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一定要教孩子的十件事
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心理学专家们的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产生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
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但小孩三岁以后,其实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很多爸爸都有很强的探索和尝试欲,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成为更合格的体验学习导师,陪伴孩子不断试错,才能教会孩子随机应变,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这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爱妈妈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父母恩爱是家教”,这不无道理。爸爸要支持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足够的互相关爱,因为家里的小孩随时都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比起“穷养儿、富养女”,还不如让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
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与爸爸共有的种种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能带给孩子不少安全感与美好回忆,这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心理学专家们的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产生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
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但小孩三岁以后,其实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很多爸爸都有很强的探索和尝试欲,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成为更合格的体验学习导师,陪伴孩子不断试错,才能教会孩子随机应变,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这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爱妈妈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父母恩爱是家教”,这不无道理。爸爸要支持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足够的互相关爱,因为家里的小孩随时都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比起“穷养儿、富养女”,还不如让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
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与爸爸共有的种种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能带给孩子不少安全感与美好回忆,这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么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