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技巧点拨观点性错误讲解分论点错误
申论考试的答案,文体一般为论说体,无论是否具备完整的文章结构,均可视为议论文。在议论文中,作者的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因此,所谓观点性错误,也就是论点的错误。
申论作答中论点方面的错误,根据其性质、重要程度、层次关系,可归纳为5种表现:立意错误;立意不准;论点不全面;观点不明确,主旨不清晰;分论点错误。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通过实例为大家讲解分论点错误的表现。
分论点错误也是申论作答中常见观点性错误之一,它主要表现在:答案总体立意、主要观点与总领性论点之外的次要论点、分论点不准确,或是没有对应问题、或是无法解决问题,或是与通行公理、现行法律、政策和意见相悖。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通过实例为大家讲解分论点错误的具体表现。
一、概括问题不准确
有的没有清楚地概括出问题,如“请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中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社会的危害”这道考题,有的考生对职务犯罪表现的概括,缺少“玩忽职守”这一关键罪行;
有的对问题性质概括不准确,定性错误或有偏差,如上述题中将失职渎职、导致重大伤亡,概括为“不负责任,致人死亡”;
有的对原因、危害性、不同观点等资料中已经反映的其他信息概括不准确,缺少某些要点,或定性有误。如概括职务犯罪危害,缺少“损害政府公信力”的项目;概括怒江水电开发方案争议,将焦点定为“是否开发水电、如何开发”;概括感恩问题的争论焦点,认为双方的分歧在于“是否应该取消没有感恩表示的学生受助资格”,这些都是概括不准确的表现。
二、分析问题不准确
对问题的原因、危害、影响、后果及解决必要性、可行性、对策措施理论依据、实施条件等分析不准确,有的分析与资料的客观实际不符,如对“证人因何是非在心口难开”的分析,将部分原因归之于“儒家思想重利轻义的腐朽落后意识的影响”,而给定资料的实际正好相反,儒家传统是尚利排义的。
三、提出对策不准确
一种是对策针对性不强,无法对应问题。
如考生在作答时提出规范行业组织和企业的行为,要规范其收费行为,与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操纵价格(价格方面)、假冒伪劣(质量方面)没有联系;再如,考题要求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有考生提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薪养廉,腐败发生的经济根源……而实际上,收入低与职务犯罪的普遍和严重没有必然联系,也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因此属于对策不对应。
另外一种表现是对策无效,或有效性差,无法解决问题。
如考题要求就“公共交通改革”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有考生提出要大力发展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这些建议事实上在给定资料中已经被否定,是无法缓解大城市交通紧张、解决居民出行便捷性提高、成本降低问题的。
四、观点违背常识与公理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环节,容易出现违反常识、观点不合理的错误。
例如,在《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一文中,以“保护环境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为由,提出“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代价,经济发展应该首先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正如G所长所说,环境保护只有经济、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谈到”……而实际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上述论点尽管只是一篇文章分论点中的一个,也违背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现行国策;
再如,考题要求谈“整治群租房”的对策,有考生提出“市场经济中经济手段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应该避免干预房屋租赁市场,更不应该采取法律的手段,从立法上去规范这一纯粹的经济现象”,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度宏观调控,是我国政府现行的工作方针,群租房的安全等隐患已超出了经济问题的边界,无论从原则上还是实际上,政府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对群租房的治理。还有考生主张“从源头入手,加强对房产市场的管制,防止二手房过多地流入租赁市场”……对于房产市场应采取何种手段进行调控,这是目前没有定论的问题,二手房流向属于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单纯经济问题,这反而是政府不宜干预的问题。
申论作答中论点方面的错误,根据其性质、重要程度、层次关系,可归纳为5种表现:立意错误;立意不准;论点不全面;观点不明确,主旨不清晰;分论点错误。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通过实例为大家讲解分论点错误的表现。
分论点错误也是申论作答中常见观点性错误之一,它主要表现在:答案总体立意、主要观点与总领性论点之外的次要论点、分论点不准确,或是没有对应问题、或是无法解决问题,或是与通行公理、现行法律、政策和意见相悖。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通过实例为大家讲解分论点错误的具体表现。
一、概括问题不准确
有的没有清楚地概括出问题,如“请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中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社会的危害”这道考题,有的考生对职务犯罪表现的概括,缺少“玩忽职守”这一关键罪行;
有的对问题性质概括不准确,定性错误或有偏差,如上述题中将失职渎职、导致重大伤亡,概括为“不负责任,致人死亡”;
有的对原因、危害性、不同观点等资料中已经反映的其他信息概括不准确,缺少某些要点,或定性有误。如概括职务犯罪危害,缺少“损害政府公信力”的项目;概括怒江水电开发方案争议,将焦点定为“是否开发水电、如何开发”;概括感恩问题的争论焦点,认为双方的分歧在于“是否应该取消没有感恩表示的学生受助资格”,这些都是概括不准确的表现。
二、分析问题不准确
对问题的原因、危害、影响、后果及解决必要性、可行性、对策措施理论依据、实施条件等分析不准确,有的分析与资料的客观实际不符,如对“证人因何是非在心口难开”的分析,将部分原因归之于“儒家思想重利轻义的腐朽落后意识的影响”,而给定资料的实际正好相反,儒家传统是尚利排义的。
三、提出对策不准确
一种是对策针对性不强,无法对应问题。
如考生在作答时提出规范行业组织和企业的行为,要规范其收费行为,与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操纵价格(价格方面)、假冒伪劣(质量方面)没有联系;再如,考题要求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有考生提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薪养廉,腐败发生的经济根源……而实际上,收入低与职务犯罪的普遍和严重没有必然联系,也不构成充分条件关系,因此属于对策不对应。
另外一种表现是对策无效,或有效性差,无法解决问题。
如考题要求就“公共交通改革”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有考生提出要大力发展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这些建议事实上在给定资料中已经被否定,是无法缓解大城市交通紧张、解决居民出行便捷性提高、成本降低问题的。
四、观点违背常识与公理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环节,容易出现违反常识、观点不合理的错误。
例如,在《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一文中,以“保护环境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为由,提出“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代价,经济发展应该首先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正如G所长所说,环境保护只有经济、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谈到”……而实际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上述论点尽管只是一篇文章分论点中的一个,也违背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现行国策;
再如,考题要求谈“整治群租房”的对策,有考生提出“市场经济中经济手段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应该避免干预房屋租赁市场,更不应该采取法律的手段,从立法上去规范这一纯粹的经济现象”,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度宏观调控,是我国政府现行的工作方针,群租房的安全等隐患已超出了经济问题的边界,无论从原则上还是实际上,政府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对群租房的治理。还有考生主张“从源头入手,加强对房产市场的管制,防止二手房过多地流入租赁市场”……对于房产市场应采取何种手段进行调控,这是目前没有定论的问题,二手房流向属于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单纯经济问题,这反而是政府不宜干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