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班发展存隐患 仅在县级部门备案
根据市教委2012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所列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21所针对国内学生开设“国际课程”的“国际班”。近日调查后发现,这些“国际班”大部分仅在区县教育部门备案,未获得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此外,高中“国际班”在收费合理性、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出现了“盲区”,许多学校背离了原本中外融合、吸收西方经验的初衷,开始逐渐向应付“洋高考转变。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不少代表并没有回避“国际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本报了解到,今年3月本市将专门出台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届时,对现状的改善将有不少促进作用。
数据
上海市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情况
课程 学生
IB课程 892
英国A-LEVEL课程 1200
加拿大BC省课程 311
美国AP课程 223
中美合作PGA课程 56
德国DSD课程 130
美国SAT课程 14
其他课程 302
目标
据市教委国际交流处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本市已经出台《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高中教育阶段应“适当”引进优质国际课程,开办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高中课程的多元融化,加快课程改革,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增40个中外合作高等教育二等学院和项目,若干所包含了高职和高中的独立设置的中外办学机构,使总量达到260个,到2020年,要争取达到400个。
调查
现状1
多数课程仅在区县教育部门备案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近日,新华社有文章指出,上海目前“除了5所经过审批的学校、幼儿园国际部外,一些学校开设‘国际班’均未经审批,师资课程水平参差不齐。”引起了社会各界不少对于“国际班”资质的质疑和诘问。
通过多方求证后获悉,上海各高中所开设的“国际班”或“国际部”中,华师大二附中、上外附中的国际部是由上海市教委批准,并在教育部备案,上海中学、进才中学的国际部由市教委批准。除此之外,大多数学校国际课程的引进并非没有资质,但的确只是在区县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批准备案。
对此,本市不少开设了国际课程的高中校长解释道,在国内,国际课程的引进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所有在审批和管理方面,本身管理部门就不明确。“究竟由哪一级的哪一个行政部门负责,并无定论。”
因此,目前在国内,对于国际课程的审核出现了各种纷杂的情况——有教育部直接批准实施的,也有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请教育部备案的,如华师大二附中和上外附中。还有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后一种则是由学校自行引进,在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这一类一般都未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正式批准。
此外,学校自行引进国际课程的方式也存在不同的途径。有的学校是通过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引进的,有的则是通过具有背景的教育机构引进,而大部分的学校还是采取与教育中介机构合作的方式引进课程。
问题
无明确规定和统筹指导
不同的机构合作,不同的国际考试类型,使得管理上出现了不统一。目前,国际课程大多由学校基于家长和社会的强烈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利益自行引进,政府对国际课程的引进、实施无明确规定和统筹指导。
“因此,哪些国际课程可以引进,课程教材谁来审查,国际课程如何实施,如何把握其与国内课程之间的关系,国际课程的教师招聘、资质认证等问题,都只能靠学校自行摸索。”沪上某知名高中的一位老师曾将高中国际班作为自己的调研课题,在调研报告中,她把这一问题列为国际班的大问题。
现状2
沪“国际班”收费平均7万元 专家称教育资源被占用
施赟是本市一所知名高中国际班的高二学生。她的父亲施先生告诉,两年下来,女儿的学费加上住宿费、饭费、教材费、托福和SAT的考试费、托福培训费等,一共花了18万多。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她将面临AP课程的考试,每门课的考试费用为1000元,再加上还有一年的学费。“总之三年我准备了30万。”
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的高中“国际班”收费平均在7万左右,昂贵的收费也因此成为被很多人诟病的问题,不少人包括一些专家认为,高额学费阻止了家庭不富裕的学生,使得公办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人所占用,而非人人机会均等,这有碍教育公平。
对此,一位多年来从事国际课程引进的业内人士表示,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成本,主要取决于国际课程类型,以及所配置的教师及管理团队,尤其是外教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外教的工资从8000元到2.8万元不等,外籍教学管理人员的工资则更高,如果学校聘请的外教数量多、质量高,课程体系更优质,则成本较高,学费较贵;反之,则成本低,学费会便宜点。
“事实上,国际课程对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根据规定,聘用的外籍教师必须具备大学学士以上学位和5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而外籍老师普遍存在流动性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土教师能胜任教学要求的又不多。为了保证留住的教师,成本必然也就会有所提高。这也导致了大部分的国际学校收费也同样居高不下。”该人士表示。
问题
收费缺乏明确法规依据
据了解,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国际班属于公益事业,依据办学成本收费,学费标准一般要经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获批准。“现在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并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机制,外籍教师的人数、工资怎么计算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高中国际班收费不统一,比较混乱。”受教育部委托正对高中国际班现状进行调研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表示。
他认为,正是由于政府层面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文件,高中国际班办学成本的核算、经费的收取以及使用,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至少,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读这个班为什么这么贵,收费的依据在哪,没法给出明确的说法。”他表示,在北京、上海,这些知名的公办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信誉和品牌成为家长信任和选择的标准,但国家或地方关于高中国际班收费管理办法的缺失,始终不利于高中国际班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现状3
“国际班”课程设置趋于应试 对学生长远意义有限
将来准备去美国留学的施赟并不是上海本地人,施先生很早就来到上海做生意,女儿也一直在上海读书。“按照政策,初三毕业读高中她就要回户籍所在地了,我想了想,回去读肯定不适应,不如多花点钱,读个国际班,以后出国留学。”
据了解,在本市高中国际班中,像施赟这样的学生并不少。
一所知名高中国际班的负责人郭女士告诉,该校国际班40个人中,就有近10个为外地孩子,大部分来自于上海周边省市。“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目的都很简单,就是为了出国留学,读正规高中的国际班至少比自己在外面读培训班更正规,更有保证。”她坦言,每年招生时的大“卖点”就是至今已经成功留学的案例和数据。
曾对国际班问题做过调研的沪上某高中教师王老师表示,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普通高中针对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课程班大多以申请国外大学为主导方向,处于迎合市场需求代理式的低层次办学阶段,“课程的自主实施和运营能力较弱,长远意义有限。”
此外,王老师还特意强调,不少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科目大多局限于与升学密切相关的科目,其他科目不开设或压缩时间。“这损害了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催生了新的‘应试教育’。”
问题
偏离初引进的本意
去年8月出台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中也指出,目前国际课程基本由学校自行引进,社会中介参与,缺乏政府引导、统筹、规范。一些学校以海外升学为主导,导致国际课程科目缩水。
此外,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缺乏融合,难以达到通过课程引进,推动课程改革、拓展本地高中生国际视野的目的。在本市一所开设高中国际班的校长告诉,“关于高中开设国际班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生。而目前的现状是,要做到融合还是有很大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的确有些偏离了我们初引进国际课程的本意。”
此外,由于大部分“国际班”的学生以升学进入到国外高校为目的,根本不准备参加国内高考,因此对于很多高中“国际班”坚持同时设立的国内课程,在重视度上也远远不如语言和国际课程。
“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标准和学分规定,开齐开足国内高中的必修课程。这是高中国际班与社会培训大的区别之一,也是引入国际课程的一个基本。”该校长再次强调。
总体概况
面向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班”褒贬不一
调查发现,上海目前高中阶段所开设的“国际班”包括两类,一种是面向外籍学生开设的,一种是面向中国学生开设的。
早在1988年,上海市教卫办针对外籍人员子女在沪入学难问题,提出了允许外国人士来沪投资开办国际学校的设想。1989年3月31日,上海美国学校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注册,成为上海市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根据上海市教委2012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中给出的数据,目前,上海共有32 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包括2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7所日韩补习中心,在校生人数为24946人。
然而,随着中国留学低龄化风潮的兴起,从2002年开始,本市的普通高中陆续设立面向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课程班或国际部。
据市教委2012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所列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21 所普通高中 开设了国际课程。其中,民办学校8所,公办学校13所,公办高中学校中有11所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所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如交大附中、位育中学开设的IB课程,格致中学开设的AP课程,大同中学的PGA课程,南洋模范中学开设的加拿大BC省课程等。
而在社会上引起褒贬不一并加以讨论的“国际班”,大部分指向的是后一类,也即面向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课程班”。
两会声音
公办高中“国际班”收费将会限高
对于国际课程在试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市人大]代表、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没有回避,他向本报透露,本市将专门就此出台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预计时间就在今年的3月份,届时,对现状的改善将有不少促进作用。获悉,对于当前一些“偏差“太多的国际课程学校或者班级,此次也将予以叫停,实行退出机制。
目前,试点国际课程的本市学校已经有23所,“这也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特征和城市进步的表现。”倪闽景表示,近几年来国际课程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主要目的是引进国际的先进课程,研究国外新课程的动向,从而丰富我们自己的课程体系和促进课程管理,同时,通过“洋高考”也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并满足家长和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引进并实践这些课程是必要的,但是太多学校开展确实会有隐忧。”倪闽景坦率地说,因为与高考是两个教学体系,读了国际课程就是为了奔着出国的,如果出不去确实风险很大。因此,根据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首先会控制此类课程的办学规模。
据介绍,目前全市约有6000名国际课程在读学生。实施意见出台后,将有相应的审查机制出台,对办学条件资质有个评判,对于当前一些“偏差“太大的国际课程学校或者班级,此次也将予以叫停,并实行退出机制。
此外,指导意见还将明确,继续选择IB、A-LEVEL、AP、PGA、DSD等不同类型的优质国际课程进行试点,但其中会规定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本土课程必须保留,让学生们在知识结构上做到完整。
至于现实中已经出现的一些国际课程的应试现象,倪闽景坦言确实存在,一些学校曲解“洋高考”本身的整体构架是主因。“部分国外高校也有反馈说,一些考试合格顺利入学的学生在综合素养上仍然表现较差。”对此,即将出台的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也有相关的约束——课程方案要有所审核和设立年检制度。
还获悉,国际课程学校或者班级今后也将控制收费。“民办的学校可能更加直接满足家长和子女对于出国求学的多样化需求,收费将按照办学成本来核定;公办高中的定 位则将更多承担完善本土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职责,其收费将会限高。”
学生选择“国际班”不能盲从
昨天,市人大代表、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表示,在国际教育的引入、开办、评价等方面的情况,虹口区也不断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个国际教育的引入,与本土教育形成有效融合,在教育改革上做一些探索。但必须肯定的是,国际班的开设不能盲目,学生选择国际班更不能盲从。”
采访中,常生龙提到,在教育问题上,首先可能是要增强国际交流,通过一些游学的项目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共通互融,这可能是目前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
常生龙表示,虹口区也在积极探索,本土课程“走出去”的问题。常生龙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探索我们本土化课程有没有走向国际化的可能性。我们一直很少主动去推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产品。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
后,就谈到了一个国家班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在引进国际课程的同时也引进了比较好的国际评价,而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我们比较薄弱的一些是在评价方面。”常生龙坦言,如何来评价一个课程,过去的方法是上完课以后通过考试给一个评价。但这只是终极评价的一个指标,完全不能替代一课程整体的评价性。“国外有一些课程的评价体系它比较完备的,我们要把它引进来,丰富我们的评价的内容使得我们的评价更加科学化更加关注过程。”
对“国际班”进行分类管理
“国际班”的现状也引起了民盟上海市委的关注。近日,他们提交了一份名为“对本市基础教育引进国际课程的建议”,对这种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正常、不健康现象,建议主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正确引导。
这一提案的主笔、民盟上海市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朱怡华告诉,在他们所作的调查中,2010年,本市共引进了7种国际课程,到2012年国际课程数已达到18种;国际课程班的学生规模也增长很快,从2010年到2012年,两年间就翻了一倍。
“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有利益驱动,再加上监管上的空白,种种因素下,‘国际班’发展迅速。在这么快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会有乱象产生。”朱怡华告诉,部分“国际班”出现了收费不统一、课程忽视中国文化与历史教育等问题,她表示,“有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增加收入或标榜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盲目引进境外课程或教材,如开设所谓‘外教课程’,既不考虑对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必要性,也不与现有课程有机整合,其结果是课程有效性不高而徒增学生学习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为此,朱怡华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必要的课程引进管理规则,并且要有针对现实问题的细则性管理要求;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开设的“国际班”分类管理,如部分按照“中外合作办学”的标准进行管理,部分按照“非学历教育”的标准进行管理等。
====澳洲留学申请Q群:227095020 24小时咨询电话:13980038868====
【推荐】
西澳大学教育学院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 : http://www.17l***/news/7762.html
墨尔本大学法学院本科申请条件 : http://www.17l***/news/7981.html
基督城理工学院气候(天气条件)怎么样?需要准备什么行李? : http://www.17l***/news/9214.html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不少代表并没有回避“国际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本报了解到,今年3月本市将专门出台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届时,对现状的改善将有不少促进作用。
数据
上海市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情况
课程 学生
IB课程 892
英国A-LEVEL课程 1200
加拿大BC省课程 311
美国AP课程 223
中美合作PGA课程 56
德国DSD课程 130
美国SAT课程 14
其他课程 302
目标
据市教委国际交流处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本市已经出台《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高中教育阶段应“适当”引进优质国际课程,开办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高中课程的多元融化,加快课程改革,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增40个中外合作高等教育二等学院和项目,若干所包含了高职和高中的独立设置的中外办学机构,使总量达到260个,到2020年,要争取达到400个。
调查
现状1
多数课程仅在区县教育部门备案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近日,新华社有文章指出,上海目前“除了5所经过审批的学校、幼儿园国际部外,一些学校开设‘国际班’均未经审批,师资课程水平参差不齐。”引起了社会各界不少对于“国际班”资质的质疑和诘问。
通过多方求证后获悉,上海各高中所开设的“国际班”或“国际部”中,华师大二附中、上外附中的国际部是由上海市教委批准,并在教育部备案,上海中学、进才中学的国际部由市教委批准。除此之外,大多数学校国际课程的引进并非没有资质,但的确只是在区县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批准备案。
对此,本市不少开设了国际课程的高中校长解释道,在国内,国际课程的引进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所有在审批和管理方面,本身管理部门就不明确。“究竟由哪一级的哪一个行政部门负责,并无定论。”
因此,目前在国内,对于国际课程的审核出现了各种纷杂的情况——有教育部直接批准实施的,也有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请教育部备案的,如华师大二附中和上外附中。还有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后一种则是由学校自行引进,在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这一类一般都未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正式批准。
此外,学校自行引进国际课程的方式也存在不同的途径。有的学校是通过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引进的,有的则是通过具有背景的教育机构引进,而大部分的学校还是采取与教育中介机构合作的方式引进课程。
问题
无明确规定和统筹指导
不同的机构合作,不同的国际考试类型,使得管理上出现了不统一。目前,国际课程大多由学校基于家长和社会的强烈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利益自行引进,政府对国际课程的引进、实施无明确规定和统筹指导。
“因此,哪些国际课程可以引进,课程教材谁来审查,国际课程如何实施,如何把握其与国内课程之间的关系,国际课程的教师招聘、资质认证等问题,都只能靠学校自行摸索。”沪上某知名高中的一位老师曾将高中国际班作为自己的调研课题,在调研报告中,她把这一问题列为国际班的大问题。
现状2
沪“国际班”收费平均7万元 专家称教育资源被占用
施赟是本市一所知名高中国际班的高二学生。她的父亲施先生告诉,两年下来,女儿的学费加上住宿费、饭费、教材费、托福和SAT的考试费、托福培训费等,一共花了18万多。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她将面临AP课程的考试,每门课的考试费用为1000元,再加上还有一年的学费。“总之三年我准备了30万。”
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的高中“国际班”收费平均在7万左右,昂贵的收费也因此成为被很多人诟病的问题,不少人包括一些专家认为,高额学费阻止了家庭不富裕的学生,使得公办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人所占用,而非人人机会均等,这有碍教育公平。
对此,一位多年来从事国际课程引进的业内人士表示,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成本,主要取决于国际课程类型,以及所配置的教师及管理团队,尤其是外教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外教的工资从8000元到2.8万元不等,外籍教学管理人员的工资则更高,如果学校聘请的外教数量多、质量高,课程体系更优质,则成本较高,学费较贵;反之,则成本低,学费会便宜点。
“事实上,国际课程对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根据规定,聘用的外籍教师必须具备大学学士以上学位和5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而外籍老师普遍存在流动性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土教师能胜任教学要求的又不多。为了保证留住的教师,成本必然也就会有所提高。这也导致了大部分的国际学校收费也同样居高不下。”该人士表示。
问题
收费缺乏明确法规依据
据了解,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国际班属于公益事业,依据办学成本收费,学费标准一般要经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获批准。“现在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并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机制,外籍教师的人数、工资怎么计算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高中国际班收费不统一,比较混乱。”受教育部委托正对高中国际班现状进行调研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表示。
他认为,正是由于政府层面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文件,高中国际班办学成本的核算、经费的收取以及使用,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至少,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读这个班为什么这么贵,收费的依据在哪,没法给出明确的说法。”他表示,在北京、上海,这些知名的公办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信誉和品牌成为家长信任和选择的标准,但国家或地方关于高中国际班收费管理办法的缺失,始终不利于高中国际班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现状3
“国际班”课程设置趋于应试 对学生长远意义有限
将来准备去美国留学的施赟并不是上海本地人,施先生很早就来到上海做生意,女儿也一直在上海读书。“按照政策,初三毕业读高中她就要回户籍所在地了,我想了想,回去读肯定不适应,不如多花点钱,读个国际班,以后出国留学。”
据了解,在本市高中国际班中,像施赟这样的学生并不少。
一所知名高中国际班的负责人郭女士告诉,该校国际班40个人中,就有近10个为外地孩子,大部分来自于上海周边省市。“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目的都很简单,就是为了出国留学,读正规高中的国际班至少比自己在外面读培训班更正规,更有保证。”她坦言,每年招生时的大“卖点”就是至今已经成功留学的案例和数据。
曾对国际班问题做过调研的沪上某高中教师王老师表示,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普通高中针对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课程班大多以申请国外大学为主导方向,处于迎合市场需求代理式的低层次办学阶段,“课程的自主实施和运营能力较弱,长远意义有限。”
此外,王老师还特意强调,不少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科目大多局限于与升学密切相关的科目,其他科目不开设或压缩时间。“这损害了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催生了新的‘应试教育’。”
问题
偏离初引进的本意
去年8月出台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中也指出,目前国际课程基本由学校自行引进,社会中介参与,缺乏政府引导、统筹、规范。一些学校以海外升学为主导,导致国际课程科目缩水。
此外,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缺乏融合,难以达到通过课程引进,推动课程改革、拓展本地高中生国际视野的目的。在本市一所开设高中国际班的校长告诉,“关于高中开设国际班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生。而目前的现状是,要做到融合还是有很大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的确有些偏离了我们初引进国际课程的本意。”
此外,由于大部分“国际班”的学生以升学进入到国外高校为目的,根本不准备参加国内高考,因此对于很多高中“国际班”坚持同时设立的国内课程,在重视度上也远远不如语言和国际课程。
“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标准和学分规定,开齐开足国内高中的必修课程。这是高中国际班与社会培训大的区别之一,也是引入国际课程的一个基本。”该校长再次强调。
总体概况
面向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班”褒贬不一
调查发现,上海目前高中阶段所开设的“国际班”包括两类,一种是面向外籍学生开设的,一种是面向中国学生开设的。
早在1988年,上海市教卫办针对外籍人员子女在沪入学难问题,提出了允许外国人士来沪投资开办国际学校的设想。1989年3月31日,上海美国学校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注册,成为上海市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根据上海市教委2012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中给出的数据,目前,上海共有32 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包括2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7所日韩补习中心,在校生人数为24946人。
然而,随着中国留学低龄化风潮的兴起,从2002年开始,本市的普通高中陆续设立面向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课程班或国际部。
据市教委2012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所列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21 所普通高中 开设了国际课程。其中,民办学校8所,公办学校13所,公办高中学校中有11所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所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如交大附中、位育中学开设的IB课程,格致中学开设的AP课程,大同中学的PGA课程,南洋模范中学开设的加拿大BC省课程等。
而在社会上引起褒贬不一并加以讨论的“国际班”,大部分指向的是后一类,也即面向国内学生开设的“国际课程班”。
两会声音
公办高中“国际班”收费将会限高
对于国际课程在试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市人大]代表、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没有回避,他向本报透露,本市将专门就此出台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预计时间就在今年的3月份,届时,对现状的改善将有不少促进作用。获悉,对于当前一些“偏差“太多的国际课程学校或者班级,此次也将予以叫停,实行退出机制。
目前,试点国际课程的本市学校已经有23所,“这也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特征和城市进步的表现。”倪闽景表示,近几年来国际课程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主要目的是引进国际的先进课程,研究国外新课程的动向,从而丰富我们自己的课程体系和促进课程管理,同时,通过“洋高考”也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并满足家长和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引进并实践这些课程是必要的,但是太多学校开展确实会有隐忧。”倪闽景坦率地说,因为与高考是两个教学体系,读了国际课程就是为了奔着出国的,如果出不去确实风险很大。因此,根据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首先会控制此类课程的办学规模。
据介绍,目前全市约有6000名国际课程在读学生。实施意见出台后,将有相应的审查机制出台,对办学条件资质有个评判,对于当前一些“偏差“太大的国际课程学校或者班级,此次也将予以叫停,并实行退出机制。
此外,指导意见还将明确,继续选择IB、A-LEVEL、AP、PGA、DSD等不同类型的优质国际课程进行试点,但其中会规定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本土课程必须保留,让学生们在知识结构上做到完整。
至于现实中已经出现的一些国际课程的应试现象,倪闽景坦言确实存在,一些学校曲解“洋高考”本身的整体构架是主因。“部分国外高校也有反馈说,一些考试合格顺利入学的学生在综合素养上仍然表现较差。”对此,即将出台的国际课程管理试点指导意见也有相关的约束——课程方案要有所审核和设立年检制度。
还获悉,国际课程学校或者班级今后也将控制收费。“民办的学校可能更加直接满足家长和子女对于出国求学的多样化需求,收费将按照办学成本来核定;公办高中的定 位则将更多承担完善本土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职责,其收费将会限高。”
学生选择“国际班”不能盲从
昨天,市人大代表、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表示,在国际教育的引入、开办、评价等方面的情况,虹口区也不断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个国际教育的引入,与本土教育形成有效融合,在教育改革上做一些探索。但必须肯定的是,国际班的开设不能盲目,学生选择国际班更不能盲从。”
采访中,常生龙提到,在教育问题上,首先可能是要增强国际交流,通过一些游学的项目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共通互融,这可能是目前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
常生龙表示,虹口区也在积极探索,本土课程“走出去”的问题。常生龙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探索我们本土化课程有没有走向国际化的可能性。我们一直很少主动去推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产品。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
后,就谈到了一个国家班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在引进国际课程的同时也引进了比较好的国际评价,而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我们比较薄弱的一些是在评价方面。”常生龙坦言,如何来评价一个课程,过去的方法是上完课以后通过考试给一个评价。但这只是终极评价的一个指标,完全不能替代一课程整体的评价性。“国外有一些课程的评价体系它比较完备的,我们要把它引进来,丰富我们的评价的内容使得我们的评价更加科学化更加关注过程。”
对“国际班”进行分类管理
“国际班”的现状也引起了民盟上海市委的关注。近日,他们提交了一份名为“对本市基础教育引进国际课程的建议”,对这种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正常、不健康现象,建议主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正确引导。
这一提案的主笔、民盟上海市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朱怡华告诉,在他们所作的调查中,2010年,本市共引进了7种国际课程,到2012年国际课程数已达到18种;国际课程班的学生规模也增长很快,从2010年到2012年,两年间就翻了一倍。
“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有利益驱动,再加上监管上的空白,种种因素下,‘国际班’发展迅速。在这么快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会有乱象产生。”朱怡华告诉,部分“国际班”出现了收费不统一、课程忽视中国文化与历史教育等问题,她表示,“有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增加收入或标榜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盲目引进境外课程或教材,如开设所谓‘外教课程’,既不考虑对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必要性,也不与现有课程有机整合,其结果是课程有效性不高而徒增学生学习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为此,朱怡华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必要的课程引进管理规则,并且要有针对现实问题的细则性管理要求;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开设的“国际班”分类管理,如部分按照“中外合作办学”的标准进行管理,部分按照“非学历教育”的标准进行管理等。
====澳洲留学申请Q群:227095020 24小时咨询电话:13980038868====
【推荐】
西澳大学教育学院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 : http://www.17l***/news/7762.html
墨尔本大学法学院本科申请条件 : http://www.17l***/news/7981.html
基督城理工学院气候(天气条件)怎么样?需要准备什么行李? : http://www.17l***/news/9214.html