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点击搜索

发布

当代动画媒介融合视域下动画人才培养的创新型策略

区域:
上海 > 松江 > 松江科技园
来源:
个人
期望户型:
单间


栏目寄语:

媒介融合的发展与视听技术的革新赋予了当前动画产业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而高等院校作为中国原创动画人才培养基地,是未来中国动画产业人才的输出端口,承担着更为艰巨的社会与文化使命。衷心希望:“院长论坛”作为集结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动画专业师资力量的学术艺术事业平台,能够在艺术教育路径的探索及动画专业学术科研体系的建立上形成视野开放、勇于创新的风气,并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实现动画在教学、创作、产业等维度的跨文化交流;后在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层面,既要放宽眼界,兼收并蓄,了解国内外动画创作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广泛吸收,融汇贯通,又要精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活用,彰显中国审美,传播中国之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你我今日的拼搏与探索,必将为中国动画的美好明天带来新的希望与可能。谢谢大家!
——孙立军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早源自1998年的英国,《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对其进行了界定:“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应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对创作者提出的要求是多元的,它需要创作者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不仅要富于感知力与创新力,更要具备将灵感可视化、将产品市场化的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当前,伴随着技术革新与媒介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艺术创作者在题材挖掘、表现载体、表现形式、艺术效果等方面实现创新性的发展与突破。动画创作作为一门“笔尖造梦”的艺术实践,以其别具一格的视听美学风格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独树一帜。高等艺术院校作为培育并输送动画人才至文化市场的端口,承担着培育动画人才职业技能与内在修养的责任与使命,应当与时俱进,在疫情当下积极践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进行更为、自主的学习与创作,具体方针策略大体分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差异化,培养方向细分化

差异化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兴趣、水平、行为和学习风格,对学生提出差异化课程要求,提供个性化教学活动,采取灵活机动的评估方式,进而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自主钻研的教学活动。动画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相融合,制作流程相对复杂,融合美术、影视、音乐、文学、表演、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创作门类,因此,动画人才培养需要更为差异化、细节化的专业方向,以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完成高质量、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为差异化教学的实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将在教学方案规划过程中对学生的可视化信息进行智能处理,辅助教师团队对学生的长处与短板进行分析与考量,运用于学生的弹性编组,进而对相应组群的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考核方案,引导学生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针对此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开放式钻研,在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上得到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

贯彻落实教学模式差异化与培养方向细分化,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本位,有利于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与主观能动性大化。这一点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教学活动中变得尤为关键。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授课的教学环境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网络教室发展。各种智能工具改变着动画教学的呈现形式,如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机器学习算法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拓宽了知识获取的渠道,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与就业意愿进行多维度的知识补充,形成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技术赋能下的全面感知与高速传输技术更是让动画创作的策划、预演、分镜设计、美术设计等环节能够实现跨地域的多人实时共览,为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理想平台,在展示与分享的过程中博采众长,以进一步激发其创作灵感,辅助工作室动画教学实践的线上开展。

(二)新文科建设下推进学科融合

“新文科”概念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首次提出,主要宗旨为打破传统文科界限,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将前沿技术理念融入传统文科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能力。2018年12月20日,我国教育部经济和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联席会议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次全体会议聚焦“新时代·新文科·新经管”,对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拔尖经管人才培养进行了部署,艺术人才培养便是新文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动画人才培养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一个分支,具备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规律,即在教学目标上引导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与对物象、形象的感知力、再创造力,进而将对某一命题的感性理解转化为完整的、能够引人共情的艺术形象。但动画作为一门高度假定性的艺术门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相应更具备独特的个性,即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力、感知力、共情力、创造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动画设计思维,更加强调技术革新与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接触多元媒介及视听表现形态的过程中,积极开拓思维,思考媒介融合视域下如何发挥动画的艺术魅力,将其视听体验进行大程度的优化,以及动画创作在技术手段、艺术语言、叙事方式、传播方法等方面是否存在“未知的可能”,探索动画与不同艺术门类互通相融的途径。

实现这一目标,学科融合是重中之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在消化本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整合学科资源,形成群体优势,突破动画的学科局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动画学科与其他专业知识(如美学、哲学、电影学、社会学、传播学、符号学等)及前沿技术科研成果(如8K显示、5G传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的交叉学习,以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之上更大程度地扩展视野,寻找研究与实践的新思路、新维度、新方法,进而引导其逐步适应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万联网等技术创新下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在综合素质层面增强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同动画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与匹配度。

(三)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文化自信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而当前的动画产业充斥着诸如“唯票房论”“题材重复”“风格趋同”等问题,导致我们的原创动画充斥着所谓“票房赢家”的“品”,过度追求视听体验的华丽而缺乏具有文化标出性的“中国审美”,优于量产却乏于精品,难以在本土观众中获得高度认同感,更无望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跳出已有的审美及创作模式,积极挖掘的本土绘画、雕刻、戏曲、音乐、文学元素,探寻文化元素背后的价值观念同当代人社会心理需求之间的契合之处,将其灵活运用于动画创作之中,让传统的、民族的艺术元素在动画这一艺术形态下实现再生,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融入动画创作的策划、取材与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真枪实战的创作过程里,形成对国家、对民族、对时代的感性思考,创作出真正富于文化内涵、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

媒介融合视域下,动画创作与新兴视听技术与传播媒介相互碰撞、融合,在技术手段与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日新月异之态,动画专业的学科建设方案与人才培养方针的制定同样伴随着经济、技术以及时代的发展实现着多元化、细分化、差异化的转变。设有动画专业的高等院校作为动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新冠疫情全球范围爆发的当下,我们更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网络教学的时空与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层面自行查漏补缺,广泛涉猎更为多元的理论知识,寻找学科之间的关联,丰富思考的维度与空间;在实践层面积极挖掘民族性、时代性的本土文化元素,并将其活用于自身的创作实践之中,实现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的统一,培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观念,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教育发展路径,切实为我国文化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孙立军,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

相关信息
杨浦-长阳路
2022-11-20
杨浦-长阳路
2022-11-09
杨浦-长阳路
2022-11-08
闸北-共和新路
2015-06-01
普陀-真光
2015-01-27
闸北-场中路
2015-01-27
查看更多上海房屋求租信息

免责声明:此信息系发布者(UID:603260)自行发布,本站是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由该发布者完全负责。

© lieju.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