然而,不用上班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几个不用上班却不愁吃喝的“书米”,或许能让你对工作和生活都多一些新的理解。
“老板都没我有钱,上班还有什么意义”
比起知乎热帖的答主,更有资本过不用上班的“潇洒”日子。
他家中经商,鼎盛时期,北京有4套房,长沙4套,海南2套,宁波1套,车子4台。现在他每月靠收租、理财收入5万元左右,靠自由职业收入1万元左右。
大学毕业后3年,他也断断续续上过班。结果11个月里,他换了8份工作,长一份干了3个半月,找的全是创业型小公司,从事策划工作。
我问他,频繁换工作是不是为了体验生活,他说,其实是为了得到认可。
Andy给我甩了一份工作期间写的策划方案,我打开看了看,方案周到、严密也有创意,能看出他的工作能力。他说,自己读书时,相关经验已经非常丰富,这份策划方案从零到定稿,一次性通过,只花了6个小时。
不过,从去年12月起,他就再也没上过班。
一来,他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手工、花艺、甜品、潜水、健身、宠物、旅游,生活不能再丰富,时间对他来说是奢侈的,而金钱反而是很容易得到的。
二来,他觉得,那些创业公司的老板还不如自己有钱。为了不扫老板面子,还得要隐藏自己的财富,开个好车都怕撞见老板,而且有的老板甚至眼界也不如自己,真不知道上班有什么意义。
离开后一份工作时,Andy刚刚失恋,他有过一段迷茫期,自己不缺钱,又胸无大志,不想成为大富豪,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看不到方向,找不到人生的支点。
Andy信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于是自己起了一卦,卦象指引他继续学习,所以他现在正在准备考中医学的研究生,选择中医,也是因为兴趣所致。
他说,工作无非就是为了现金回报、社会地位、他人尊重,当这三点都能自给自足,或者完全不在乎时,人就失去了工作的必要性。
现金回报和社会地位,他早就拥有了,至于他人的尊重,Andy说:“我也不是完全混吃混喝的二世祖,学生时代该拿的荣誉都拿到了,工作时期可以4个月让自己月薪过万,自由职业时期可以养活自己,我觉得没有人有理由鄙视我。”
提到更长远一点的打算,他想去做总裁助理,主要是为了去大佬身边磨炼心性,让自己沉下来:“平时接触到的多是比自己穷的人,所以有时候会不自觉流露出一些优越感,我现在说话就是那种虽然很礼貌,却很欠扁的状态,希望下个阶段可以变成很礼貌又不让人反感的状态,甚至可以做到温润如玉,谦谦君子。”
“那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所拥有的财富,突然都没了,你会怎么办?”
他说:“几乎不会有这一天,有的话,可能是地球爆炸吧,因为越有钱的人,抗风险能力越强。”
作为一个来自18线小镇的北漂青年,我跟Andy的对话是非常微妙的。和他聊完后,我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为了安慰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知道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其实,我内心深处的声音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有了钱后,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阿布就是我渴望成为的那种一夜暴富的人。
十几年前,他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人虽然早就离开了,但一直持股到现在,没想到的是,这两年,公司发展迅速,他所持的股份疯狂增值,即使什么都不干,每年也能有几百万收入。按他的话说,这钱就跟天上砸下来的一样。
刚得到这笔钱时,阿布去买了一副眼镜,花了6000块钱,他非常心疼,那时候,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有钱了。
辞职后,他沉浸在暴富的狂欢中,花了十几万请家人旅游,经常吃鲍鱼海参,贵的一顿吃了两万,做美容,做健身,给自己的外表投资了50万。另一个同样持股的同事更夸张,每天买一件衣服,每件衣服的价格不低于5000元,YSL的口红,每个色号都买了一支。
但接下来,就是花钱带来的空虚。
身边的朋友知道他挣了钱,却不知道他挣了大钱,他辞职也没有告诉别人,每天都处在一种假装在工作的状态,别人问他在干嘛,他说在出差,其实是在四处溜达。
有时候,夜深人静了,阿布会想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以前他为了父母而活,为了家人而活,总想着有钱了,可以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真有钱了之后,他发现,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
阿布想,既然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做之前做的事吧。他之前做生意,卖过保健品,卖过玛卡,赚过也赔过,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为了挣钱而挣钱,每天陪客户喝酒,把体重从130斤喝到了170斤。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钱了,为什么还要为了挣钱而挣钱,何况之前挣的钱跟现在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刺激不了他。
就这样,始终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阿布在家里待了近一年。他慢慢发现,那些同样持股的前同事们,比他有钱,还比他努力,人家每天聊的话题都是投资、金融,自己渐渐地参与不了了。再这样待下去,可能这辈子就完了,年纪轻轻就已经感受到了黄昏的滋味。
去年底,阿布开始创业,目前已经亏损了七八十多万。他的目标是,先让公司活下去,争取只亏损100万,熬过今年。
虽然一直在亏损,但他认为值得,就当给自己交了学费:“以前做小生意是游击队,而现在创业开公司是正规军,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比起金钱,我现在更希望得到驾驭金钱的能力。”
阿布相信,有一天,公司会慢慢熬出头,实现盈利。对他来说,创业的大价值在于,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痕迹。
“比起钱,我更喜欢挣钱的感觉”
有一期《圆桌派》的主题是:不想上班,怎么破?
嘉宾陈丹青认为,工作与上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是工作,农耕社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工作。而上班则是工业化后公司雇佣制下的产物。
他说:“我非常厌恶上班,但我热爱工作。所谓工作就是自己的那点事,我跟个虫子一样,起来以后就进入工作,一直工作到睡觉。但我不想上班。我相信大部分不愿上班的人,并不是厌倦工作。”
好在今天,除了按部就班地上班,人们的选项还多了自由职业、创业等等。
小雅毕业后,在家族企业上班,不爱受束缚的她,3个月后就离职创业了。在家人的资助下,她在大理开了一家客栈,从选址到装修,都是她跟老公亲力亲为。
旅游旺季时,俩人忙得团团转,经常等客人等到两三点,给客人泡茶,帮着规划路线,陪着一波又一波客人聊天。淡季时,除了打理店面,还可以全世界旅游,要不就跟当地的朋友打打麻将、喝喝茶、吃吃饭,去周边小镇逛逛。
小两口把客栈经营有声有色,从1家开到了3家。不过,大理政策变动后,做客栈越来越艰难,小雅回到了老家,又开了一家奶茶店和一家串串店,并且还准备继续扩张。
她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陪儿子玩玩,吃个中午饭,下午游泳,去店里逛逛,实在感觉呆不住了,就出去旅个游。
她诉苦说,不上班也有不好的地方,生活不规律,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
我想她大概不知道,我们这些在北上广深格子间的上班族更不规律,晚上睡得更晚,早上还不能自然醒。
小雅家中经商,从小耳濡目染,她喜欢做生意,也有天赋。她把挣钱当做一种乐趣,比起钱本身,她更爱挣钱的感觉。
今天是一个工作至上主义的时代,“努力工作”成为一种带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共识,的标准也是如此的单一,那就是工作成功与否。
我有时候会想,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过于鼓吹努力了,每个人都被主流价值观不断地逼着上进,好像不努力的人生就不值得过一样。
哲学家安德鲁·塔格特曾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工作统治了世界,人们会怎样?
他说,在这样的世界里,所有人都被分成五类标签:就业前、就业中、退休、未充分就业、失业。凡人们所到之处,都把“希望你有高产的一天”当做祝福语。吃饭、排泄、锻炼、沉思等事情的时间都会被地调控和分配。时间不再被允许随意流逝,休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地工作。
如今看来,这不是假设,这已快要成为现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我们终其一生,都活在“关系”里,而工作是我们与社会的链接,与这个世界的一种关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脱离工作的真空状态,是违背自然机制的。我想大家厌恶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异化的没有价值感的劳动。
理想的工作状态应该是阿兰·德波顿所说的那样“有尊严地感到疲惫”。
从这点来看,Andy、阿布、小雅无疑是幸运的,令人羡慕,他们挣脱了物质的枷锁,拥有更多自由,可以接近理想的工作状态。
工作是一种状态,是一个中立的词,与雇佣制无关。尽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财富自由”,不用上班,但却在以另一种方式“工作”:或者继续学习,或者自己创业,或者从事自由职业,他们愿意做这些事,并且从中找到了成就和价值。
然而大多数人离财富自由还很遥远,都在吭哧吭哧地生活着。“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这是佛教的句子,大概佛祖早就参透了人生的真谛,不管财富多寡,人人生而苦逼。明知苦逼却还苦哈哈地前行,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有不同理财观念的可扫下方二维码进群或加qq:2319067096进行讨论。
有个答主说,自己8年没上班,但家中两套房,手握110万存款,每年靠收租和理财产品收入20万元,日常的生活就是打麻将、做饭、健身、会朋友,趁着淡季去旅游,中途觉得无聊了就去上了两次班,不到1个月,就辞职了。
答主后说,就这么着过一辈子感觉也可以接受……
对于这样的生活,她表面上很羡慕,实际上……也很羡慕。
在某个不想起床的早晨,在某个加班的苦逼夜晚,在许多个憋不出稿的艰难时刻,她也幻想过这种不用上班,却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每个月都有30几天不想上班”,许多人自称“丧班族”,讨厌上班,又迫于生计不得不上班。
然而,不用上班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几个不用上班却不愁吃喝的“书米”,或许能让你对工作和生活都多一些新的理解。
“老板都没我有钱,上班还有什么意义”
比起知乎热帖的答主,更有资本过不用上班的“潇洒”日子。
他家中经商,鼎盛时期,北京有4套房,长沙4套,海南2套,宁波1套,车子4台。现在他每月靠收租、理财收入5万元左右,靠自由职业收入1万元左右。
大学毕业后3年,他也断断续续上过班。结果11个月里,他换了8份工作,长一份干了3个半月,找的全是创业型小公司,从事策划工作。
我问他,频繁换工作是不是为了体验生活,他说,其实是为了得到认可。
Andy给我甩了一份工作期间写的策划方案,我打开看了看,方案周到、严密也有创意,能看出他的工作能力。他说,自己读书时,相关经验已经非常丰富,这份策划方案从零到定稿,一次性通过,只花了6个小时。
不过,从去年12月起,他就再也没上过班。
一来,他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手工、花艺、甜品、潜水、健身、宠物、旅游,生活不能再丰富,时间对他来说是奢侈的,而金钱反而是很容易得到的。
二来,他觉得,那些创业公司的老板还不如自己有钱。为了不扫老板面子,还得要隐藏自己的财富,开个好车都怕撞见老板,而且有的老板甚至眼界也不如自己,真不知道上班有什么意义。
离开后一份工作时,Andy刚刚失恋,他有过一段迷茫期,自己不缺钱,又胸无大志,不想成为大富豪,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看不到方向,找不到人生的支点。
Andy信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于是自己起了一卦,卦象指引他继续学习,所以他现在正在准备考中医学的研究生,选择中医,也是因为兴趣所致。
他说,工作无非就是为了现金回报、社会地位、他人尊重,当这三点都能自给自足,或者完全不在乎时,人就失去了工作的必要性。
现金回报和社会地位,他早就拥有了,至于他人的尊重,Andy说:“我也不是完全混吃混喝的二世祖,学生时代该拿的荣誉都拿到了,工作时期可以4个月让自己月薪过万,自由职业时期可以养活自己,我觉得没有人有理由鄙视我。”
提到更长远一点的打算,他想去做总裁助理,主要是为了去大佬身边磨炼心性,让自己沉下来:“平时接触到的多是比自己穷的人,所以有时候会不自觉流露出一些优越感,我现在说话就是那种虽然很礼貌,却很欠扁的状态,希望下个阶段可以变成很礼貌又不让人反感的状态,甚至可以做到温润如玉,谦谦君子。”
“那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所拥有的财富,突然都没了,你会怎么办?”
他说:“几乎不会有这一天,有的话,可能是地球爆炸吧,因为越有钱的人,抗风险能力越强。”
作为一个来自18线小镇的北漂青年,我跟Andy的对话是非常微妙的。和他聊完后,我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为了安慰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知道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其实,我内心深处的声音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有了钱后,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阿布就是我渴望成为的那种一夜暴富的人。
十几年前,他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人虽然早就离开了,但一直持股到现在,没想到的是,这两年,公司发展迅速,他所持的股份疯狂增值,即使什么都不干,每年也能有几百万收入。按他的话说,这钱就跟天上砸下来的一样。
刚得到这笔钱时,阿布去买了一副眼镜,花了6000块钱,他非常心疼,那时候,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有钱了。
辞职后,他沉浸在暴富的狂欢中,花了十几万请家人旅游,经常吃鲍鱼海参,贵的一顿吃了两万,做美容,做健身,给自己的外表投资了50万。另一个同样持股的同事更夸张,每天买一件衣服,每件衣服的价格不低于5000元,YSL的口红,每个色号都买了一支。
但接下来,就是花钱带来的空虚。
身边的朋友知道他挣了钱,却不知道他挣了大钱,他辞职也没有告诉别人,每天都处在一种假装在工作的状态,别人问他在干嘛,他说在出差,其实是在四处溜达。
有时候,夜深人静了,阿布会想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以前他为了父母而活,为了家人而活,总想着有钱了,可以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真有钱了之后,他发现,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
阿布想,既然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做之前做的事吧。他之前做生意,卖过保健品,卖过玛卡,赚过也赔过,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为了挣钱而挣钱,每天陪客户喝酒,把体重从130斤喝到了170斤。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钱了,为什么还要为了挣钱而挣钱,何况之前挣的钱跟现在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刺激不了他。
就这样,始终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阿布在家里待了近一年。他慢慢发现,那些同样持股的前同事们,比他有钱,还比他努力,人家每天聊的话题都是投资、金融,自己渐渐地参与不了了。再这样待下去,可能这辈子就完了,年纪轻轻就已经感受到了黄昏的滋味。
去年底,阿布开始创业,目前已经亏损了七八十多万。他的目标是,先让公司活下去,争取只亏损100万,熬过今年。
虽然一直在亏损,但他认为值得,就当给自己交了学费:“以前做小生意是游击队,而现在创业开公司是正规军,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比起金钱,我现在更希望得到驾驭金钱的能力。”
阿布相信,有一天,公司会慢慢熬出头,实现盈利。对他来说,创业的大价值在于,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痕迹。
“比起钱,我更喜欢挣钱的感觉”
有一期《圆桌派》的主题是:不想上班,怎么破?
嘉宾陈丹青认为,工作与上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是工作,农耕社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工作。而上班则是工业化后公司雇佣制下的产物。
他说:“我非常厌恶上班,但我热爱工作。所谓工作就是自己的那点事,我跟个虫子一样,起来以后就进入工作,一直工作到睡觉。但我不想上班。我相信大部分不愿上班的人,并不是厌倦工作。”
好在今天,除了按部就班地上班,人们的选项还多了自由职业、创业等等。
小雅毕业后,在家族企业上班,不爱受束缚的她,3个月后就离职创业了。在家人的资助下,她在大理开了一家客栈,从选址到装修,都是她跟老公亲力亲为。
旅游旺季时,俩人忙得团团转,经常等客人等到两三点,给客人泡茶,帮着规划路线,陪着一波又一波客人聊天。淡季时,除了打理店面,还可以全世界旅游,要不就跟当地的朋友打打麻将、喝喝茶、吃吃饭,去周边小镇逛逛。
小两口把客栈经营有声有色,从1家开到了3家。不过,大理政策变动后,做客栈越来越艰难,小雅回到了老家,又开了一家奶茶店和一家串串店,并且还准备继续扩张。
她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陪儿子玩玩,吃个中午饭,下午游泳,去店里逛逛,实在感觉呆不住了,就出去旅个游。
她诉苦说,不上班也有不好的地方,生活不规律,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
我想她大概不知道,我们这些在北上广深格子间的上班族更不规律,晚上睡得更晚,早上还不能自然醒。
小雅家中经商,从小耳濡目染,她喜欢做生意,也有天赋。她把挣钱当做一种乐趣,比起钱本身,她更爱挣钱的感觉。
今天是一个工作至上主义的时代,“努力工作”成为一种带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共识,的标准也是如此的单一,那就是工作成功与否。
我有时候会想,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过于鼓吹努力了,每个人都被主流价值观不断地逼着上进,好像不努力的人生就不值得过一样。
哲学家安德鲁·塔格特曾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工作统治了世界,人们会怎样?
他说,在这样的世界里,所有人都被分成五类标签:就业前、就业中、退休、未充分就业、失业。凡人们所到之处,都把“希望你有高产的一天”当做祝福语。吃饭、排泄、锻炼、沉思等事情的时间都会被地调控和分配。时间不再被允许随意流逝,休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地工作。
如今看来,这不是假设,这已快要成为现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我们终其一生,都活在“关系”里,而工作是我们与社会的链接,与这个世界的一种关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脱离工作的真空状态,是违背自然机制的。我想大家厌恶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异化的没有价值感的劳动。
理想的工作状态应该是阿兰·德波顿所说的那样“有尊严地感到疲惫”。
从这点来看,Andy、阿布、小雅无疑是幸运的,令人羡慕,他们挣脱了物质的枷锁,拥有更多自由,可以接近理想的工作状态。
工作是一种状态,是一个中立的词,与雇佣制无关。尽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财富自由”,不用上班,但却在以另一种方式“工作”:或者继续学习,或者自己创业,或者从事自由职业,他们愿意做这些事,并且从中找到了成就和价值。
然而大多数人离财富自由还很遥远,都在吭哧吭哧地生活着。“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这是佛教的句子,大概佛祖早就参透了人生的真谛,不管财富多寡,人人生而苦逼。明知苦逼却还苦哈哈地前行,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有不同理财观念的可扫下方二维码进群或加qq:2319067096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