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到温岭大巴直达班车
郑州到温岭大巴汽车
发车时间 12:00
郑州随车电话:15890099581、 13676932041、 15803875580
联系人:谢先生
温岭市是浙江省台州市所辖县级市,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缕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 ,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地理坐标东经121°09′50″~121°44′0″,北纬28°12′45″~28°32′02″,是一座滨海城市。
温岭全市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79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70个,海岸线长317公里;下辖5个街道11个镇,97个社区(居)委会,83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20多万人(2013年末)。
温岭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生态示范区”等称号。
2014年1月, 温岭跻身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1]
夏、商、周三代,邑境属东瓯地。
春秋及战国前期属越地。战国时楚灭越,属楚。
秦代属闽中郡。
汉初属闽越。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东瓯国,邑境为其封地,都城可能位于现在的温岭大溪。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国举国内迁,地废。建元六年,为东越王封地。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为回浦县地,属会稽郡。
三国时,属吴国临海郡。
东晋时,邑境分属临海郡之临海、永嘉郡之乐成二县地。
隋朝时,邑境分属临海、永嘉二县地。
唐朝至明成化四年,邑境分属台州之黄岩、温州之乐清二县地。
明朝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建县,以境内有太平山称太平县,隶属台州府。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邑入清朝版图,沿明制。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县同名,故取县西温峤岭之别称“温岭”为县名,称温岭县。
1949年5月28日,温岭解放,6月29日成立温岭县人民政府。
1994年3月,经批准,撤县设市,称温岭市。
1945年9月3日,温岭县各界在西郊场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1949年5月28日,温岭县城解放,温岭县人民政府随之成立。
1994年2月18日,民政部批准温岭撤县设市,始称温岭市。[3]
3月10日,温岭市迎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组的检查,这也是对温岭市这几年“创卫”真正的一场大考。
其实,对于卫生城市建设工作,温岭市开始得更早一些。
1995年,温岭市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城市”,自此,温岭市始终坚持建设力度不减、投入不少的原则,连续5次通过“浙江省卫生城市”复审。
2013年,乘势而上、持续发力,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交通治堵等工作,温岭市正式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一目标发起冲刺。
2015年,在符合国卫申报条件后,温岭市深入实施“多城同创”战略,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开展。
市民参与“环湖亲水跑”,助力“健康温岭”建设。 《温岭日报》通讯员 陈贵法摄
北山河畔,水岸同治。 《温岭日报》签约摄影师 徐文涛摄
机制保障,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完善的机制保障是温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粮草”。
温岭市委、市政府将“创卫”工作作为推进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健全组织、保障、督考、运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以创促建、以创促管”的工作局面。“多城同创”工作委员会当即成立。
去年12月12日,温岭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五水共治”办、“三改一拆”办、“多城同创”办、“城乡环境整治”办、交通治堵办这五大临时机构整合成了一个机构。自此,向着提升温岭整体环境这一个大目标,五个原本“单打独斗”的机构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提率,打出整治组合拳。
“创卫”工作是这一支新队伍的重要目标。
“整合各部门资源十分必要。”温岭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多城同创”“城乡环境整治”以及交通治堵等专项工作虽自成体系,但同属大环境综合整治范畴,具体工作展开时会出现职能交叉,将这五个机构有机整合,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机制是保障,资金投入要跟上。2016年,温岭市设立“多城同创”专项资金1.5亿元,并设立环境整治奖励资金900万元,鼓励工作突出的镇(街道);2017年,安排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项资金13亿元,其中新增2.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
与此同时,温岭市委、市政府将“创国卫”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发“红黄督查令”,要求限期整改。2016年至今,累计下发《任务清单》127份、各类督查令1200余份,通报工作不力单位5个,处理党员干部26人。
环锦屏公园健身步道。温岭市环综委供图
如今的五龙山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温岭日报》 吴鹏飞摄
城东高架旁瓦窑头村的小康型住宅整齐有序。 《温岭日报》庞辉斌摄
配套基础建设,让城市功能愈加完善
在温岭这几年,你可能感受着这个城市每天发生的变化。温岭市历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工作,一批精品亮点工程不断建成,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稳步提高,塑造城市新形象。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配套建设丰满着这个城市的功能。总投资3.8亿元的市东部垃圾焚烧厂正式投运,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增加到1700吨/日,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不断优化建成区公共厕所分布,目前共有公共厕所112座,其中近年累计新建24座、提升改造57座,均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新建停车场7个,完善人行道功能区设置,做到停车位“应划尽划”,近三年新增专用停车位12434个、公共停车位1772个。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管理,“改治管”三管齐下,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实现16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全覆盖。
同时,加快城市新区开发,核心区形象不断丰满,“吃、住、行、游、购、娱、学、医”一体化推进。旧城旧村改造有力突破,快节奏推进城中村整村拆建及拔钉扫尾工作,老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城乡联动,建成省级卫生镇4个,其中泽国镇于2016年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评估。城市路网不断优化,提劲提速提效,2016年交通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新客运中心(全国大的县级客运站)投入使用。铁路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客流量在华东县级站排名第二,日均达1.8万人次。“三改一拆”工作有序开展,巩固省“无违建先进市”成果,创新开展“全媒体拆违日”和“拆后利用小微园区”建设,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506万平方米,完成“三改”650万平方米,总量居全省前列。
巩固“国家园林城市”“省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五龙山、锦屏、下保山公园和九龙汇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截至2016年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39平方米。近年,投入2.9亿元建设健身步道11条,总长91.2公里。开展“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化排水措施,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等问题,努力打造全省样板。
发车时间 12:00
郑州随车电话:15890099581、 13676932041、 15803875580
联系人:谢先生
温岭市是浙江省台州市所辖县级市,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缕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 ,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地理坐标东经121°09′50″~121°44′0″,北纬28°12′45″~28°32′02″,是一座滨海城市。
温岭全市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79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70个,海岸线长317公里;下辖5个街道11个镇,97个社区(居)委会,83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20多万人(2013年末)。
温岭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生态示范区”等称号。
2014年1月, 温岭跻身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1]
夏、商、周三代,邑境属东瓯地。
春秋及战国前期属越地。战国时楚灭越,属楚。
秦代属闽中郡。
汉初属闽越。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东瓯国,邑境为其封地,都城可能位于现在的温岭大溪。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国举国内迁,地废。建元六年,为东越王封地。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为回浦县地,属会稽郡。
三国时,属吴国临海郡。
东晋时,邑境分属临海郡之临海、永嘉郡之乐成二县地。
隋朝时,邑境分属临海、永嘉二县地。
唐朝至明成化四年,邑境分属台州之黄岩、温州之乐清二县地。
明朝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建县,以境内有太平山称太平县,隶属台州府。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邑入清朝版图,沿明制。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县同名,故取县西温峤岭之别称“温岭”为县名,称温岭县。
1949年5月28日,温岭解放,6月29日成立温岭县人民政府。
1994年3月,经批准,撤县设市,称温岭市。
1945年9月3日,温岭县各界在西郊场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1949年5月28日,温岭县城解放,温岭县人民政府随之成立。
1994年2月18日,民政部批准温岭撤县设市,始称温岭市。[3]
3月10日,温岭市迎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组的检查,这也是对温岭市这几年“创卫”真正的一场大考。
其实,对于卫生城市建设工作,温岭市开始得更早一些。
1995年,温岭市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城市”,自此,温岭市始终坚持建设力度不减、投入不少的原则,连续5次通过“浙江省卫生城市”复审。
2013年,乘势而上、持续发力,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交通治堵等工作,温岭市正式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一目标发起冲刺。
2015年,在符合国卫申报条件后,温岭市深入实施“多城同创”战略,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开展。
市民参与“环湖亲水跑”,助力“健康温岭”建设。 《温岭日报》通讯员 陈贵法摄
北山河畔,水岸同治。 《温岭日报》签约摄影师 徐文涛摄
机制保障,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完善的机制保障是温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粮草”。
温岭市委、市政府将“创卫”工作作为推进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健全组织、保障、督考、运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以创促建、以创促管”的工作局面。“多城同创”工作委员会当即成立。
去年12月12日,温岭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五水共治”办、“三改一拆”办、“多城同创”办、“城乡环境整治”办、交通治堵办这五大临时机构整合成了一个机构。自此,向着提升温岭整体环境这一个大目标,五个原本“单打独斗”的机构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提率,打出整治组合拳。
“创卫”工作是这一支新队伍的重要目标。
“整合各部门资源十分必要。”温岭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多城同创”“城乡环境整治”以及交通治堵等专项工作虽自成体系,但同属大环境综合整治范畴,具体工作展开时会出现职能交叉,将这五个机构有机整合,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机制是保障,资金投入要跟上。2016年,温岭市设立“多城同创”专项资金1.5亿元,并设立环境整治奖励资金900万元,鼓励工作突出的镇(街道);2017年,安排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项资金13亿元,其中新增2.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
与此同时,温岭市委、市政府将“创国卫”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发“红黄督查令”,要求限期整改。2016年至今,累计下发《任务清单》127份、各类督查令1200余份,通报工作不力单位5个,处理党员干部26人。
环锦屏公园健身步道。温岭市环综委供图
如今的五龙山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温岭日报》 吴鹏飞摄
城东高架旁瓦窑头村的小康型住宅整齐有序。 《温岭日报》庞辉斌摄
配套基础建设,让城市功能愈加完善
在温岭这几年,你可能感受着这个城市每天发生的变化。温岭市历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工作,一批精品亮点工程不断建成,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稳步提高,塑造城市新形象。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配套建设丰满着这个城市的功能。总投资3.8亿元的市东部垃圾焚烧厂正式投运,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增加到1700吨/日,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不断优化建成区公共厕所分布,目前共有公共厕所112座,其中近年累计新建24座、提升改造57座,均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新建停车场7个,完善人行道功能区设置,做到停车位“应划尽划”,近三年新增专用停车位12434个、公共停车位1772个。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管理,“改治管”三管齐下,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实现16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全覆盖。
同时,加快城市新区开发,核心区形象不断丰满,“吃、住、行、游、购、娱、学、医”一体化推进。旧城旧村改造有力突破,快节奏推进城中村整村拆建及拔钉扫尾工作,老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城乡联动,建成省级卫生镇4个,其中泽国镇于2016年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评估。城市路网不断优化,提劲提速提效,2016年交通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新客运中心(全国大的县级客运站)投入使用。铁路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客流量在华东县级站排名第二,日均达1.8万人次。“三改一拆”工作有序开展,巩固省“无违建先进市”成果,创新开展“全媒体拆违日”和“拆后利用小微园区”建设,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506万平方米,完成“三改”650万平方米,总量居全省前列。
巩固“国家园林城市”“省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五龙山、锦屏、下保山公园和九龙汇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截至2016年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39平方米。近年,投入2.9亿元建设健身步道11条,总长91.2公里。开展“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化排水措施,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等问题,努力打造全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