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东瀛吴清源
围棋界有个十番棋情结,但凡有两个棋力相当的绝世高手并立,如果不进行一次十番棋的话,“当世”的称号就永远只是虚位以待。
早的十番棋为“血泪篇”。清朝康乾年间,中国围棋名家辈出,黄龙士独步棋界,天下无人能与之抗衡。其学生徐星友比其年长7岁,学弈较晚,棋艺本不出众,但勤奋钻研,后来居上,亦成名手。
徐星友为求棋艺精进,拜比自己年幼的黄龙士为师,从受让四子开始,步步紧追。待到受三子可与黄龙士一争胜负时,徐星友棋名已盛,与其他高手角技多有斩获,便认为自己已达“二手(被国手让两子)”高度。偏偏黄龙士心高气傲,认为徐仍属“三手(被国手让三子)”水准,两人遂约定以黄龙士让徐星友三子的棋份来一场十番棋大战,这便是围棋史上的“血泪篇”。
“血泪篇”的胜负结果,徐星友获胜没有争议,但比分却说法不一。客观而论,当时的黄龙士让徐星友三子已是勉强之至。对比今天的对弈标准,这是一流职业高手与业余高手对弈的棋份,既如此,“血泪篇”充其量只是十盘高规格的让子谱,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十番棋。
到了乾隆年间,范西屏、施襄夏双雄并立。两位高手犹如李白、杜甫,各有千秋。
范西屏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灵活多变。人称:“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一着落枰中,瓦砾虫沙尽变为风云雷电,而全局遂获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