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

点击搜索

发布

解析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

区域:
西宁 > 城西 > 南川西路
类别:
教师培训
地址:
城西区
青海教师考试网发现在幼儿笔试考试中,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属于思维模块重要考点,常以单选、案例的形式出现。很多同学能够知道理解的趋势有哪些,但是在真正做题时却很难分析出每一趋势的具体内容。今天就带着大家的疑问,帮助大家一起解析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
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渐出现间接理解,通过一系列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进行。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趋势有以下几点:
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青海教师考试网)
从儿童画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趋势。儿童对图画的理解,起先只理解图画中突出的个别人物,然后理解人物形象的姿势和位置,再后理解主要任务或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让孩子观察一幅《小猫钓鱼》的图画,孩子起初只能看到画面中突出的动物——小猫,或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看到蝴蝶或者鱼,但是都只是个别事物,没有了解小猫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分心?甚至整个构图的用意。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有插图时比没插图时理解水平有所提高。整个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词的理解比较晚。比如在讲故事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借助于挂图、手偶、视频等这些直观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或者在表演故事时孩子也会在声音、动作、表情等方面做得非常形象生动。这些也说明孩子经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是实际行动来理解。
三、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青海教师考试网)
幼儿初期往往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比如,看图讲述活动中,孩子们往往只能对图中人物的形象做表面描述(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胖胖的身体等等),不能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寓言故事、漫画等较深刻的内容往往不能理解。因此孩子往往不理解教师所用的“反话”。
四、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儿童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这种影响在4岁前儿童尤为突出。比如,老师问桌子上有10个杯子,碎了2个,还有几个啊?孩子听到后会委屈的哭着说“不是我弄的,是小猫咪打碎的。”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老师出题用意。
五、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青海教师考试网)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对幼儿来说,不是有病,就是健康;不是好人,就是坏蛋。这是刻板性的体现。还有孩子学会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仍然不知道2+5=7。这是不可逆性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孩子能够理解可逆关系,但是却不能推广到各种可逆关系中去。
(青海教师考试网)
查看更多西宁职业培训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443947)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