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7.158.32快快小志华为将发布Turbo技术
详细咨询 快快网络小志 qq 537013909 快快网络网址 kkidc
近段时间,内存融合或者说内存拓展技术,经常被不少手机厂商在宣传中提及。根据各家厂商介绍,通过内存拓展技术,原本8GB内存的手机可以变成10GB/12GB,12GB内存的手机则可以变成15GB/19GB。对很多重度手机用户而言,内存似乎永远都不够用,而这种技术看起来似乎正是为他们准备的。
华为此前曾为Mate 40/Pro系列推出内存扩展技术,可实现8GB内存顶10GB内存的效果,但是此后再无后续。近日,根据微博知名数码博主透露,华为在内存拓展技术上有所突破,预计未来将会适配更多老款机型,还有可能随鸿蒙OS拓展到更多机型和设备上。
问题来了,因为各家手机厂商在宣传时模棱两可的原因,很多网友对这项技术都有不少疑问,这种凭空给手机增加内存的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谓“内存拓展”真的可以达到厂商宣传的效果吗?今天小雷就为大家揭秘。
所谓“内存融合”
对普通用户而言,别说“内存融合”技术,就连内存、闪存、UFS 3.0、LPDDR5等经常出现在手机宣传页中的参数都很容易混淆。要了解“内存融合”的概念,我们不妨从内存、闪存的介绍开始。
事实上,内存(RAM)、闪存(ROM)都是诞生在电脑时代的概念。内存一般指直接受处理器控制与管理的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数据,并作为系统运行时的数据动态缓冲区来使用。闪存一般指性保存信息的存储器,虽然性能不如内存,但是可以长期保存数据,通常用户在手机里存储的图片、照片、视频等数据,都是被存储在闪存里的。
所谓“内存融合”技术,听起来好像很奇妙,实际上并不复杂。早在计算机时代,“内存融合”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我们熟悉的,莫过于Windows系统上的虚拟内存技术。
使用Windows系统的虚拟内存功能,用户可以在任意一块磁盘上划分出一块“虚拟内存”分页。每当程序快要挤满内存(RAM)的时候,Windows系统就会自动将部分程序划分到“虚拟内存”中,等到用户调用时再移到内存里面。这样不仅缓解了内存不足的问题,也能提升后台应用的使用效率。
到了移动时代,扎根于Linux的安卓系统同样支持虚拟内存功能。早在安卓2.2时期,谷歌就已经允许用户通过swapper2这类软件自行划分SWAP分区。考虑到当时安卓手机RAM规格普遍偏小,确实有不少玩家购买高速SD卡结合这项技术提高后台能力的。
(注明需高速SD卡)
除了SWAP以外,在安卓4.4时期出现的zRAM压缩内存技术,则是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机虚拟内存技术。所谓zRAM技术,就是将用户手机内存里的一部分划分出来,将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不活跃代码部分压缩存进zRAM,需要的时候再将数据解压出来。目前国内各家厂商的旗舰手机基本都会默认开启zRAM功能,通过降低数据规模的方式变相增大内存。
在十年后的今天,各家厂商新研发的“内存融合”技术对比以往的技术有何不同呢?在华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余承东特别强调“内存闪存融合”和“动态分组压缩”两大特点,这正是SWAP技术和zRAM技术的两大核心特征。
由此看来,目前各家厂商在用的应该是zSWAP技术,即SWAP技术和zRAM技术的结合。zSWAP技术会先将运行内存中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不活跃代码部分进行压缩,然后存进闪存中。这样的做法理论上可以减少闪存频繁读写带来的损耗,同时不会占据原本的内存资源,也是目前合理的做法。
并非神乎其技
众所周知,手机的内存越大能够同时打开的APP就越多,而在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用户对于同时运行多个APP显然有着一定需求。正因如此,各家厂商才会极力推崇“内存融合”技术。然而,虽然“内存融合”技术听起来很美好,但这并非没有代价。
传统的SWAP需要在闪存上划分“虚拟内存”分区并加以频繁读写,而闪存的读写速度和使用寿命远不及内存,所以这种读写频率高的场景容易损坏存储空间。zRAM不仅需要占用手机原本的内存空间,还需要频繁调度CPU进行解压缩工作。如果手机配置不行的话,当zRAM和SWAP技术一起运行时,它们会一直占用处
近段时间,内存融合或者说内存拓展技术,经常被不少手机厂商在宣传中提及。根据各家厂商介绍,通过内存拓展技术,原本8GB内存的手机可以变成10GB/12GB,12GB内存的手机则可以变成15GB/19GB。对很多重度手机用户而言,内存似乎永远都不够用,而这种技术看起来似乎正是为他们准备的。
华为此前曾为Mate 40/Pro系列推出内存扩展技术,可实现8GB内存顶10GB内存的效果,但是此后再无后续。近日,根据微博知名数码博主透露,华为在内存拓展技术上有所突破,预计未来将会适配更多老款机型,还有可能随鸿蒙OS拓展到更多机型和设备上。
问题来了,因为各家手机厂商在宣传时模棱两可的原因,很多网友对这项技术都有不少疑问,这种凭空给手机增加内存的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谓“内存拓展”真的可以达到厂商宣传的效果吗?今天小雷就为大家揭秘。
所谓“内存融合”
对普通用户而言,别说“内存融合”技术,就连内存、闪存、UFS 3.0、LPDDR5等经常出现在手机宣传页中的参数都很容易混淆。要了解“内存融合”的概念,我们不妨从内存、闪存的介绍开始。
事实上,内存(RAM)、闪存(ROM)都是诞生在电脑时代的概念。内存一般指直接受处理器控制与管理的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数据,并作为系统运行时的数据动态缓冲区来使用。闪存一般指性保存信息的存储器,虽然性能不如内存,但是可以长期保存数据,通常用户在手机里存储的图片、照片、视频等数据,都是被存储在闪存里的。
所谓“内存融合”技术,听起来好像很奇妙,实际上并不复杂。早在计算机时代,“内存融合”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我们熟悉的,莫过于Windows系统上的虚拟内存技术。
使用Windows系统的虚拟内存功能,用户可以在任意一块磁盘上划分出一块“虚拟内存”分页。每当程序快要挤满内存(RAM)的时候,Windows系统就会自动将部分程序划分到“虚拟内存”中,等到用户调用时再移到内存里面。这样不仅缓解了内存不足的问题,也能提升后台应用的使用效率。
到了移动时代,扎根于Linux的安卓系统同样支持虚拟内存功能。早在安卓2.2时期,谷歌就已经允许用户通过swapper2这类软件自行划分SWAP分区。考虑到当时安卓手机RAM规格普遍偏小,确实有不少玩家购买高速SD卡结合这项技术提高后台能力的。
(注明需高速SD卡)
除了SWAP以外,在安卓4.4时期出现的zRAM压缩内存技术,则是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机虚拟内存技术。所谓zRAM技术,就是将用户手机内存里的一部分划分出来,将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不活跃代码部分压缩存进zRAM,需要的时候再将数据解压出来。目前国内各家厂商的旗舰手机基本都会默认开启zRAM功能,通过降低数据规模的方式变相增大内存。
在十年后的今天,各家厂商新研发的“内存融合”技术对比以往的技术有何不同呢?在华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余承东特别强调“内存闪存融合”和“动态分组压缩”两大特点,这正是SWAP技术和zRAM技术的两大核心特征。
由此看来,目前各家厂商在用的应该是zSWAP技术,即SWAP技术和zRAM技术的结合。zSWAP技术会先将运行内存中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不活跃代码部分进行压缩,然后存进闪存中。这样的做法理论上可以减少闪存频繁读写带来的损耗,同时不会占据原本的内存资源,也是目前合理的做法。
并非神乎其技
众所周知,手机的内存越大能够同时打开的APP就越多,而在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用户对于同时运行多个APP显然有着一定需求。正因如此,各家厂商才会极力推崇“内存融合”技术。然而,虽然“内存融合”技术听起来很美好,但这并非没有代价。
传统的SWAP需要在闪存上划分“虚拟内存”分区并加以频繁读写,而闪存的读写速度和使用寿命远不及内存,所以这种读写频率高的场景容易损坏存储空间。zRAM不仅需要占用手机原本的内存空间,还需要频繁调度CPU进行解压缩工作。如果手机配置不行的话,当zRAM和SWAP技术一起运行时,它们会一直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