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具体流程
广东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具体流程:
前期准备(1-2 周):企业首先要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成员应涵盖企业各部门的关键人员,如生产、设备、财务等部门。同时,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包括能源种类(如电力、天然气、煤炭等)、使用量、使用环节等,形成详细的能源使用现状报告。
体系策划(2-4 周):依据前期准备阶段的摸底结果,制定能源方针和目标。方针应体现企业对能源管理的承诺和方向,目标需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SMART 原则)。例如,设定在未来 1 年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降低 5% 的目标。接着,策划能源管理体系的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能源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能源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如能源评审流程、能源绩效评价方法等。
文件编制(2-3 周):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编写相关文件。包括能源管理手册,阐述体系的范围、方针、目标以及管理流程;程序文件,对能源评审、能源绩效监测、不符合纠正等关键活动的流程进行详细规定;作业指导书,为具体的能源管理操作提供指导,如设备的节能操作规程等;记录文件,用于记录能源管理活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能源消耗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
体系运行(3-6 个月):正式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各部门和人员按照文件规定的职责和流程开展工作。在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测能源使用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如能源消耗数据、设备运行参数等。同时,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例如,通过能源审计发现某生产环节存在能源浪费现象,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设备运行参数。
内部审核(1 周):在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为 3-6 个月),企业组织内部审核。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审核计划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文件的符合性、运行的有效性等。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开具不符合报告,并要求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管理评审(1 周):企业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评审输入包括内部审核结果、能源绩效数据、法律法规变化情况、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等。评审输出为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等,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认证申请(1-2 周):选择经认可的认证机构,向其提交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能源使用情况报告等。认证机构收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现场审核(2-3 周):认证机构安排审核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主要审核企业的文件和体系策划情况,第二阶段审核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审核组通过查阅文件、记录,与员工交流,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判断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认证决定(1-2 周):审核组根据现场审核结果,向认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认证机构对审核报告进行评审,做出认证决定。如果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符合认证标准要求,认证机构将颁发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果存在不符合项,企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经审核组验证合格后,再颁发认证证书。
监督审核(每年 1 次,每次 1-2 周):获得认证证书后,认证机构每年对企业进行监督审核,以确保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监督审核的内容包括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能源绩效的实现情况、上次审核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等。如果企业在监督审核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认证机构可能会暂停或撤销其认证证书。
通过以上流程,企业可以顺利获得广东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前期准备(1-2 周):企业首先要组建能源管理团队,成员应涵盖企业各部门的关键人员,如生产、设备、财务等部门。同时,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包括能源种类(如电力、天然气、煤炭等)、使用量、使用环节等,形成详细的能源使用现状报告。
体系策划(2-4 周):依据前期准备阶段的摸底结果,制定能源方针和目标。方针应体现企业对能源管理的承诺和方向,目标需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SMART 原则)。例如,设定在未来 1 年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降低 5% 的目标。接着,策划能源管理体系的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能源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能源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如能源评审流程、能源绩效评价方法等。
文件编制(2-3 周):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编写相关文件。包括能源管理手册,阐述体系的范围、方针、目标以及管理流程;程序文件,对能源评审、能源绩效监测、不符合纠正等关键活动的流程进行详细规定;作业指导书,为具体的能源管理操作提供指导,如设备的节能操作规程等;记录文件,用于记录能源管理活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能源消耗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
体系运行(3-6 个月):正式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各部门和人员按照文件规定的职责和流程开展工作。在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测能源使用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如能源消耗数据、设备运行参数等。同时,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例如,通过能源审计发现某生产环节存在能源浪费现象,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设备运行参数。
内部审核(1 周):在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为 3-6 个月),企业组织内部审核。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审核计划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文件的符合性、运行的有效性等。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开具不符合报告,并要求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管理评审(1 周):企业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评审输入包括内部审核结果、能源绩效数据、法律法规变化情况、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等。评审输出为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等,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认证申请(1-2 周):选择经认可的认证机构,向其提交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能源使用情况报告等。认证机构收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现场审核(2-3 周):认证机构安排审核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主要审核企业的文件和体系策划情况,第二阶段审核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审核组通过查阅文件、记录,与员工交流,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判断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认证决定(1-2 周):审核组根据现场审核结果,向认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认证机构对审核报告进行评审,做出认证决定。如果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符合认证标准要求,认证机构将颁发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果存在不符合项,企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经审核组验证合格后,再颁发认证证书。
监督审核(每年 1 次,每次 1-2 周):获得认证证书后,认证机构每年对企业进行监督审核,以确保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监督审核的内容包括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能源绩效的实现情况、上次审核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等。如果企业在监督审核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认证机构可能会暂停或撤销其认证证书。
通过以上流程,企业可以顺利获得广东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