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购手绘唐卡要注意什么
关于唐卡
唐卡(Thang-ga)也称唐嘎、系藏文音译,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至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现在唐卡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技法精湛、用色考究、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自 2006 年唐卡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唐卡收藏更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二、唐卡的起源
唐卡准确的起源时间至今尚无定论,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它源于壁画是毋庸置疑的。当印度佛教传入西藏,这种卷轴的唐卡替代了壁画,成为信徒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据文献记载,唐卡于公元7 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便已在西藏出现,目前发现的早的唐卡作品是
《绿度母》,学者们根据此唐卡背后的题记和画中人物、造像风格等
特征,推断这幅唐卡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作品。这与唐卡真正起源时间的推断相吻合。而据传说西藏历史上幅唐卡是赞干布使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画的护法女神吉祥天母。
三、唐卡的分类
唐卡的种类根据材料和工艺,可分为纸上绘画的止唐和用丝绢织绣而成的国唐,其中止唐也就是指纸本或绢本彩绘,在表现技法上就是绘画。而国唐则运用织绣工艺或提花工艺制成,制作相对精细。唐卡按用途分类,有修行用的唐卡,主要作为修行时观想及礼拜之用; 也有庄严用的唐卡,由在家信众自行绘制,或请画师描绘,然后献给寺院庄严佛堂;还有弘法用的唐卡,即在大市集或寺院的前面,展现在众人及巡礼者的面前,由喇嘛或俗人以歌唱或朗诵故事教化民众。
四、唐卡的内容及题材
唐卡的表现内容丰富,其中主要的是反映宗教内容,多为藏传佛教中的诸尊,如佛、菩萨、各教派上师等;也有描述藏族的历史、天文地理、藏医藏药、历史人物等,将藏族古老文明画于尺幅之内。按照其绘画内容,主要分为以下题材:造像、本生故事、佛教故事、经变图、曼茶罗、供养图和知识。
五、唐卡的制作前期准备及工具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一幅唐卡绘制过程,被看成一次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画师在绘画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仪轨要求
进行。在过去,绘制唐卡除了要求僧人和俗人画师绘画技法精湛、画理纯熟外,绘制前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绘制期间严谨吃肉、饮酒、吃葱蒜、近女色,并要进行沐浴洁身等。绘制一幅精唐卡需要很多工具,有画框、画布、绷线、绷架、刷子、磨画石、瓷碗、直尺、圆规、炭笔、毛笔、勾笔等。传统的唐卡绘制中,对笔的要求特别高, 不同的工序要永道不同的毛笔。如勾线用的细笔,要在毛质好的黑猫或棕红色猫的脊梁毛中,选又直又长的毛梢做笔毛。是选激怒后的野猫毛,那时它的脊梁上的毛会自然竖起,这时采到的毛是。又如涂色笔和染明暗笔则是用山羊面部、白马和黑色粗牛毛制成的。六、唐卡的绘制过程
唐卡的绘制过程一般步骤是:打线素描、上色、彩笔勾描、磨金和开眼等。起稿线描的过程至少要描三遍,遍用炭笔描写,线条要均匀、流畅;第二遍实际是对遍的修改和完善;第三遍就是线描草稿的定稿,一般用铅笔画,其线条也要更加精细。
经过三遍线描后,此时画师要认真观察画面各个部位的端正程度和美观程度,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唐卡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画师有足够的功力和精准的手法。上色要准备一大把毛笔,一种颜色要用一支笔,这样才不会串色。画师一般先涂刷唐卡的底色和背景,确定整幅画的色彩基调;然后在画景色后,才能给佛像着色,先绘莲花座,后画衣饰,后才是佛身。
传统绘制唐卡的颜料大多数都是矿物质颜料,即从各种名贵矿石中提取出来的颜料,如珊瑚、珍珠、玛瑙、宝石等;也有从动植物身上提取、加工而成的颜料,如鹿角粉、藏红花、茜草、大黄等;还有
纯金和纯银。据统计,传统唐卡的绘画颜料中,仅矿物质颜料就有20 多种。在诸多颜料原料中,金的运用可以说是唐卡艺术的绝技。金经过研磨加工后,不仅可以描出各种丰富的线条、图案祥样,它本身还可以变化出十多种色相,而且,宝石在涂金的画面时还可以磨出多种层次,这种技法在其他画作中是无法见到的。
绘制唐卡的起稿和上色完成后,接下来便是彩笔勾描、磨金、开眼等后续工作。其中彩笔勾描是唐卡的另一大特色,也是重要一环, 为唐卡增色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唐卡的价值。彩笔勾描是用笔尖将诸尊的肌肉、衣饰和背景等图案在勾勒一遍,藏语称“杰节巴”,这是唐卡制作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堪称整幅画作的点睛之作。磨金则是在如佛像的冠冕等珍宝装饰、靠背上镶嵌的珠花边、宝物等处,用纯金的细粉末加水和骨胶调匀的汁液勾线,再经过打磨使其发光,这样整幅唐卡就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了。开眼是绘制唐卡的后一项,也是关键的工作;开眼顾名思义就是绘制佛、菩萨的眼睛。这项工作虽然不复杂,但必须要技艺精湛而且佛学成就高深的老师才能进行。
对信仰藏传佛教的民众来讲,.唐卡无论从制作形式还是表现内容,都体现出藏传佛教的庄重、神圣、华贵,其卷轴画的形式易于携带,适合游牧民族随时供奉身、语、意,积累功德、祈求幸福,瞻仰、赞颂佛陀,是信徒们修行观想、膜拜的对象,也是宗教教义的形象化阐释。
净化功能
唐卡中的形象是宗教信仰的象征表示,其绘制和供养过程都可以视为皈依佛法的过程或仪式,是积累善业功德,使心灵得以超越世俗的羁绊,得到洗礼和净化的过程。在唐卡那极具张力的视觉冲击下, 使信徒们经历着灵魂的拷问,从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心魔”,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传播功能
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唐卡以图像的方式,广泛传播藏族的文化、历史和藏传佛教教义。其以传播宗教教义为主,如藏地诸多寺院都有的《六道轮回图》。其次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讲述,如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唐卡。也有内容为有关的科学知识,如唐卡中的“曼唐”,就是对藏族医学知识的接受与传播。
唐卡(Thang-ga)也称唐嘎、系藏文音译,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至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现在唐卡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技法精湛、用色考究、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自 2006 年唐卡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唐卡收藏更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二、唐卡的起源
唐卡准确的起源时间至今尚无定论,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它源于壁画是毋庸置疑的。当印度佛教传入西藏,这种卷轴的唐卡替代了壁画,成为信徒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据文献记载,唐卡于公元7 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便已在西藏出现,目前发现的早的唐卡作品是
《绿度母》,学者们根据此唐卡背后的题记和画中人物、造像风格等
特征,推断这幅唐卡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作品。这与唐卡真正起源时间的推断相吻合。而据传说西藏历史上幅唐卡是赞干布使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画的护法女神吉祥天母。
三、唐卡的分类
唐卡的种类根据材料和工艺,可分为纸上绘画的止唐和用丝绢织绣而成的国唐,其中止唐也就是指纸本或绢本彩绘,在表现技法上就是绘画。而国唐则运用织绣工艺或提花工艺制成,制作相对精细。唐卡按用途分类,有修行用的唐卡,主要作为修行时观想及礼拜之用; 也有庄严用的唐卡,由在家信众自行绘制,或请画师描绘,然后献给寺院庄严佛堂;还有弘法用的唐卡,即在大市集或寺院的前面,展现在众人及巡礼者的面前,由喇嘛或俗人以歌唱或朗诵故事教化民众。
四、唐卡的内容及题材
唐卡的表现内容丰富,其中主要的是反映宗教内容,多为藏传佛教中的诸尊,如佛、菩萨、各教派上师等;也有描述藏族的历史、天文地理、藏医藏药、历史人物等,将藏族古老文明画于尺幅之内。按照其绘画内容,主要分为以下题材:造像、本生故事、佛教故事、经变图、曼茶罗、供养图和知识。
五、唐卡的制作前期准备及工具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一幅唐卡绘制过程,被看成一次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画师在绘画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仪轨要求
进行。在过去,绘制唐卡除了要求僧人和俗人画师绘画技法精湛、画理纯熟外,绘制前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绘制期间严谨吃肉、饮酒、吃葱蒜、近女色,并要进行沐浴洁身等。绘制一幅精唐卡需要很多工具,有画框、画布、绷线、绷架、刷子、磨画石、瓷碗、直尺、圆规、炭笔、毛笔、勾笔等。传统的唐卡绘制中,对笔的要求特别高, 不同的工序要永道不同的毛笔。如勾线用的细笔,要在毛质好的黑猫或棕红色猫的脊梁毛中,选又直又长的毛梢做笔毛。是选激怒后的野猫毛,那时它的脊梁上的毛会自然竖起,这时采到的毛是。又如涂色笔和染明暗笔则是用山羊面部、白马和黑色粗牛毛制成的。六、唐卡的绘制过程
唐卡的绘制过程一般步骤是:打线素描、上色、彩笔勾描、磨金和开眼等。起稿线描的过程至少要描三遍,遍用炭笔描写,线条要均匀、流畅;第二遍实际是对遍的修改和完善;第三遍就是线描草稿的定稿,一般用铅笔画,其线条也要更加精细。
经过三遍线描后,此时画师要认真观察画面各个部位的端正程度和美观程度,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唐卡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画师有足够的功力和精准的手法。上色要准备一大把毛笔,一种颜色要用一支笔,这样才不会串色。画师一般先涂刷唐卡的底色和背景,确定整幅画的色彩基调;然后在画景色后,才能给佛像着色,先绘莲花座,后画衣饰,后才是佛身。
传统绘制唐卡的颜料大多数都是矿物质颜料,即从各种名贵矿石中提取出来的颜料,如珊瑚、珍珠、玛瑙、宝石等;也有从动植物身上提取、加工而成的颜料,如鹿角粉、藏红花、茜草、大黄等;还有
纯金和纯银。据统计,传统唐卡的绘画颜料中,仅矿物质颜料就有20 多种。在诸多颜料原料中,金的运用可以说是唐卡艺术的绝技。金经过研磨加工后,不仅可以描出各种丰富的线条、图案祥样,它本身还可以变化出十多种色相,而且,宝石在涂金的画面时还可以磨出多种层次,这种技法在其他画作中是无法见到的。
绘制唐卡的起稿和上色完成后,接下来便是彩笔勾描、磨金、开眼等后续工作。其中彩笔勾描是唐卡的另一大特色,也是重要一环, 为唐卡增色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唐卡的价值。彩笔勾描是用笔尖将诸尊的肌肉、衣饰和背景等图案在勾勒一遍,藏语称“杰节巴”,这是唐卡制作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堪称整幅画作的点睛之作。磨金则是在如佛像的冠冕等珍宝装饰、靠背上镶嵌的珠花边、宝物等处,用纯金的细粉末加水和骨胶调匀的汁液勾线,再经过打磨使其发光,这样整幅唐卡就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了。开眼是绘制唐卡的后一项,也是关键的工作;开眼顾名思义就是绘制佛、菩萨的眼睛。这项工作虽然不复杂,但必须要技艺精湛而且佛学成就高深的老师才能进行。
对信仰藏传佛教的民众来讲,.唐卡无论从制作形式还是表现内容,都体现出藏传佛教的庄重、神圣、华贵,其卷轴画的形式易于携带,适合游牧民族随时供奉身、语、意,积累功德、祈求幸福,瞻仰、赞颂佛陀,是信徒们修行观想、膜拜的对象,也是宗教教义的形象化阐释。
净化功能
唐卡中的形象是宗教信仰的象征表示,其绘制和供养过程都可以视为皈依佛法的过程或仪式,是积累善业功德,使心灵得以超越世俗的羁绊,得到洗礼和净化的过程。在唐卡那极具张力的视觉冲击下, 使信徒们经历着灵魂的拷问,从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心魔”,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传播功能
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唐卡以图像的方式,广泛传播藏族的文化、历史和藏传佛教教义。其以传播宗教教义为主,如藏地诸多寺院都有的《六道轮回图》。其次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讲述,如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唐卡。也有内容为有关的科学知识,如唐卡中的“曼唐”,就是对藏族医学知识的接受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