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春天教育南稍门分校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文化常识二
《诗经》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骚”《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汉民族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结发 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罗敷 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 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 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六合 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黄昏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 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十二时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建安 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杜康 相传是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子 对对方的尊称。
衿 古式的衣领。
青衿 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阡陌 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癸丑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暮春 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个月。
禊 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望 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 农历每月后一天。
朔 农历每月天。
浮图 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阴阳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骚”《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汉民族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结发 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罗敷 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 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 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六合 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黄昏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 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十二时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建安 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杜康 相传是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子 对对方的尊称。
衿 古式的衣领。
青衿 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阡陌 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癸丑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暮春 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个月。
禊 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望 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 农历每月后一天。
朔 农历每月天。
浮图 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阴阳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