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古董古玩鉴定机构
宣德年间的文献中不见明确对西藏赏赐瓷器的记载,但是在流传于西藏地区的 宣德官窑瓷中不难发现,一些器物是为赏赐给西藏地区而专门生产的。的如萨迦寺收藏的明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和高足碗,其口沿内侧均有一周藏文吉祥 经。西藏博物馆收藏的宣德瓷器中也有以藏文为装饰的,如青花莲托八宝纹藏文僧帽壶、青花莲托八宝纹藏文高足碗、青花藏文高足碗等等。藏文的内容也以吉祥经 为主,而且僧帽壶、高足碗都是西藏地区的传统造型,八宝也是藏传佛教的纹饰,因此它们应该都是朝廷命景德镇御器厂专门为赏赐西藏而生产的。
正统——万历时期
明宣德之后,关于中央王朝和西藏地方交往的记录屡见于各类历史文献,据不完全统计,自正统朝到天顺朝的29年(1436-1464)中,仅见于《明实 录》记载的西藏遣使朝贡以及朝廷赏赐就有63次之多,人数从“正统间番僧入贡不过三四十人”发展到“天顺间遂至二三千人”。以至于成化元年,宪宗“敕谕阐 化王曰:……今后仍照洪武旧例,三年一贡,自成化三年为始。所遣之人……不许过多”(《明实录·宪宗实录》卷2)。纵览正统以后的明代文献,基本不见中央 王朝赏赐瓷器的明确记载。但是自永乐、宣德以后,中央对于西藏的赏赐的品种已经逐步形成惯例,文献上也是永乐、宣德记载较详,而正统以后记载比较简略,通 常以“赐宴并钞币等物如例”加以省略。
西藏地区收藏的明代官窑瓷器中,不见正统、景泰、天顺朝的产品,这与当时由于政局动荡,景德镇御器厂的官窑瓷器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关,内地也基本不见三朝的官窑瓷器。
成化、弘治年间,朝廷几番下令景德镇减烧或停烧御用瓷器,因此,这个时期的官窑瓷器流传至今者稀少 ,但质量很高。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不但胎、釉极为精美,而且器物里外都有花纹装饰,是成化官窑青花中的绝佳品。
正德、嘉靖、万历时期,是景德镇御器厂生产比较繁荣之时,因此流传至西藏地区的数量也比以前要多。西周博物馆收藏的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清王朝对于西藏的赏赐,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其中常见的为金银器、玛瑙、雕辔、各种兽皮、茶叶等等。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赴承德朝觐时,朝廷对班禅的赏赐中包括瓷器的部分罗列如下:
1。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初四,六世班禅赴京途中暂歇青海塔尔寺,乾隆遣使“赐尔……珐琅玻璃瓷器六对,瓷瓶一只……又施恩赏(随员商卓特巴)……珐琅玻璃瓷器二对……”。(“敕谕班禅同庆元旦赏赐礼物”,见中国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班禅明发档。)
2。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一,乾隆皇帝在承德首次会见班禅时赏赐班禅“……金座磁把碗一件……瓷碗十件、瓷盘十件、瓷瓶十件……(商卓特巴 等人)每人……瓷碗四件……瓷盘四件……”(“乾隆帝首次于依清旷殿会见班禅赏单”,见中国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班禅档。)
3。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四日,初次筵宴。给班禅额尔德尼之徒弟十五人的赏品中均有“瓷器四件”。另外,“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之徒弟仲巴呼 图克图第十五人进丹书克”,乾隆帝赏给他们礼品中也各有“瓷器四件”。(“乾隆帝初宴班禅及其徒弟并赏单”,见中国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班禅档。)
将官窑瓷器作为给西藏的高赏赐之一,这是明代以来的传统。但是清代的情况与明代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从清代官窑瓷器中常见诸如“贲巴瓶”、“多穆 壶”、“僧帽壶”、“酥油灯”等具有西藏特点的器物中不难看出清王朝对于黄教的信仰以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这些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器物不再如明代那样专门用来赏赐,而大部分是供朝廷御用;另一方面,随着与内地的往来日益频繁,一些内地的日用瓷器也逐渐适用于西藏地区,我们从流传在西藏地区的明清官窑瓷器中清代品种远远丰富于明代而得到证明。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官窑瓷器质量优良、品种多样,既有多穆壶、酥油灯等西藏传统器形,更多的则是内地式 样的日用瓷和陈设瓷,这也反映了清代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文化的交往和密不可分的历史。
瓷枕,作为高古瓷器中的一个门类,我们已经介绍了不少。唐宋时期,各大窑系几乎都有枕形器物出品,其造型之丰富,装饰之斑斓,可谓琳琅满目、趣味盎然。可 是,不管这些枕有多么的富贵、精美,在当时来说,总归是房中之物,不便登大雅之堂。但偏偏有一种枕,玲珑小巧,优雅端庄,名虽为枕,却是文人墨客案头的装 点,这便是笔枕。
正统——万历时期
明宣德之后,关于中央王朝和西藏地方交往的记录屡见于各类历史文献,据不完全统计,自正统朝到天顺朝的29年(1436-1464)中,仅见于《明实 录》记载的西藏遣使朝贡以及朝廷赏赐就有63次之多,人数从“正统间番僧入贡不过三四十人”发展到“天顺间遂至二三千人”。以至于成化元年,宪宗“敕谕阐 化王曰:……今后仍照洪武旧例,三年一贡,自成化三年为始。所遣之人……不许过多”(《明实录·宪宗实录》卷2)。纵览正统以后的明代文献,基本不见中央 王朝赏赐瓷器的明确记载。但是自永乐、宣德以后,中央对于西藏的赏赐的品种已经逐步形成惯例,文献上也是永乐、宣德记载较详,而正统以后记载比较简略,通 常以“赐宴并钞币等物如例”加以省略。
西藏地区收藏的明代官窑瓷器中,不见正统、景泰、天顺朝的产品,这与当时由于政局动荡,景德镇御器厂的官窑瓷器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关,内地也基本不见三朝的官窑瓷器。
成化、弘治年间,朝廷几番下令景德镇减烧或停烧御用瓷器,因此,这个时期的官窑瓷器流传至今者稀少 ,但质量很高。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不但胎、釉极为精美,而且器物里外都有花纹装饰,是成化官窑青花中的绝佳品。
正德、嘉靖、万历时期,是景德镇御器厂生产比较繁荣之时,因此流传至西藏地区的数量也比以前要多。西周博物馆收藏的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清王朝对于西藏的赏赐,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其中常见的为金银器、玛瑙、雕辔、各种兽皮、茶叶等等。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赴承德朝觐时,朝廷对班禅的赏赐中包括瓷器的部分罗列如下:
1。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初四,六世班禅赴京途中暂歇青海塔尔寺,乾隆遣使“赐尔……珐琅玻璃瓷器六对,瓷瓶一只……又施恩赏(随员商卓特巴)……珐琅玻璃瓷器二对……”。(“敕谕班禅同庆元旦赏赐礼物”,见中国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班禅明发档。)
2。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一,乾隆皇帝在承德首次会见班禅时赏赐班禅“……金座磁把碗一件……瓷碗十件、瓷盘十件、瓷瓶十件……(商卓特巴 等人)每人……瓷碗四件……瓷盘四件……”(“乾隆帝首次于依清旷殿会见班禅赏单”,见中国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班禅档。)
3。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四日,初次筵宴。给班禅额尔德尼之徒弟十五人的赏品中均有“瓷器四件”。另外,“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之徒弟仲巴呼 图克图第十五人进丹书克”,乾隆帝赏给他们礼品中也各有“瓷器四件”。(“乾隆帝初宴班禅及其徒弟并赏单”,见中国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班禅档。)
将官窑瓷器作为给西藏的高赏赐之一,这是明代以来的传统。但是清代的情况与明代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从清代官窑瓷器中常见诸如“贲巴瓶”、“多穆 壶”、“僧帽壶”、“酥油灯”等具有西藏特点的器物中不难看出清王朝对于黄教的信仰以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这些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器物不再如明代那样专门用来赏赐,而大部分是供朝廷御用;另一方面,随着与内地的往来日益频繁,一些内地的日用瓷器也逐渐适用于西藏地区,我们从流传在西藏地区的明清官窑瓷器中清代品种远远丰富于明代而得到证明。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官窑瓷器质量优良、品种多样,既有多穆壶、酥油灯等西藏传统器形,更多的则是内地式 样的日用瓷和陈设瓷,这也反映了清代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文化的交往和密不可分的历史。
瓷枕,作为高古瓷器中的一个门类,我们已经介绍了不少。唐宋时期,各大窑系几乎都有枕形器物出品,其造型之丰富,装饰之斑斓,可谓琳琅满目、趣味盎然。可 是,不管这些枕有多么的富贵、精美,在当时来说,总归是房中之物,不便登大雅之堂。但偏偏有一种枕,玲珑小巧,优雅端庄,名虽为枕,却是文人墨客案头的装 点,这便是笔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