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150分上岸前辈分享公考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今年的山东省考,笔试成绩:行测71.4,申论78。笔试成绩在岗位排名第二。面试后总成绩依然第二,成功上岸(岗位四个人)。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学历,很多人也想不到。我现在手里的是成人教育专科学历。我现在在读成人教育本科学历。可能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很不屑,很多人也会看不起我。因为在公务员的战场中学历我已经败了。但上岸已经为我的生活翻开了一页新篇章,我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
高考那一年我失利,没能去到自己理想的学校。我原本选择了上预科,打算出国。但是心高气傲的我,总觉得在那个学校毕业了又能如何呢?出国回来又能如何呢?太莽撞,太愚昧,没有远见,我放弃了学业。离开学校后的经历,让我明白,在这个社会没有学历,以我的心气,我根本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那时的我又怎么还能回到高三重新复习呢?我选择去上合作办学,一样的大学生活,只是不一样的毕业证,还要参加成教的入学考试。高考三年后,我没有任何的复习,就走进了成考的考场。450分,我考了360分。这个可以直接上成教本科的分数,因为合作办学的限制,我只能上专科。即使这样的学校,我也考出了自己的英语四六级证书。专科毕业当年我又参加了成教的专升本的考试,也顺利通过,只是还没有毕业。
写这一段是想告诉大家,你们几乎所有人的资历都比我高。所以,当你们失败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不是你的能力不行,只是你不如别人努力。也许你觉得自己挺努力,但是你要知道努力这种事情,只有更努力,没有努力。
下边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复习考试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吧,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大家已经看到我今年的成绩。很明显,今年我的行测并没有发挥好,其实我自己心里觉得行测有点对不起我。申论马马虎虎吧。但下面我还是先从行测开始说起吧。
关于行测
我觉得行测复习重要的有下面的几点:,全国各地的真题。大家千万不要挑食,全国各地的题目都可以试试,不要觉得哪里的题怪或者哪里的题目比较简单,就嫌弃它。每个省份可以挑近两年的两三套题试试手。个人觉得吧。两套题就是可以的。但是,东部发达省份的题目建议大家还是多做几套吧,做个四五套就好了。山东的题目我也没有全做完。我大概是做到了05年吧。我做了不到四十套题目。当时有前辈跟我建议的是少做三十套,基本在五十套题目。当然我只能说我完成了基本的数目。可能这也是后行测没有对得起我的原因吧。这些真题,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下载后自己排版打印。但是我必须说很多可能同一道题,网上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我个人经验是,当遇到这种情况,请大家不要盲信答案,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在做题的过称中,会出现这么几个阶段:特别顺、错的有点多、会的也错、黑暗的时间、稍微见点光、会的不错了~~~之所以后面没写,是因为我做题量依然不够,所以我只到这儿就参加了考试~~~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做足够的题~~~而且黑暗的时候千万莫要放弃啊~PS:黑暗的时间,我个人觉得是时间长的。
第二,要做好错题笔记,一定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我当时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错题笔记。现在这些笔记都送人了。我自己觉得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其实公务员的题目是有规律可言的,但是这种规律更多的是自己一种做题的感觉。总结的越多,这种题感就会越强烈。我个人觉得,只有做好了错题笔记,这套题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了。而且我感觉做错题笔记的时间可能比做题花费的时间还要多。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第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我一直有自己的做题顺序。当然这个也是看前辈的帖子,自己调整了好几次后,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顺序。我当时是发下卷子后,看题的时间就已经先把常识部分完成了。当然是因为常识无论我是好好做还是蒙,永远是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然后我开始做资料分析。我个人感觉,资料分析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题目,可以引导自己更好的进入题感。而且请大家务必要保证资料分析的正确率,不管是什么样的题目,一定要保证只能错两三个,多不要超过四个。这个很关键。而很多前辈提到的那些快速计算法我都试过了,也许是我太笨,总之我用起来是非常不顺手,错误率是极高的。后我就放弃了,老老实实的计算,一般不用计算太多,再加上排除法就差不多啦~~~~然后我是做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是完全语感的题目。找到“题眼”和培养语感是关键,而这一切,我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大家还是通过老老实实做题来培养语感吧~~~下一步就是逻辑分析题了。我当时看了三本专项,其中一本就是逻辑分析。看完之后我由原来的错五六个,一下上升为错十来个。我当时就感觉欲哭无泪啊。我就放弃了专项中的条条框框,去题目中找自己的套路和感觉。不过,提醒一下大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这些还是老老实实弄懂的。后就是我不擅长的数学了。这本专项几乎要被我翻烂了。不能说没有用,起码在去年我半裸考状态下很多不懂的什么抽屉原理之类的问题我懂了,而且一些常用的公式我知道了。这些数学的基础知识还是要大家在做题之前就要先了解一下的。要不就做的太盲目了。这只是我的顺序,不一定适合大家。我是顺便讲顺序,顺便讲讲自己的一点经验。
高考那一年我失利,没能去到自己理想的学校。我原本选择了上预科,打算出国。但是心高气傲的我,总觉得在那个学校毕业了又能如何呢?出国回来又能如何呢?太莽撞,太愚昧,没有远见,我放弃了学业。离开学校后的经历,让我明白,在这个社会没有学历,以我的心气,我根本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那时的我又怎么还能回到高三重新复习呢?我选择去上合作办学,一样的大学生活,只是不一样的毕业证,还要参加成教的入学考试。高考三年后,我没有任何的复习,就走进了成考的考场。450分,我考了360分。这个可以直接上成教本科的分数,因为合作办学的限制,我只能上专科。即使这样的学校,我也考出了自己的英语四六级证书。专科毕业当年我又参加了成教的专升本的考试,也顺利通过,只是还没有毕业。
写这一段是想告诉大家,你们几乎所有人的资历都比我高。所以,当你们失败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不是你的能力不行,只是你不如别人努力。也许你觉得自己挺努力,但是你要知道努力这种事情,只有更努力,没有努力。
下边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复习考试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吧,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大家已经看到我今年的成绩。很明显,今年我的行测并没有发挥好,其实我自己心里觉得行测有点对不起我。申论马马虎虎吧。但下面我还是先从行测开始说起吧。
关于行测
我觉得行测复习重要的有下面的几点:,全国各地的真题。大家千万不要挑食,全国各地的题目都可以试试,不要觉得哪里的题怪或者哪里的题目比较简单,就嫌弃它。每个省份可以挑近两年的两三套题试试手。个人觉得吧。两套题就是可以的。但是,东部发达省份的题目建议大家还是多做几套吧,做个四五套就好了。山东的题目我也没有全做完。我大概是做到了05年吧。我做了不到四十套题目。当时有前辈跟我建议的是少做三十套,基本在五十套题目。当然我只能说我完成了基本的数目。可能这也是后行测没有对得起我的原因吧。这些真题,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下载后自己排版打印。但是我必须说很多可能同一道题,网上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我个人经验是,当遇到这种情况,请大家不要盲信答案,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在做题的过称中,会出现这么几个阶段:特别顺、错的有点多、会的也错、黑暗的时间、稍微见点光、会的不错了~~~之所以后面没写,是因为我做题量依然不够,所以我只到这儿就参加了考试~~~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做足够的题~~~而且黑暗的时候千万莫要放弃啊~PS:黑暗的时间,我个人觉得是时间长的。
第二,要做好错题笔记,一定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我当时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错题笔记。现在这些笔记都送人了。我自己觉得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其实公务员的题目是有规律可言的,但是这种规律更多的是自己一种做题的感觉。总结的越多,这种题感就会越强烈。我个人觉得,只有做好了错题笔记,这套题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了。而且我感觉做错题笔记的时间可能比做题花费的时间还要多。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第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我一直有自己的做题顺序。当然这个也是看前辈的帖子,自己调整了好几次后,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顺序。我当时是发下卷子后,看题的时间就已经先把常识部分完成了。当然是因为常识无论我是好好做还是蒙,永远是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然后我开始做资料分析。我个人感觉,资料分析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题目,可以引导自己更好的进入题感。而且请大家务必要保证资料分析的正确率,不管是什么样的题目,一定要保证只能错两三个,多不要超过四个。这个很关键。而很多前辈提到的那些快速计算法我都试过了,也许是我太笨,总之我用起来是非常不顺手,错误率是极高的。后我就放弃了,老老实实的计算,一般不用计算太多,再加上排除法就差不多啦~~~~然后我是做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是完全语感的题目。找到“题眼”和培养语感是关键,而这一切,我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大家还是通过老老实实做题来培养语感吧~~~下一步就是逻辑分析题了。我当时看了三本专项,其中一本就是逻辑分析。看完之后我由原来的错五六个,一下上升为错十来个。我当时就感觉欲哭无泪啊。我就放弃了专项中的条条框框,去题目中找自己的套路和感觉。不过,提醒一下大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这些还是老老实实弄懂的。后就是我不擅长的数学了。这本专项几乎要被我翻烂了。不能说没有用,起码在去年我半裸考状态下很多不懂的什么抽屉原理之类的问题我懂了,而且一些常用的公式我知道了。这些数学的基础知识还是要大家在做题之前就要先了解一下的。要不就做的太盲目了。这只是我的顺序,不一定适合大家。我是顺便讲顺序,顺便讲讲自己的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